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天赐良机,沪市急了!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林先生,其实我们还有个请求。”这时候,坐在校长旁边的一名副校长开口说道。
“请说。”林浩然疑惑地看向对方,说道。
他倒是没想到,对方居然还有要求。
“等京城大学恒声经济学院成立之后,我们想聘请林先生为经济学院的荣誉院长,同时也恳请林先生能在我们京城大学挂一个荣誉教授的头衔。
我们知道林先生事业很大,事务繁忙,这次能抽时间过来京城,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而且此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们也不敢奢望林先生未来能够给京城大学学子们讲课。
但我们真诚希望,林先生能够接受这份荣誉性的学术头衔。”
副校长语气诚恳地继续说道:“这不仅是对您个人学识与远见的认可,更是将您与京城大学、与恒声经济学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象征。
我们希望,当学院的师生们提起‘恒声经济学院’时,不仅能想到恒声集团的鼎力支持,更能想到您这位高瞻远瞩的荣誉院长和京大荣誉教授。”
无论是荣誉院长,还是荣誉教授,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和标杆。
这个请求,分寸拿捏得极好。
它不再涉及具体的教学义务,而是侧重于荣誉性和象征意义,既表达了校方最高级别的敬意,又充分体谅了林浩然的实际情况。
像林浩然前世的那位阿里创始人马云先生,便受聘为香江大学名誉教授。
至于荣誉院长,就更好理解了。
林浩然提出让京城大学成立一个经济学院,而京城大学正好也有这样的需求,借此机会,如果能够让京城大学与林浩然彻底捆绑在一起,这对京城大学而言,并不亏!
林浩然闻言,微微一怔。
这个请求确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荣誉院长和荣誉教授,这不仅仅是两个头衔,更是国内最为顶尖学府抛来的、代表最高认可与诚意的橄榄枝。
它将自己与这座百年名校的命运更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
他迅速在脑海中权衡。
接受它,意味着一种责任,即便校方言明不要求具体授课,但“荣誉”二字本身,就是一种沉甸甸的期许,他未来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将与京城大学的声誉相关连。
然而,利远大于弊。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贡献的肯定,更能够为“恒声集团”披上了一层璀璨的、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金色外衣。
以后,从京城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的学子们,见到他,还得尊称他一声‘林院长’或‘林教授’。”
这个念头在林浩然脑中一闪而过,带来一种奇妙的感受。
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迭加,更是一种社会角色和影响力的质变。
从此,他在公众眼中的形象,将不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一位慷慨的捐赠者,更是一位得到了国家级学术殿堂认可的、带有“师者”光环的智者。
这份无形资产,对于他个人和恒声集团的未来,价值不可估量。
想通这些事情之后,林浩然这次没有太多犹豫。
他展颜一笑,温和地回应道:“校长言重了,能够得到京城大学如此厚爱,授予荣誉院长和荣誉教授的头衔,是我莫大的荣幸。
这份荣誉,我接受,虽然我可能无法像专职教授那样频繁授课,但我承诺,会持续关注学院的发展,在关键节点和重要活动中,只要时间允许,我定会尽力参与,与师生们分享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听到林浩然肯定的答复,校领导们脸上都露出了欣慰和满意的笑容。
他们要的就是这个“名分”和这份“牵挂”。
有了这个身份,林浩然与京大的联系就更加制度化、正式化,超越了单纯捐赠者与合作者的关系,成为了京大学术共同体中备受尊敬的一员。
这对于提升学院的声望和吸引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太好了!林先生,感谢您!”校长高兴地说,“我们期待着在您这位荣誉院长和荣誉教授的指引下,恒声经济学院能够开创一番新局面!”
