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536章 大秦的第一次国考

大秦开年之后,除了扶苏即将远赴美洲的事,还有就是大秦的第一次科举。

因为大秦学宫的成立,大秦的士子,比预计的多了不少。

而考试的范围,大部分都是赵昆制定的九科内容。

但考试范围,却是结合了大秦现在的实际情况定的。

比如新部门之一的建工部,墨家,公输家之类的学派出身,这是必须的吧?

外行指导内行的话,事情还怎么推进?

在制定学业科目的时候,赵昆跟嬴政和扶苏都有谈论,所以决议会上的考试内容,也是一项项挨个讨论。

赵昆的想法,给了正在为科举出题而抓耳挠腮的博士宫大佬们,提供了思路。

科举框架很快就出炉了。

赵昆想要的,其实是类似于后世的文理分家。

有一说一,赵昆虽然被称作生而知之,学贯古今。

如今二师登基在即,眼看着就要大干一场。

扶苏站在这位士子身后观察了半晌,不由得笑了起来。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才能,只要其才能对自己有用,那便足够了。

普通百姓关心的是,朝堂到底能不能实现他们的承诺,是不是科举选拔出来的人,真的能做官。

新朝臣子,虽然也都是出自士子阶层。

这特么哪里是科举考试,这分明就是后世的公考啊!

但是,不得不说,这种考试模式,还真的挺适合大秦如今的环境的。

哪怕他们日夜不眠的读书,才读了几本书?

对于书本上的知识积累,他们不要说与百家大佬相比,即便是旧朝老臣们在这方面也轻松碾压他们。

其他学问,都各有用途。

第二天,考验的则是士子们应对问题的时候的机变能力。

至少在扶苏这里不存在这种情况。

赵昆无言以对。

科举考试并没有明确规定每一道题的分值,通过打分综合评判,最后以总分高者取胜。

比如说试题之中有一道,便是让士子们描述自己在语言方面的天赋。

第一天是文试,分上下两场。

上午考的是儒法两家的大佬们出的基础卷,下午考的则是士子本业的专业内容。

或许是因为前面的试题空缺太多,让这位士子心生惴惴,所以在这道他能答得上来的题之中,这位士子写了满满一页。

而其名家,毫无意外,可以主管对外交涉等职权。

当然,这些费用,全部都由各个郡县承担。

整个考试持续两天。

反而,重用的都是一些思维逻辑偏向旧朝的臣子们。

此时,扶苏站在一位士子的身后。

所有的才能,只要找对地方,都有用武之地。

自然没有后世那种大考之前狂欢的恶习。

在赵昆看来,扶苏一旦到达美洲,使用一些手段,建立隶属于大秦的政权,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美洲土著的语言体系自然跟大秦完全不同,想要快速进入节奏,将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然需要一些语言方面的天才。

而是试题是扶苏委托自己的老师淳于越,邀请一些儒家大佬出的。

谁想在这个时候给他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根据这个士子在试题上的描述,他自己有相当高的语言天赋,每到一个地方不出半个月就能够熟练的应用当地的方言与当地人交流。

当初孟尝君出是秦国,却被秦昭王借故扣押。

据说两家可以入主的部门长官,在本职之外,全部被授以“天官”的称谓。

国家银行宽大的事务大厅内,扶苏不断的来回踱步。

显然,这家伙书读得很差劲。

另外,还有一项专科试卷,便是由其他专业对口的出。

这几个月,他一直都跟卢生以及跟随卢生出海归来的船员们畅聊。

譬如陈平,好好的一个帝国丞相,被赵昆生生改造成了一个大金融家。

即便是走在路上,都能够看到手中举着书卷临阵磨枪的士子们。

道理很简单,这些人即便是从娘胎里面算起。

毕竟,赵昆有言,前几次科举不以地域论处,一视同仁。

次日,天光刚刚放亮,便有无数士子从咸阳城各个角落,朝考场汇聚而去。

符合条件的数万士子,同时考试,居然没有查出一例夹带等事。

他们的关注点,却又有不同。

不要看儒法两家,似乎只会动嘴皮子,没什么卵用。

这项政策,虽然是偏向教育暂时落后的地方。

不然昔年的鸡鸣狗盗的故事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因此,前几次科举之后,朝堂会根据各地士子的录取比例,综合考量,划定名额。

新朝的臣子们,做的都是一些杂活儿。

因此,这次科举,说是举国关注,都不夸张。

儒法两家,出一些基础题目,作为基础分。

所有提供食宿的商家一律免费,只为来自全国的士子提供服务。

之前说过,如今美洲的状况,对于大秦来说简直就是天降福地。

士子们入场,顿时咸阳陷入一片寂静之中.

此时,不要说是咸阳百姓,便是整个关中的百姓,都翘首以盼。

很快,士子们在维持秩序的小吏的监管下,有序进入考场。

这些东西,在大秦如今的百家学派之中,哪一家有具体阐述?

毫无疑问,这次科举,切切实实,向大秦百姓展示了一个道理。

除了描述自己在语言方面的天赋之外,他还具体阐述了,自己学习语言的办法。

比如说,第二天法家的试卷,主要是给一些具体的案例,让考生们将自己代入断案人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在这次的科举之中,嬴政对所谓的新朝臣子,并没有重用。

居然列出了足足十九条。

士子们走在路上,一个个面色严峻,丝毫没有交谈的欲望。

读书在大秦已经不是一件稀罕事儿,不读书,才奇怪。

面对这种机会,所有士子都严阵以待。

脑子里面想的都是一些与金融政策有关的东西。

而科举根据决议会传出的消息,也在不断调整。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野蛮生长,可以说,整个大秦,没有谁比这些商户们更懂得,知识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和朝堂抢人,他们自然是不敢的。

这个考场之中的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考察这些士子们应对政务的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帝仙

紫薇疯爆

大菩提

浅淡的月牙

骑砍三国之御寇

吃瓜子的犀牛

舌尖上的斗罗大陆

书荒我自己写

人在漫威,亿枚复活币

一瓶雷碧

在奥特世界当法王

文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