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任待燕说:“大人的马术可比咱们第一回见面时长进不少啊。”
“人瘦啦,自己也练过。”王黻银朝着城墙一比画,说,“这么快,就打到这么远。”
“很快就能攻下来,”任待燕说,“大人来了,正好看看。”
“大人千里迢迢,独自来这里,”赵子骥脸上没有笑,“所为何事?”
一阵迟疑过后,王黻银说:“就咱们三个,借一步说话。”
任待燕带路,众人朝一片小竹林走去。那片竹林里藏着从西城门通往城外的地道出口,任待燕不想叫别人注意到那片竹林,所以他没有走那么远,而是在高处的一棵松树下面停了下来。夕阳西沉,余晖让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生动可感。在众人东面,汉金的城墙闪着柔光。一阵微风袭来,天快要变冷了。
“出什么事了?”赵子骥又问。
四下无人。任待燕的亲兵虽然也跟了过来,但是跟他们有一段距离,在他们周围散成一个大圈子。都统制的安危至关重要,不能让他不带亲兵就在旷野里走动。
自从离开京师,王黻银的头发变灰了不少,他也的确瘦了。这从脸上就看得出来,眼睛下面长了皱纹,脖子上也多了些褶子。他手脚笨拙地下了马。他骑着马赶了很长一段路。而这位故人,知府大人,肯定不会无缘无故亲自过来一趟。
王黻银说:“我能先问个问题吗?”
任待燕点点头。他和子骥也都下了马。“当然。”
“你真打算攻下这座城?”
“再过两晚就动手,”任待燕说,“番子想要撤退,不过我可不打算把这三万骑兵都放回北方。咱们已经把他困住了。”
“会死好多人。”王黻银说。
“对。”任待燕应道。
“我是说咱们自己人。”
“我知道。”
王黻银点点头:“那你要是让他们撤兵呢?”
“这三万骑兵,再加上新补充的兵员,来年一开春就会卷土重来。”
王黻银又是点了点头。他把视线转向一边,看着远处明亮的城墙。
“说吧。”任待燕喃喃地说,“把你派来,肯定是有难以启齿的事要传达。”
王黻银回过头看着他。“当初,要是我没找你当那趟保镖,咱们所有人的命运,会不会就都成了另一番光景?”
“人活一世,都是这样。”任待燕说,“说吧。我知道,你只是个送信的。是朝廷发出来的?”
“是朝廷来的。”王黻银静静地说,“他们飞鸽传书,叫我骑马尽快找到你。”
“你领命出发了。”
王黻银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正色道:“陛下命令都统制任待燕即刻从汉金撤兵,大军移屯至淮水南岸。命任都统制亲赴杉橦——向陛下解释,为什么未经圣允就擅自调动部队,把大军带到这么远的地方。”
一阵微风吹来,西面不知什么地方有只鸟在啼叫。
“这信差为什么要你来当?”说话的是赵子骥。看得出来,这番话着实让他震惊。
王黻银的脸上也同样写满忧虑。“他们担心你不肯照做。叫我来压着你,督促你撤兵。”
“他们真的怕了?”任待燕问道。这三个人中,他似乎是最镇定,或者说最没有将不安表露出来的人。“你呢?你怎么想?”
王黻银看了好长时间,说:“我这个臣子当得不称职啊。这一路上,我都在想,我究竟想要你怎么做。”
“有得选吗?”任待燕柔声问道。
两位知己都望向他,谁都没有回答。
这是夕阳下旷野中的一瞬间,要描述它,可以有许多种方式。在奇台的传说中,星河就横亘在凡人和凡人的梦想之间。这个秋日的黄昏,群星还没有现身,但这不妨碍诗人杜撰上满天繁星。
任待燕又说了一遍:“有得选吗?”
西面那只鸟一直叫个不停。风吹着这棵孤零零的松树。
赵子骥说:“军中六万将士,全都听凭都统制驱驰。”
“对,”王黻银说,“正是。”
任待燕看看他,说:“他们是不是做了什么交易?你听说了吗?”
王黻银看向别处,静静地说:“两国划淮水为界。我们承认他们地位尊崇。咱们的官家是他们的小弟。我们向阿尔泰人输捐银帛,在边境上开放四处榷场。”
“银子还会经由贸易流回奇台。”任待燕的声音几不可闻。
“对,就和过去一样。他们想要丝绸、茶叶、盐和药材,如今还要瓷器。”
“这些东西我们有的是。”
“还有粮食。我们在南方有了新的种粮制度,还可以出售大米。”
“是,”任待燕同意道,“以淮水为界?我们把淮水以北的一切尽数给他们?”
王黻银点点头:“为了天下太平。”
“官家可知道,自从今春遭到我军重创,番子就一直在撤退吗?阿尔泰人不久前提出,只要我们肯放他们回家,他们就投降。”
王黻银脸色阴沉地说:“多想想吧,待燕。别光把自己当成军人。他们投降之后会怎样?我们会提出什么交易条件?”
先前只有那一只鸟在叫,之后在他们北边,又有一只鸟也叫了起来。
“啊,”任待燕终于说,“还用说?我明白了。这么说来,是我太傻了。”
王黻银说:“你不是。”
“什么呀?”赵子骥问,“快告诉我!”
“官家的父兄,”任待燕答道,“就是这个。”
他离开那两人独自走到西边。另外两人也由着他去。任待燕的亲兵显得焦躁不安,不过赵子骥示意他们留在原地。夕阳低垂,赵子骥举目四处寻找,找到了长庚星。快到黄昏了。他向王黻银转过身来。
“要是你晚来三天会怎样?要是你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城了会怎样?”
