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95章 爵酒释封权
“二三子,今夜寡人宴请尔等,除了敲定西地封君之事外,还有一事……”
庆忌环视一周,看着坐在陛台之下的季札、烛庸、掩余、申息与被离五人。
这五个人,可谓是吴国的老世族大臣,在吴国坐拥的封地是最大的。
此刻,看见庆忌那飘忽不定的眼神,季札等五人都不禁头皮发麻。
心中的那种不祥的预感,更加的剧烈!
“寡人若改封君之封地为食邑,二三子以为,如何?”
一听这话,在场的人不禁心里咯噔的一下!
庆忌终究是要对他们这些吴国的老世族下手吗?
太仆申息当即反对道:“大王,不可!万万不可!”
“封君之封地,世袭罔替,与社稷休戚与共,大王怎可擅夺?若如大司马孙凭,御史大夫孙武,廷尉伍子胥等人一般,是为外人,大王赐予其食邑而非封地,情有可原。”
封邑只能负责收取租赋;而封地拥有实权,可以制定法律,拥有军队,有自己的官僚体系,权力十分强大。
能以平和的手段解除掉封君们的权力,何乐而不为?
日后,庆忌更是要进一步完善食邑制度。
封邑通常是国君封赏给功臣的一种优厚待遇,通常只有几百户人口,最多也是万户侯(一万户);而封地可大可小,大的有十多万人口归属。
食邑与封地有三大不同之处。
钟离君附和道:“我还从未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正所谓灭国不灭祀,大王而今要迁我等之封地于吴,岂非令我等无法继承祖先的祭祀?”
少府被离跟着附和道:“大王,太仆所言极是。若臣之封地,传承自先王寿梦,祖上几代人享有的封地,大王若改为食邑,这……他人在九泉之下,臣如何向祖先交代?”
庆忌又看向自己的两个叔父,掩余与烛庸。
这就是庆忌所不能容忍的地方。
就在这时,胶滑拍了拍手,早就枕戈待旦的吴军甲士,立马快步进入传舍,将所有封君都团团围住。
这不利于庆忌接下来对吴国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
因为这些年来,庆忌已经在不断削弱封君们的权力,在地方上,县令的行政之权,完全大于封君。
“然,我吴国封君之封地,古来有之,传承数百年之久,大王若改为食邑,恐人心不服,吴国比生祸乱!”
眼看着连季札三人都赞同此事,被逼无奈的申息、被离,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群情激奋!
西地的十多个封君,都七嘴八舌的发泄着内心的不满。
前来宣诏的胶滑只是冷眼旁观,一言不发。
这一来二去的,难免耽误时间,而且混合而成的军队,战斗力一定不大强,良莠不齐的。
“岂有此理!大王岂可这般擅专霸道?我巢地古时候就是一个国家,后来虽为楚人所灭,仍享有封地,世代不变!”
二人打了一个激灵,忙道:“大王,臣也愿将封地转化为食邑!”
当然,不愿意交出封地的人,也不是不行。
军事上,庆忌的常备军也取代了各个封君原本应享有的募兵权。
“请大王三思!”
庆忌又将目光放在太宰季札的身上。
庆忌此举,无疑是让他们作为表率,主动交出封地,转化为食邑。
不要怀疑庆忌能不能干出这种事情,昔日的羊容之乱,便是明证!
封君们注定是难以拧成一股绳起兵作乱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