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96章 君子之泽
大朝会上,庆忌高坐于陛台之上,正襟危坐,听着群臣的奏报。
作为一国之君,庆忌平日里要处理的日常政务并不多。
毕竟,吴国的疆域还不算幅员辽阔,只有不到五十个县,诸如刑狱诉讼之事,轮不到庆忌裁决。
对于真正的国家大事,庆忌只需要作出自己的判断即可。
“大王,臣有事启奏!”
就在一众公卿大夫准备闭口不谈,等着庆忌宣布退朝的时候,典客伯噽忽而手持牙笏出列道。
“请讲。”
伯噽硬着头皮道:“大王,臣近日来听闻一事。中大夫乌庾之子,纵容奴仆打死一农夫,并抢走其妻!”
“真有此事?”
庆忌故作一副诧异的模样。
一个个都冲着伯噽怒目而视,恨不能将伯噽大卸八块,食其肉,寝其皮一般。
狐庸等人被范蠡怼得无言以对。
“……”
伯噽朗声道:“不论是封君,还是县令,都是大王的臣子,效忠于大王。然,封君在地方上的权柄过甚,如此番一般,扰乱司法公正,败坏法纪。”
“大王英明!”
“确有此事!大王可派人前往核查!”
这是要把封君降为封臣的节奏!
眼看着伯噽在朝堂上这般胡言乱语,蛊惑庆忌,一众公卿大夫实在是忍不住。
“然,今时乌庾之事,封君与县令,二者之权孰大孰小耶?”
中大夫、御史中丞狐庸当即道:“大王!万万不可!”
因为,这种事情在吴国还真的是比比皆是。
“我吴国新晋之臣,皆受食邑而非封地,是以大王应一视同仁,从此吴国只有封臣,而无封君!”
伯噽赞了一下,又道:“大王,臣以为有乌庾之事,大王应引以为戒。昔日,大王在我吴国推行县制之时,便言及县令之权大于封君,封君可辅佐地方政务,而不可完全插手于地方政务。”
“是故,臣请大王改封地为食邑,使封君从此不再享有募兵、征税、行政之权,只享受其地之赋税所得!”
“正是!祖宗的基业不容有失!”
“然,尔等之封地传承多少年?传承多少代人?”
“封君之封地,古来有之,传承自先祖,同社稷休戚与共,怎可擅改为食邑?”
“请大王三思!”
“再有征税之事,尔等卿大夫敢担保,自己的封地上,每次交上来的赋税,都是足额的吗?”
“楚人逢战,则征召各地封君之兵。众封君虽不推脱,然募集之兵员,莫非老弱,或武器盔甲,良莠不齐者,如此可堪一战乎?”
“我与典客只是谏言大王,改封地为食邑,以此将权力收归国有,增强我吴国的凝聚力,有何不可?”
庆忌不置可否,脸上的神色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伯噽这般主张改封地为食邑,一众吴国的老世族大臣,岂能容忍?
更何况,这一回的事,还是庆忌在背后做推手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