至此,所有关键议题都已圆满落定。
资金、师资、命名、名誉头衔……
一项项合作框架被清晰地构建起来。
会晤在热烈而充满希望的气氛中结束。
校方极力挽留林浩然共进晚餐,但林浩然以已有安排婉拒。
离开行政楼时,夜幕已经降临,校园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
坐进等候在楼前的轿车,刘晓丽看着身旁闭目养神的林浩然,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崇拜。
京城大学,是内地所有年轻人所向往的一座高等学府,包括她也不例外。
只是,想要进入这座学府深造,对于当年的她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此刻,她身边的这位年轻老板,不仅以其雄厚的资本让校方高层集体作陪、恭敬有加,更是在谈笑风生间,让这座百年学府以“荣誉院长”和“荣誉教授”的最高礼遇,将他请入了学术的神圣殿堂。
这已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这是地位、声望与影响力的极致体现。
她亲眼见证了林浩然如何以一番话语和巨额捐赠,推动了京城大学一个全新学院的诞生,并且巧妙地拒绝了以个人命名这种至高荣誉,转而将“恒声”的品牌深深烙印在这所最高学府之中。
这份格局、智慧和手腕,让她对林浩然的崇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轿车驶离京城大学,融入京城的夜色之中。
林浩然望着窗外的京城,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意。
投资教育,播种未来,这也算是一个布局了。
恒声的名字与京城大学联系在一起,其带来的长远价值和品牌效应,远非一亿港元所能衡量。
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考量,更带着一种微妙的前世情结。
在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深刻体会到了知识和顶尖学府声望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如今,他不再是那个仰望学术象牙塔的普通人,而是成为了能够塑造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它发展方向的人。
这种角色的转换,带来的满足感和掌控感,是纯粹的财富积累所无法比拟的。
林浩然在京城又盘桓了两日。
在这两天时间里,他等到了马世民与恒声集团一名高管的到来。
两人都各带了一支团队过来。
毕竟,接下来置地集团以及恒声集团,都要与京城进行对接。
特别是置地集团,此番北上肩负着两大重任:
一是参与改造整条王府井大街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项目;
二是推动其旗下的文华东方酒店获得内地的外资独资酒店经营权。
这两项任务,无论哪一项,都堪称艰巨,涉及层面极高,需要与多个关键部门进行反复沟通与博弈。
所以,第一次还是要马世民这位置地集团掌舵人亲自过来才行,如此一来,后续他才好安排。
至于恒声集团这边,与京大合作设立“恒声经济学院”的帷幕已然拉开。
林浩然荣誉院长与教授的头衔加身,不仅能为恒声集团镀上了一层厚重的学术金边,更深植下一棵未来人才储备的参天大树。
10月20号,早晨。
国宾馆芳菲苑的宁静奢华,让连日奔波的疲惫得以舒缓。
林浩然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精心打理的中式园林,心中盘算着这趟京城之旅的整个过程。
京城之行,价值远超预期。
内地的超高礼遇奠定了他在华商中的领袖地位;
王府井改造和酒店独资经营的超级大礼包,为他撬动内地核心商业地产与高端服务业打开了闸门;
京大的深度合作,则是在知识高地和未来精英心中埋下了恒声的种子。
收获之丰,足以让任何商界巨擘心满意足。
从10月11号过来京城,到今天20号,已经足足十天时间了,也是到了回程的时候了。
就在他整理行装,准备次日一早乘坐私人飞机返回香江之际,国宾馆的服务人员恭敬地通报:“林先生,有位体改办的专员前来拜访。”
林浩然眉峰微挑。
此时亲自登门,必有要事。
他立刻道:“快请!”
同时示意刘晓丽做好接待准备,自己也整了整衣衫,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热忱笑容。
片刻,那位专员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步入会客厅。
“林先生,打扰您休息了,知道您即将返程香江,有些事,还是觉得当面跟您说比较妥当。”对方落座,接过刘晓丽奉上的茶水,语气温和。
“您太客气了,您百忙之中亲自前来,浩然倍感荣幸。请讲。”林浩然姿态谦逊,内心却非常好奇,对方找他所为何事。
对方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开门见山:“是这样,林先生此次在京城的行程和表态,对我们的工作推动非常大,上头非常满意。
特别是您那份‘势’、‘人’、‘场’的论断,以及‘躬身入局’的倡导,影响深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