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金榜题名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这些散落在天南海北的捷报,拼凑出曙光教育公平理念最生动的图景。
他们或许无法为沪上的升学率榜单增添最耀眼的数据,但他们的成功,对於一个个普通家庭而言,意义更为重大。
赵楼生没有沉浸在整体的喜悦中,他更关注这些个体的命运。
他让林静立刻整理所有非沪籍考生的成绩和意向,要求教学研究院和班主任团队,无偿为这些学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確保他们能用好每一分,不辜负三年的努力。
“尤其是家庭困难的,『追梦基金』要跟进,確保他们不会因为大学学费问题而放弃机会。”赵楼生叮嘱道,语气不容置疑。
沸腾的一天渐渐落下帷幕。校园里恢復了暂时的寧静,但网络上关於曙光高考成绩的討论却刚刚掀起高潮。
李薇的报导《全面教育亦能高分:曙光模式交出硬核答卷》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评论区內,讚嘆、质疑、探討激烈交锋。
“事实证明,全面发展不等於放弃升学!”
“曙光给了普通家庭孩子一个优质教育的可能!”
“这种模式成本太高,难以复製吧?”
“看看那些回原籍考试孩子的成绩,这才是真公平!”
这巨大的声量,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也扩散到了某些不愿看到此景的人那里。
优科教育总部,顶层办公室。
吴天佑看著电脑屏幕上关於曙光高考成绩的铺天盖地的报导,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手中的雪茄久久未吸,任由菸灰缓缓掉落。
“61.3%的一本率……哼,运气真好。”他冷哼一声,对身后的助理说,“找几个笔桿子,写点东西。重点討论一下,『某些学校』靠提前掐尖、题海战术堆出来的高分,能代表真实教育水平吗?其高收费模式下的『公平』,是否值得推崇?不管怎么写总之给他们找点麻烦!”
他要把水搅浑,將曙光成功的焦点,从教育理念转移到商业模式的爭议上。
不久后,一篇题为《警惕『名校』造假:论高考成绩的公关泡沫》的匿名文章,开始在一些小眾论坛和博客流传。文章含沙射影,暗示曙光可能存在成绩注水、鼓励復读生冲高数据等行为。虽然漏洞百出,但其恶毒的意图十分明显。
苏晴第一时间监控到这篇帖子,立刻向赵楼生匯报。
“校长,吴天佑那边开始泼脏水了。”
赵楼生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屏幕,语气平静无波:“跳樑小丑,不必理会。用事实说话。把我们所有学生的成绩来源、录取过程的透明度做到极致。通知李薇记者,我们可以开放部分数据,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另外,让我们那些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优秀学生,特別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多讲讲他们在曙光的故事。”
他深知,在绝对的事实和真诚的情感面前,任何詆毁都是苍白的。
夜色深沉,赵楼生独自走在空旷的校园里。庆祝的横幅还在风中轻扬,空气中似乎还残留著白日的喜悦。
他走到布告栏前,看著那张密密麻麻写满学生姓名和成绩的红榜,目光掠过那些熟悉的名字,仿佛能看到他们三年来的点滴成长。
他看到了张伟从沉迷竞赛到全面发展的蜕变,看到了沈墨从文静內向到自信沉稳的升华,看到了王小雷从初来时的胆怯到如今的自信满满,也看到了明诚职高班那些孩子找到人生方向后的踏实笑容。
教育的成果,最终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人的改变上。
高考的辉煌战绩,是曙光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证明了其模式在现行体制下的强大生命力。
但它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前方的路,註定不会平坦,资本的围剿、舆论的纷爭、扩张的挑战將接踵而至。
但此刻,赵楼生心中充满了力量。这力量,来源於这些金榜题名的学子,来源於家长们的信任託付,来源於全体教职工的同心同德。
他抬头望向星空,深深吸了一口夏夜温热的空气。曙光这艘航船,已经成功驶过了第一段险滩。
翌日清晨,最新的捷报传来:物理竞赛金牌得主张伟,同时收到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递出的橄欖枝。他最终选择了清华钱学森力学班。而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在接受校园小记者採访时说:“感谢曙光,不仅教会我知识,更让我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在於站得多高,而在於能否用所学去帮助更多人。”
这句话,隨著媒体报导传遍了沪上,成为了对曙光教育理念最有力的詮释,也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那些质疑者的脸上。
金榜题名时,亦是扬帆起航日。曙光的光芒,正照亮更多学子的前程,也必然刺痛更多隱藏在暗处的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