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64章 这是真的《皇明祖训》吗?(第二更,求月票)
崇祯二年二月初,山西太原。
晋王府长史几乎是滚进银安殿的,脸色比外面没化的积雪还白。
“王、王爷!京里来人了!是杨嗣昌杨侍郎,还、还有……”长史喘得说不利索。
晋王朱求桂正歪在暖炕上,让两个侍女捶腿。这两天太原城已经戒严了,城门紧闭,寻常人根本进不来,可他还是觉得心慌。一听“京里来人”,他像被针扎了屁股,猛地坐直了。
“还有谁?快说!”朱求桂的声音有点发尖。
“还、还有司礼监掌印魏公公!魏忠贤!”长史终于把话喊了出来。
“魏,魏”
朱求桂胖脸上的肉猛地一抖,刚端起的参茶碗“哐当”一声掉在炕桌上,褐色的茶水泼了一身。他也顾不上了。
“他……他们到哪儿了?”朱求桂的声音带着颤。
“已经进城了!巡抚宋大人和知府孙大人都去迎了,眼看就要到王府门口了!”
朱求桂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背过气去。杨嗣昌是兵部侍郎,是官面上的人,还好说。可魏忠贤……这条皇帝身边最凶的恶狗也来了,能有什么好事?他之前到大同,然后代王无了!他到洛阳,福王去福州了!他到西安,秦王被推恩了.现在他又来了太原!
晋王猛地抓住身边一个心腹内侍的胳膊,指甲都快掐进肉里:“快!快扶本王去后面……就说……就说本王急病突发,起不来床了!快去!”
他现在只想躲,能躲一时是一时。
……
王府门口,仪仗森严。
杨嗣昌穿着孔雀补服,面色平静地下了轿。他身边,魏忠贤也下了马,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只穿了身寻常的贴里,外面罩着挡风的披风,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皮耷拉着,可偶尔抬眼扫一下晋王府那气派的门楼,那眼神里的光,让门口迎接的王府属官们心里直打突。
山西巡抚宋统殷和太原知府孙朝觐赶紧迎上来,脸上堆着笑,心里却都在打鼓。这两位煞星怎么一起来了?
“杨部堂,魏公公,一路辛苦……”宋统殷拱手道。
杨嗣昌还了礼,语气温和:“宋抚台,孙知府,军情紧急,虚礼就免了。王爷可在府中?”
宋统殷忙道:“在在在,王爷已在银安殿等候。”他嘴上这么说,眼角却瞥向孙朝觐,孙朝觐微微摇头,示意他也不知道王爷到底见不见。
就在这时,一个王府承奉匆匆跑出来,对着杨嗣昌和魏忠贤躬身道:“二位上官,王爷……王爷他突然急症发作,头晕目眩,实在起不来床了,能否请二位稍待……”
话没说完,魏忠贤眼皮一抬,那承奉后面的话就卡在了喉咙里。
魏忠贤也不看他,对杨嗣昌淡淡说了一句:“杨侍郎,王爷病得可真是时候。咱们是奉了皇爷的特旨,难道要等王爷病好了再宣?”
杨嗣昌点点头,对那承奉道:“王爷身子不适,我等更应即刻探视,宣谕圣意。带路吧,去王爷寝殿。”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他是钦差,是来传旨的!晋王只要还没下去见太祖爷,就得接旨!
那承奉脸都白了,看看魏忠贤,又看看杨嗣昌,不敢再拦,只得哆哆嗦嗦地在前面引路。
宋统殷和孙朝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惧。这两位,来者不善啊!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