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66章 水稻产能
“臣孙凭,参见大王!大王万年!”
“大王万年!”
在一片尽是错落有致的田野之上,大司马孙凭正在率领一众将士,迎接远道而来的庆忌。
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庆忌等人终于抵达目的地。
只见此处放眼望去,各种各样的山头,已经被开辟成不大规则的田亩,上边种植着渐渐泛黄的水稻,长势一般,甚至是寒碜。
稀稀疏疏的稻穗,显示着今年的收成较差,可能还不足以温饱!
庆忌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不少的农夫,即原来的楚军战俘们还在光着膀子,挥舞着农具在刨土,或者是在清理田间地头的杂草。
只是将天地开垦出来,还是远远不够的,若是没有充足的水源或者肥料,或是杂草丛生,估计他们连最基本的养活自己都难!
庆忌虚扶一下,让孙凭免礼平身后,便打量起来四周的景象。
“大司马,你可知晓西南之地的稻田,亩产几何?”
庆忌十分关心民生问题。
因为渔猎而使得开发时间迟缓,不足为奇。
范蠡闻言,不由得叹了口气道:“正是。大王,即便减免西南之地开荒将士数年之田租税,恐怕剩下的余粮,也不足以维系其日常生活。”
“收成如此之低,恐怕还不足以养活屯田垦荒的一众将士罢?”
见到庆忌皱眉,在一侧的治粟内史范蠡不由得低着头,缓声道:“大王,西南之地的稻田亩产如此之低,不足为奇。”
庆忌随后又在群臣的簇拥之下,在田地上巡视起来。
庆忌被这样的数据吓了一跳,暗暗吃惊。
闻言,庆忌微微颔首,显然是认同了范蠡的这一看法。
“半石?”
道理是这样的道理,庆忌都懂。
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每年都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他地区。
只是,庆忌依旧十分在意西南之地的开发问题,开发的速度如此之迟缓,力度如此之小,吴国何时才能拥有真正的大粮仓?
要知道,在后世,现在的吴越之地,可是有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苏州和湖州为其中之一,繁华富庶。所以,逐渐就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但现在,吴国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且不说,人口还如此稀少,想要将这片地方完全开发出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可有使用肥料?”
范蠡回答道:“我等已经将所有能利用起来的肥料,全部利用起来。人与牲畜的粪便,土灰、枯腐树叶肥料尽皆放于田中,然则依旧收效甚微也。”
孙凭闻言,旋即垂手道:“回禀大王,眼下正值收割季节,西南之地的稻田亩产大致上在半石左右。”
“据臣所知,将士们除了日常耕作外,亦是要到山林当中狩猎,溪河里捕鱼,以足温饱。只是,这样也将极大的影响到屯田垦荒的进度。”
这些充当农夫的楚军战俘,被迫到西南之地屯田垦荒,也不过一年的时间。
这得益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家衣冠南渡,将大量的人口以及先进的生产技艺都带到南方,使得华夏历代王朝的经济中心渐渐向着江南一带迁移。
庆忌若是记得没错的话,这句谚语出现在宋朝时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