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一行人穿过重重殿宇,径直来到晋王居住的后殿。门口的太监宫女跪了一地,连大气都不敢喘。
魏忠贤走到殿门前,竟然不停步,直接伸手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殿门!
“吱呀”一声,殿内的暖气和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
朱求桂正躺在床上哼哼唧唧,头上还搭着块湿毛巾,听见门响,偷眼一瞧,魂都快飞了。他万万没想到,魏忠贤竟然敢直接闯他的寝宫!
杨嗣昌和魏忠贤走进殿内,宋统殷、孙朝觐等人跟在后面,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好在门口站着。
“王、王爷……”杨嗣昌走到床前,看着裹在被子里发抖的朱求桂,声音依旧平稳,“皇上特旨,臣等前来宣谕,请王爷接旨。”
朱求桂知道躲不过去了,只好在两个内侍的搀扶下,颤巍巍地爬下床,跪倒在地。他胖大的身子跪在那里,虽然没有福王那么大一坨,但这块儿也不小。
杨嗣昌从怀中请出黄绫圣旨,朗声宣读。
前面申诫宋统殷、张鸿功的话,朱求桂没太听清,脑子里嗡嗡的。直到听到关于他自己的部分,他才一个激灵。
“……重申《皇明祖训》藩王守土之责!着晋王朱求桂权宜行事,可于封国内募壮丁,缮甲兵,以卫社稷!钦此!”
“权宜行事……募壮丁,缮甲兵……”朱求桂抬起头,脸上肥肉颤抖,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像是没听清,又像是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竟忘了礼仪,脱口而出:“杨部堂!你……你说什么?让本王……募兵?这、这岂不是……岂不是……违反藩禁吗?”
自他出生起,王府的长史、教授,还有朝廷来的官员,念叨的都是藩王不得干预地方、不得蓄养甲兵、不得结交外官,不得擅离城池!这募兵守土,简直是闻所未闻!
魏忠贤这时才慢悠悠地开口,声音尖细:“王爷,您说什么违反藩禁?皇爷可是根据《皇明祖训》上的规定,要您担起守土之责呢。《皇明祖训》.您知道不?”
“《皇明祖训》?”朱求桂更懵了,他这辈子就没好好读过那本厚书——小时候他念书的时候不让读,等他当了王爷懒得读,“祖训……祖训里真有这条?藩王……要守土?”
他猛地转向身边一个老太监,那是伺候过他父亲的老人儿,急声道:“快去!去书阁里,把太祖爷的《皇明祖训》请来!快!”
那老太监也慌了神,连滚爬爬地跑了出去。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听得见朱求桂粗重的喘息和炭火盆里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没多久,老太监捧着一本积了厚厚灰尘、蓝色封面的线装书跑了回来,显然是从某个角落紧急翻出来的。
朱求桂也顾不得脏,一把抢过,手忙脚乱地翻起来。灰尘呛得他咳嗽了几声,他肥胖的手指在书页上急切地划拉着。他也没看过这本书,一时间也不知道上哪儿去翻找相应的内容。过了好一会儿,才在杨嗣昌看似无意的一句“在《祖训录·兵卫篇》有所载”的提示下,找到了相关部分。
他凑近了,几乎把脸贴到书页上,逐字逐句地看。越看,他眼睛瞪得越大,脸上的血色也一点点褪去。
“……藩王得备护卫……凡王国有警,必先统率护卫军剿之……”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朱求桂抬起头,看看书,又看看面前面无表情的杨嗣昌和眼神冰冷的魏忠贤,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他脸上的震惊渐渐变成了某种荒诞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指着书上的字,声音干涩发颤,带着最后一丝侥幸问道:“这……这真是太祖爷的祖训?是如假包换的?不是……不是后人编撰的?”
杨嗣昌郑重地点点头,声音清晰而肯定:“王爷,千真万确,如假包换。此乃太祖高皇帝为保朱明江山万世不易亲定之铁律,载于《皇明祖训》,天下宗室、百官共遵。之前是朝廷体恤,未严格执行。如今国事艰难,正是回归祖制之时。”
魏忠贤阴恻恻地补了一句:“王爷,祖训煌煌,比山还重。现在正是您遵照祖训,重建护卫,募兵守城的时候。您若是违反祖训,怕是只能去凤阳高墙里当个庶人了。皇上还等着太原的捷报呢。”
朱求桂浑身一软,彻底瘫坐在地上,手里的《皇明祖训》“啪”地一声掉落在身边。世界观都快碎了!根据《皇明祖训》,他这个藩王.居然,居然有那么大的权力和责任!
那他过去学的那些又是什么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