王黻银摇摇头,说:“我不知道啊,老弟。”
“你来这一趟,可不是小事啊。”
“是。”
“还有其他事吗?”
王黻银又摇摇头:“可能还有,他们没告诉我。”
“我们能不能假装你还没来?假装你路上耽搁了,又……”他说不下去了。
王黻银一脸苦笑:“除非你杀掉我那几个跟班。”
“可以。”
“不行。”王黻银说。
赵子骥别过脸,说:“真不错。如果阿尔泰人投降乞和,官家就不得不要求番子交还父兄。我明白了,那就让他要啊。”
“假设他这样要求了,那又会怎样?”
“不知道。我是个当兵的,你来告诉我。”
“知祖一回来就会杀掉他。”
“什么?”
“弟弟坐上了龙椅,万人景仰的祯亲王拯救了奇台、解救了他的倒霉兄长,还迫使番子投降,这还了得?他当然必须得死!”
赵子骥张张嘴,却说不出话来,于是又把嘴闭上。
王黻银说:“咱这位老弟非得拿个主意不可。眼下,咱们都身在奇台一个最古老的故事里啦。”
“什么意思?皇帝的家事?”
“不是。是军队和朝廷。要是待燕拒绝撤兵,那么在世人看来,他就是拥兵叛乱。你们都是叛军。今人对自家子弟兵的忧虑就成真的啦。”
赵子骥看着他:“他要是答应撤兵,那奇台可就失去了半壁江山啊。”
“没错,”王黻银说,“可能还不至于此,只是我不知道。高兴点儿吧,幸好咱们不是待燕。”
他发现自己又在想父亲了。有那么多事情会触动你,叫你想家,真是奇怪,又或许这也没什么稀奇。
已经有差不多两年没收到父亲从老家盛都来的信了。时局如此,加之路途遥远,没收到信也算正常。他写过家信,告诉家人他在哪里,要做什么,他也知道家里收到信时,信里的内容已经过时了。
任待燕收到的最后一封家信里,父亲说家里一切安好,新任县丞不嫌弃,仍然叫父亲在衙门里做书吏。
任待燕知道,父亲是县衙里资历最老的书吏,没有他,衙门里就会变得一团糟,不过父亲从来不写这些。父亲也许从来都不容许自己这么想吧。
父亲如今一定有了很大的变化。老了吗?光这一年就让王黻银老了很多,这么多年的世事飘摇,会把父亲变成什么样子?母亲呢?他突然想起来,当初母亲怎样把手放在他的头上,然后溺爱地扯了扯他的头发,自始至终都爱着他。
他骑马离家的时候还是个孩子。生平第一次出远门。还骑着马!一路前往关家村,那里出了命案!他至今都能感受到那份激动,生怕给自己、给家里丢了脸。怕给父亲丢脸。
一辈子都不能让父母蒙羞。任渊的一生都是这样,带着一种自觉的责任感奉行夫子的教诲。
父亲曾经希望小儿子能成个学士,这样就能光耀门楣了。父亲省吃俭用,供待燕读书,好让他踏上求学之路,将来——谁能说得准——考取功名。也许有一天还能远远地见皇帝一眼。能给儿子这样的机会,做父亲的死了也可以瞑目了。
任待燕抬起头,从沉思中惊醒,他两眼空空地望着荒草和晚开的野花。太阳紧贴着地平线,眼看着就要沉下去了。天快黑了。西王母的星星挂在夕阳的上方,明亮,总是那么明亮,仿佛她站在居所的阳台上,向外张望,照耀着这个世界。
西部,也是他的家,有他的父亲。
一如父母所愿,他长大成人了。也许人生道路上——走过水泊寨,翻过山岭,渡过江河——你不得不去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但你知道——他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任渊想让他这辈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王黻银说,他并不了解那场交易的全部内情,但任待燕觉得自己能猜到有时候他自己都会被自己吓一跳,他原来能看清这么多事情。也许,他终究不光是个只会舞刀射箭的军人吧。他还记得在小金山,他和老太师之间曾闪过一点火花。他认出同类时的惺惺相惜?一个盲人能认出人来吗?
这个人能。他想。
你必须像杭德金一样心狠手辣,独断专行。你必须渴望权力,也许渴望权力远甚于其他一切,要坚信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能运用好手中权力。不论是成为好人还是坏人,不论是受人尊敬还是遭人唾骂,你都必须无比强烈地渴望守在龙椅的旁边。
或者是坐到上面。
历朝历代——无一例外地——都是由军人一手建立,即便是刚刚崩塌的、如此惧怕自己的军队的第十二朝也不例外。
历史可以重演。番子也可能被打败。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他知道自己做得到。
他们也可以创造一段长久的和平时期,长到足以让孩子生而不知道战争为何物,孩子的父亲也不知道战争为何物,人们上床睡觉时从不担心黑夜里的马蹄声震动着地面,从不担心大火随着战马四处蔓延。
他站在那里,看着西方。太阳落下去了,天上又现出别的星星。他心想,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见到父亲。
他往回走,回到另外两人身旁,告诉赵子骥,传令全军,准备明早开拔,回南边。君命不可违,这是他们的荣耀和职责所在。
秋夜晴明。头顶的星河既朦胧又明亮,把天穹一分为二。不论地上的人们发生什么——活着还是死去,光荣还是喜悦,悲伤还是不再悲伤——群星都不会有所改变。唯一或可算进去的变化,就是那偶尔现身的彗星,有时会异常明亮,不久就会变得暗淡,继而消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