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99章 颁《科举》詔

没过多久,高儼属意中书省起草制浩的《分科举士詔》,没有经过朝堂上的奏报,直接颁布天下。

此詔如同一块巨石,立刻在看似平静的鄴城朝堂湖面激起层层的波澜。

詔书洋洋洒洒,宣称是为广开贤路、为国求才,保留原有州郡荐举秀才、孝廉等“旧途”的同时,增设“秀才科”、“进士科”等考试科目。

以后所有被地方荐举之人,皆需经由中书省筹备的考试“进士科”,以策论、经义覆试考核,皇帝亲自参与监督。

合格者方授官职,称“登科”;落第者则退回原籍,暂不得用。

若未能得到荐举,也可以来鄴城参加“秀才科”。

若通过此科,可视作受到举荐的秀才,能够继续参加进士科。

詔令一出,迅即点燃了鄴城沉寂多时的议论之火。

“简直是千古奇谈!”某处文会雅集之上,一位中年儒生拍案而起,面庞涨得通红,“选贤举能,古制自有定规!察举、徵辟、九品中正,皆重乡评清议、门第德望。”

“今以几篇纸上空谈取土,岂非儿戏?此法一开,寒门庶流皆以为通天捷径,势必蜂拥而至,鱼龙混杂!我辈士人世代积攒的声名文脉,岂容那些只知蝇营狗苟之辈轻易分润、攀附?”

他身边几人纷纷点头附和,忧心。

这些文人多出身地方中等家族或没落士族,依靠清望、乡举和错综的关係网维繫著一定的政治资源。

科举这突如其来的筛子,无形中衝击了他们的“旧路”和影响力,甚至可能让一些他们眼中“不配”的人获得与他们同殿称臣的机会。

他们看到的,是自己政治空间被挤压的危险。

而在另一场世家门阀內部的小聚上,气氛则微妙许多。

101看书 101 看书网超便捷,??????????????????.??????隨时看 全手打无错站

“打压那些倚仗刀兵的粗鄙勛贵?”一位衣饰华贵、气度沉稳的世家子弟呷了口茶,嘴角著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此詔用意,倒是不难猜。陛下欲借科举,崇文脉之教化,削武臣之权柄,正是我等所乐见。”

旁边一人却皱眉冷哼:“哼,打压勛贵固然是好。可陛下这手段竟以考试筛选?“经义策论”?將此等爭竞之事加之吾辈清流子弟,无异於市井商贾估价!”

“此风一长,世家子弟岂非要与那些终日苦读觅出路的寒酸学子同列竞试?徒然有损清贵体面,更何以彰门风家教之高下?荒谬至极!”

言语间,对考试制度本身的鄙夷和不屑溢於言表。

虽然他们还是较为认可科举之事,毕竟总算没有强行压制他们,但仍旧怀有些许不满之意。

在他们看来,策论考试这等公开角逐、以成绩定高下的做法,对自矜身份、讲求风度的世家子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辱”。

然而,在这片喧囂的暗流涌动中,亦有人心头,悄然燃起了微弱的火苗。

中书省內偏厅內,烛光摇曳。

一名约莫四十出头、身著浅色官袍的中年人李德林,正悄悄退出几位同僚关於詔书利弊的激烈爭论。

他年轻时才华出眾、意气风发,甚至得到过任城王高谐、尚书令杨的赏识。

而之后却是高开低走,几经波折,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

如今年岁不小了,虽身为中书舍人,却始终只能在中书省做些润色詔敕、代擬文稿的琐碎文字事务,对真正的军国政事,连旁听的资格都时有时无。

宦海沉浮近二十年,位不过正六品,功名不显,心中那份鬱结已久的不平感,日甚一日地啃噬著他。

然而,这次中书省起草的《分科举士詔》让他看到了一些机遇。

由於作为中书舍人的他,直接参与了该詔书的製造中,他得以藉机从中书监崔季舒、

中书令张雕口中打探到些许口风。

似乎那位新登基的陛下对此事看得颇为重要。

一个念头如同深夜中的一道闪电,猝不及防地劈亮了他心中那片沉寂许久的野望。

在他不动声色的提议之下,崔、张二人认为此言有理,將他提议稟告给陛下,並得到了陛下的首肯。

於是,那条“为官者去官后亦可参试”的条文被加入詔书之中。

“这这或许便是我的机会!”李德林坐在自己的书案前,心臟因激动而微微加速。

他饱读诗书,经史谱熟,只是苦於门第不显、没有德高望眾者的强力引荐,才蹉跎至今。

若能参加这科举覆试,在殿陛之下直面龙顏,以自己的真才实学作一篇锦绣文章—

且首次以科举取士,听中书监,陛下亲自阅卷,未必不能博得圣心垂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斗罗:绝世白虎啸苍穹!

佚名

雪原末日:我的建造面板噬谎升级

佚名

大宋:从陈桥兵变建立第一世家

佚名

只有我知道名着

佚名

长生修仙:从玉佩仙府开始

佚名

从奴隶开始建立陆上理想国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