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67章 以蛮治蛮
庆忌亦是知道孙凭内心的小九九。
孙凭宦海沉浮多年,先后在齐国为上卿,到吴国官居大司马,早已是位极人臣,故而其目光比一般人看得更为长远一些。
孙凭的zheng治嗅觉也是丝毫不差的。
此时,见到孙凭故作不知的模样,庆忌只是淡然一笑,道:“西南诸夷,不论是山越人,还是荆蛮各部,寡人必剿灭之,剿抚并用。”
“寡人断然不可容忍,在我吴国的土地上,世代生活的不是吴国的子民,而有二心者!”
庆忌的这番霸气侧漏的话语,让孙凭备受感染。
他知道,庆忌是认真的。
早在吴国的新法推行之初,庆忌便命令孙凭派兵四处讨伐尚且自立的蛮族,亦或者是打家劫舍的草寇,剿抚并用。
其目的,无非是为吴国增加更多的人口,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隐患,大大加强吴国的国力。
现在,庆忌命令孙凭率军南下,目的就是为了剿灭西南之地的山越、荆蛮,以便于加大此地的开发力度。
“善。”
孙凭的这一想法,跟庆忌是不谋而合的。
早在商末周初,吴泰伯、仲雍二人奔赴的便是荆蛮,建立勾吴,其主体部族正是荆蛮。
而山越,是属于百越的一众,按理说也在荆蛮的广义范围之内。
荆蛮指的是楚国,吴国、越国亦然有不少被称之为荆蛮的异族。
毕竟吴国西南之地,固然地广人稀,但是西南诸夷的人口加起来,也有数万之巨,再扩大一些,可能超过十万人!
这是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再凭借山川险阻,借助地形的优势,一旦夫差当真成了气候,统一西南诸夷各部,建立国家,庆忌一时间还真的奈何不了他!
孙凭缓声道:“是故,臣以为,对付山越、荆蛮,大王尚需剿抚并用,若能分化瓦解,再合适不过。”
他们的房屋颇为另类,基本上都效仿百越人,是那种干栏式房屋。
而这种干栏式房屋可追溯至远古时代。
至后来的秦汉史籍泛称南方的部落为“越”,而戈壁沙漠以北的游牧部落为“胡”(匈奴),故而北胡与南越并称。
“臣听闻,自刑徒军(楚军战俘)至西南之地屯田垦荒以来,有不少士卒纷纷逃亡,或为蛮族捕捉,沦为其奴隶或爪牙。”
吴国的前身与越国一般,实际上算是百越的一支,只是勾吴已经建国,且生活习俗渐渐向中原看齐,故而显得有些另类。
孙凭朝着庆忌作揖道:“大王,根据臣下的了解,西南之地,有山越、荆蛮部族大大小小上百支,众者有部民数千,寡者仅有部民二三百,拢共不下于五万之众。”
以蛮治蛮?
“蛮夷戎狄”是夏、商、周三代对东南西北各方部落的称谓!
闻言,庆忌只是眯着眼睛,示意孙凭说下去。
“早在先王之时,我吴国就试图迁移部分黎庶入西南屯垦,以囚徒发配西南开荒,终究难以适应此地恶劣的自然环境。”
庆忌微微颔首道:“禽邑,夫差是为我吴国的重要逃犯,寡人必杀之。你可否为寡人游说,令西南诸夷与我吴军一道,绞杀夫差所部?”
“正是!”
这对于庆忌而言是不能容忍的。
“诺!”
因为古时候中原(河南一带)人泛称中原四方的南方部落为“蛮”、东方部落为“夷”、西方部落为“戎”、北方部落为“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