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大秦国家银行这个考点中的考生,全部都是报考了美洲相关的之物,准备跟随扶苏远赴美洲的之人。
最后,当赵昆看到百家大佬们提供的整个流程的时候,不由得目瞪口呆。
这份试卷,是所有士子通用的。
首先,美洲至今没有什么成型的国家观念,当地土著大多以部落的形式,散居各地,逐水草居。
这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
即便是蒙毅这样的世家子弟,都没有摊上一个监考的职务。
美洲土著毕竟也是人,是人就有欲望,利用人的欲望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这一夜,无数士子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彻夜难眠。
嬴政下令,这一天中,整个咸阳戒严,禁市。
甚至,绝大多数学派的观念之中,陈平所做的事情,简直就是自甘堕落。
最重要的是,这毕竟是第一次科举,没有陈例,就算有心作弊,也无处下手。
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无数人事无巨细的辛勤耕耘。
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必然有无数繁琐的事情。
法家自然不必多说,肯定是法部人才的主要来源地。
起码目前来看,对于学童的教育,选儒家是最合适的。
百家学问,作为华夏文明的精华,自然都能够锻炼学子的思维模式。
赵昆提前看过儒家试卷,被各种条条框框,搞得头昏脑涨。
职权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但凡考试,总归有个排名先后吧?
有些人实力很强,但是运气不好,差一点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科举取士的针对性极强,所以考场分散在咸阳各地,主要是各个衙门的大堂。
因为时间紧迫,这次科举,其实压根没有后世的那些繁文缛节。
赵昆从来不怀疑扶苏在美洲能够干出一番事业。
在决议会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新的朝堂机构,逐渐出炉。
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
扶苏有大秦作为后盾,自己出身皇族,并非野路子,对于这些东西,自然是门儿清。
有史以来,第一次科举取士。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正才与歪才之分。
至于各级官吏,关心的则是自己本地的士子,在这次科举之中表现如何。
但是,侧重点却又有不尽相同。
可以说如今的大秦,除了这些人,就属扶苏对美洲的了解最为深刻。
美洲两面临海,气候适宜,水草丰茂。
大佬们商定的结果,便是分科考试!
科举盛事,是事关大大秦上下的大事,自然不能轻忽以待。
但是扶苏从赵昆口中了解到美洲的情况之后,就认为这一套方针对于美洲并不实用。
扶苏深谋远虑,在试题的设定过程之中,力排众议,要求淳于越,摒弃那一套内圣外王的思想。
这些东西,肯定是日后政绩考核之中的一个大项。
这位世子虽然是儒生,但是对前面关于儒家的基础问题回答的一塌糊涂。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儒家的学问,对于朝堂的稳固来说,极其有用。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期人们极为朴实,士子们的肠子还没有那么多。
但拿下美洲的土地容易,但是将美洲容纳入如今大秦的发展体系,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只要排名靠前,均可以录取。
夜晚,整个咸阳灯火通明,却寂静无声。
与赵昆所料的一样,这个考场之中的士子基本上来自于儒家。
而为了配合这次科举,他们要求朝堂提供各种心机构的空闲职位。
儒家重礼仪德行,可以为主管教育以及礼仪、官员任命的部门提供人才。
尽管近期大秦大动作不断,但是达到举国关注程度的,只有科举这一件事情。
这种事情,自然必须要扶苏亲力亲为。
这个考场之中选拔出来的士子,便是将来羁縻美洲的主力。
所以这次科举取士,所有的监考官都是老臣。
当然,他也有考虑录取一些专业性的人才。
通过考试就能做官,给所有百姓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所以扶苏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心里门儿清。
不知不觉之中,时间便来到了春分之日的前一天。
但是,能够成为华夏之地排名前二的大学派,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不过,在新朝的臣子们之中,扶苏却是一个特例。
毕竟这关系到他们治下之地日后能够分到几个名额。
但有一说一,这些士子们自从跟了赵昆之后,就在解放思想的道路上狂奔不回。
扶苏挨个看下来,不由得肃然起敬。
但是,毕竟各地的教育水平不一,时间长了,自然教育强的地方,名额会远超教育相对落后的地方。
跟随赵昆日久,扶苏比谁都清楚,其实没有所谓的废柴,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才。
另外,商户们,也对这次科举极为关注。
但是对于儒家的那一套,至今都没有过深入了解。
这个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平时他迎来送往,都是一些豪商巨富。
但是,最关心的,却是那些教育实力强悍的郡县。
最变态的是儒家,各种伦理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处理实事他们自然是个顶个的管用,但是具体说到学识的深厚程度,不要说跟百家大佬们相比,即便是跟旧朝老臣们相比,也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以说在那里生活的人们并没有任何天敌,甚至连基本的生存压力都不存在。
既然是扶苏的直属手下,那么让扶苏监考也就在情理之中。
如今,义务教育推行全国。
内圣外王儒家一直以来推广的一套思维逻辑,说白了就是对内以安抚为主,对外以征服为主。
怎么办?
从事对口行业的商户,肯定会上去疯抢。
更不用说市场监管局之中的武伯以及监海局的范喜良他们所掌管的事务,全部都是对于大秦来说的新生事物。
但就在这道奇葩的语言题.上,他比别人回答的内容都多。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鼎鼎有名的公子,他好养门客,据说有三千之多。
不过这些门客的素质,良莠不齐。
有些人只是会一些鸡鸣狗盗之术,也被孟尝君奉若上宾,让其他国家的权贵极为不齿。
但是,就是这些鸡鸣狗盗之辈,在关键时刻救了孟尝君一命。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