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住习惯了,这里和老家都能带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这种感觉没什么別的作用,但能让他睡得更好一点,更舒服一点。
他这么早回来是有点累。
如果和那群老师们一起出去吃饭喝酒,也不知道什么时间才能回来了,罗秉文对这样的酒局都是能躲就躲的。
休息了一天,第二天罗秉文才打电话和贝克尔商量这幅新画。
贝克尔已经回义大利了,听到罗秉文就回去这么几天的时间又出了一幅画,整个人都懵了好久,半响才在电话里喊道:
“你在欺骗我?不,不会,你真的创作完成了?”
他可是记得,罗秉文和他签合同的时候就说自己又有了新的突破,下一幅画一定能让自己看到更好,更新鲜的作品。
更好!
这两个字可不能乱说,全世界的画家里面,又有谁敢说自己的作品会比罗秉文的《蒙古草原天气晴》好的?
別的不说。
这段时间蒙古的旅游人数都上去了,亚洲人居多,但和以前的棒子多不同,现在是港岛人更多。
港岛的新闻那几天一直在报导罗秉文的作品,很多人也都去看过,画面上蒙古女孩的眼神让很多人都对这片地方充满了好感。
怎么判断是不是因为罗秉文的作品去的呢?
很简单,在国家博物馆里面看,很多人会专门来看罗秉文留下来的素描,这样的人绝对是提前知道这幅画的。
“是的,我创作完成了,是你想的那样。”
“不!我才刚到义大利!你等等,我这就买机票会回来,你在哪里?蓉城是吗?你的新作品也在蓉城?”
“不用这么麻烦,我传给你就好了,这幅画是只展览不卖的,所以你別著急。”
“不卖?”
“是的,这是我送给我爸妈的礼物,但他们觉得我画得这么好必须出来让別人都看看大概就是这样了,这幅画属於我爸妈?”
“叔叔阿姨真是明事理的人,但如果能更明一点,让我们把这幅画卖掉就就好了。”
罗秉文没接话。
贝克尔又问道:“那你这幅画是什么题材,还是你熟悉的自然景色吗?我觉得你在画大自然的时候有种別样的魅力,很適合各种展览。”
有些画作需要静心品味,如同陈年佳酿。
而有些作品则在第一眼就能震撼人心,像一道闪电劈开夜空。罗秉文笔下的大自然就拥有这种摄人心的力量。
色彩运用也能直接即击观者的灵魂。
“是一幅肖像画,我画了我的父母。”
电话那头传来贝克尔夸张的惊呼:“上帝啊!是亲情主题!你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看到这幅杰作?要是今晚看不到,我肯定要失眠了!”
义大利人的的戏剧性腔调透过听筒传来,罗秉文仿佛能看到他手舞足蹈的样子。
“那你失眠去吧。”罗秉文有些好笑,他看了看窗外,说道:“我这里已经天黑了,我得睡一觉明天才能去发,你呢?”
“我?明天?该死,我这里是下午一点!”贝克尔的声音陡然拔高,
“你在这个时候告诉我这件事,却要让我等到明天?我的整个下午和晚上都会在煎熬中度过的!罗,你得赔偿我这个晚上!”
“滚!“罗秉文乾脆利落地掛断电话。
义大利佛罗伦斯,贝克尔画廊的办公室里。
金髮碧眼的义大利人盯著突然断线的手机,像条被钓上岸又扔回水里的鱼,一脸茫然地眨著眼睛。
他最近正在自学中文,隱约记得滚这个词似乎不太友好。
“他居然骂我?”
贝克尔自言自语的说,但很快就把这件事拋到脑后。
艺术家的脾气他见多了,相比之下,他更关心那幅神秘的新作。手指飞快地在手机上敲打:“你怎么能掛电话?我还没跟你聊港岛画廊的事呢!”
“改天说,我睡了。”
罗秉文的回覆简短得令人抓狂。
贝克尔瞪著屏幕,最终还是没有再拨过去。他地把手机扔在办公桌上,义大利语的脏话在舌尖转了一圈又咽了回去。
他不敢去打扰一个艺术家的休息。
他现在真的很期待罗秉文的新作,哪怕这幅画罗秉文不给他们。
主要是贝克尔好奇啊。
罗秉文都说新作肯定会有很大的突破,他想去看看突破在什么地方,是又领悟到新的技术了?
还是什么原因,让罗秉文会那么自信的和他签新合约。
“该死的时差!“
他再次抱怨道,隨手抓起桌上的咖啡一饮而尽。
不过罗秉文的宣传资金已经被马可赛东先生批准下来了,三个月后港岛的画廊就要正式启动,
作为亚洲的首席,画自然也是越多越好。
他们之前对媒体的发言是真的,马可赛东真的批准的三千万欧元用来推广罗秉文。
不是罗秉文的某一幅作品,而是人。
顶级作家的作品是很值钱的,如果能让罗秉文进入全球顶级画家的圈子,那么这三千万画廊自然能赚回来。
並不是从罗秉文的画里抽成。
而是一个顶级画家能带给画廊的影响力,是远远超出这三千万欧元的。想了想,也不管还没到工作时间,他就把行动的消息给发到了画廊宣传部。
第二天,罗秉文睡到日上三竿。
哎哟,没有老爸一大早的碎碎念真好。
家里面只有老爸是每天按时起床的,老婆和孩子都起不了,但她怎么捨得叫自己最喜欢的老婆起床呢?他乐意让妻子多睡一点美容觉。
但对儿子?
怀,长这么大了还睡懒觉,没出息!
家里没什么吃的,罗秉文点了个外卖,等了半小时,然后一边看小说一边吃,等到吃完已经快两点钟了。
这才慢悠悠出门找地方扫描画作。
油画是很精细的艺术品。
手机拍,甚至是很昂贵的相机来拍,都很难拍出油画作品上的一些细节,想要最真实的还原,
还是得扫描才行。
扫描分普通扫描和精扫,都比电脑和手机更能还原画作本身的色彩。
现代社会,很多东西都有了便携的机器,甚至很多人都以为传真这个东西已经没人用了,被淘汰了。
但是不。
至少在各种文学工作里面,传真的使用还是很广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