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91章 大获成功
前排的学生望眼欲穿了已经,从座位上站起来,探著身体往前看,似乎这样就能让他们看到这张纸上的內容似的。
这座位又没桌子挡著,罗秉文真怕他们往前探著探著就摔了。
就把纸递给前排的一个人,说道:“你们往后传阅著看吧,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除了我的用时少了一点,这就是你们应该每天去完成的基本功。”
前排同学拿著这张纸,下意识的去数,但看了一下眼晴就掉了。
这张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清晰可辨,是一种肉眼完全看不出差別的笔直。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纸的顶端到底部,线条的间距均匀得如同用尺子量过,却又带著手绘特有的生命力。
“靠眼睛和手感,能做到这种程度啊?”
“罗老师应该没用到眼睛,纯手感,估计天天练已经是肌肉记忆了。”
“不愧是大画家,牛逼啊。”
同学们窃窃私语,討论著这幅作品的难度—是的,他们把这个当做一幅作品来看待了,一分钟不到的时间画出这么多的直线,谁说这不是艺术?
这张纸传阅到提问的女生这里,她的眼晴盯著线条,一根根的数,
一百九十八,一百九十九,两——两百!真的两百条,太整齐了。”
这代表罗秉文在画第一条和第二条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要留出多少的空间,才能让这些直线布满整张素描纸这张纸传递到坐在最后面的几个老师处。
他们也在惊嘆罗秉文的精准,而且这种手绘线条,看起来和机器打出来的不一样,不知道哪里不一样,但看著更顺眼。
一个教素描的老师嘆了口气,看著这一根根线条,说道:“其实你们少关注了一个地方。“
“什么地方?”
几个老师都不明白,该关注的都关注到了吧?
还有什么地方?
这位素描老师示意把纸给他,然后他拿著被罗秉文画满线条的纸往上走,对罗秉文点了点头,
说道:“我能说两句吗?”
“请。”
罗秉文记得这个老师,人也很好,听说有个很能赚钱的儿子,所以在学校里面教书是爱好,和同事不爭不抢,和同学也是一团和气。
这老师对著话筒,推了推眼镜。
“是这样的,你们只关注到了罗老师画直线的速度,以及对距离的精准,但你们看这线条,这是hard的硬笔,画的线细,但更容易断掉。”
他看了看罗秉文,然后和学生说:
“但是罗老师全程用这支笔在黑板上画,中间没有垫东西,每一次落笔还都掷地有声,但笔尖始终没断,同学们,这是什么?”
所有学生都没说话,这间容纳几百人的大教室鸦雀无声。
终於,有人举手。
“这位同学请说。”
“是对笔尖力道的掌控。”
“对了,就是对笔尖力道的掌控,让每一笔都恰到好处,够深,所以线条清晰,又够轻,所以笔尖不折。”
这位老师想说的说完了,心里很舒服,看向罗秉文说道:“罗老师,我很佩服你啊。”
罗秉文有些不好意思地轻咳一声:“其实没那么夸张—“
装了一波大的,低调一点。
他的基础没这么好,也是升到五级以后,系统给他补足的基本功。
但从侧面看证明了什么?
证明了没有好的基础是成不了大师的。
又说了一会儿基础的训练办法。
罗秉文说的方法都是最实用的那种,和很多学校教的办法有点差別,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估计这里的很多老师都没见过这样的课堂。
而且还是大课,这会议室几百人呢。
罗秉文正好把一个例子说完,下课的铃声就响了起来,
他站起来说道:“谢谢同学们了,好像都很给我面子,没什么人在下面说话。我就不一样了,
当初的大课我都是睡觉的。”
“哈哈哈。”
很多人都笑了起来,又有一些人拿著杂誌上来找他签名。
罗秉文心里对出一本书的想法更深了。
哪怕是游记呢。
总比別人拿著一本杂誌来签名好啊,这杂誌和自己又没什么关係,顶多是自己被他们採访了一下而已。
弄完的时候,夕阳都染红了半边天。
罗秉文收拾了一下自己带过来的画具,几个老师教授围过来,热情的说道:“罗老师辛苦了,
一起吃个饭吧?”
油画系的主任揽著罗秉文的肩膀,说道:“食堂小灶的水煮鱼,比外面酒店里面的味道都要香,你上学吃过没?”
“......”
他哪有机会去老师们才能去的小灶食堂啊,价格比酒店贵,分量还少。
可能艺术就是需要精致吧。
就连川大艺术学院的食堂也很精致,
罗秉文笑著婉拒:“改天吧,我晚上还有事情呢,要不过几天我再请你们?希望各位老师们赏个脸啊。”
这个说法让老教授们心满意足地散去。
罗秉文离开的时候也有不少人陪著,有那个光头的副校长,有章老师,还有其他几个眼熟,但罗秉文已经想不起来姓名的老师。
“今天的讲课可以说是大获成功啊,罗老师也是一点都不怯场,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也就是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而已,提前准备好说什么了,也不至於怯场。”
“你四十秒两百条直线的那个,我们能用在宣传上吗?”
“可以。”
这张纸被章老师要过去了,说是要给带班的学生看。
不过没有亲眼看到罗秉文创作这幅直线图,也不知道章老师的学生们能不能体会到当时会议室里那群学生们的震撼。
开车回家,罗秉文把放进柜子里面的薄被子抱了出来,
这个家罗秉文每年住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去年他大部分时间在欧洲,回来一趟,又马上去了外蒙。
不过到了这里,他还是能感觉到一股轻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