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原来如此。”

李承乾点了点头,不再追问。

“西州之事,確需儘快推动。既然父皇与房相皆寄予厚望,孤自当竭尽全力。”

他站起身,掸了掸衣袖上並不存在的灰尘。

“时辰不早,该进城了。莫让父皇久等。”

房玄龄连忙起身相送。

“殿下请。”

看著太子重新登上车驾的背影。

短短一番交谈,他却感觉比处理一整天政务还要耗费心神。

太子变了,变得深沉,变得锐利,更变得……让人难以捉摸。

皇城,两仪殿。

夜幕初垂,宫灯璀璨。

盛大的宫廷夜宴即將开始,殿內觥筹交错,笑语喧闐,一派歌舞昇平。

李世民高踞御座,面容平静,目光却如鹰隼般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左手空置的首席位置上。

“陛下,”身旁的內侍监王德低声提醒,“太子殿下已至殿外。”

李世民收敛心神,微微頷首。

“太子殿下到——!”內侍高亢的唱喏声穿透殿內的喧囂。

顷刻间,所有声音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断,所有人的目光——好奇的、审视的、忌惮的、嫉妒的——齐刷刷投向殿门。

李承乾稳步而入,絳纱袍,远游冠,衬得他身形挺拔,虽步履因足疾微显凝滯,但那股沉静从容的气度,却瞬间镇住了在场许多人。

他目不斜视,行至御前,依礼参拜,声音清朗沉稳。

“儿臣参见父皇。”

“平身。”李世民声音温和,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吾儿山东一行,辛苦了,入席吧。”

“谢父皇。”李承乾再拜,起身,坦然走向左侧首位空席。

长孙无忌笑容温煦,举杯向房玄龄示意,仿佛在閒话家常。

“玄龄,观太子气象,如何?”

房玄龄举杯相迎,目光低垂。

“静水流深,藏锋於钝。”

“是啊,”长孙无忌抿了一口酒,眼底精光一闪而逝。

“倡导向学,举荐寒门,悄然而归……”

他心中快速权衡著家族利益与朝局走向,关陇集团与太子之间,似乎出现了一道细微却深刻的裂痕。

房玄龄默然不语,心中却想起五里亭太子的那番话。

太子对经济手段的运用,对人心向背的把握,已远超寻常储君见识。

或许……这对大唐而言,並非坏事?

但他隨即压下这个念头,帝王心术,最忌猜度。

李勣端坐如钟,目光沉静地掠过太子。

作为军方代表,他更看重实际能力。

太子在山东以工代賑、以盐换粮、不抑粮价引来商贾之举,在他看来颇具章法,深合“因势利导”的兵法要义。

他微微頷首,对这位以往名声不佳的太子,看法悄然改变。

而与李承乾相隔不远的魏王李泰,此刻心中却是妒火中烧,几乎要捏碎手中的玉杯。

为何?

为何这跛子总能化险为夷?

山东之行非但没让他身败名裂,反倒成就其贤名!

看他那副沉稳的样子,做给谁看!

李泰肥白的脸上努力维持著笑容。

吴王李恪坐姿挺拔,面容俊朗,他默默饮著酒,冷眼旁观这场“父慈子孝”的盛宴。

太子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心中並无多少波澜,反而升起一丝警惕。

这位兄长,似乎比想像中更难对付。

这长安城內的权力漩涡,愈发深邃了。

酒过三巡,乐声悠扬,舞姬彩袖翻飞,试图驱散那无形的紧张气氛。

李世民放下酒杯,目光似无意间掠过沉稳的长子,语气隨意地问道。

“高明,山东之行,除了竇静、王琮等人,尚有其他得力人手辅佐吧?朕看你呈上的名单,颇有几位陌生名字,朕似乎……印象不深?”

殿內静默无声,唯有宫灯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噼啪轻响。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承乾身上,等待著他对他父皇那个看似隨意,实则尖锐问题的回答。

那名单上的“陌生名字”,正是此番山东之变的关键,也是触动许多人神经的所在。

李承乾从容放下银箸,起身离席,行至御前中央,躬身一礼,动作不疾不徐。

“回父皇,”他声音清朗,迴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儿臣所呈名单,共计二十七人,除竇静、王琮等隨行属官外,余者皆为此行山东賑灾过程中,或於地方吏治、或於安抚流民、或於筹措转运等诸般事务中,表现卓异、功绩斐然之人。”

他略一停顿,目光平静地扫过御座下的眾臣,隨即收回目光,继续面向李世民。

“《尚书·舜典》有云,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安国传曰:『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別,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李承乾引经据典,开口便是煌煌圣言,將人事任免的权力根源指向了古老的考核制度。

“儿臣以为,考绩之道,贵在时效,重在实绩。山东遭逢大灾,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亦是验人之时。”

“若拘泥於常规銓选,层层上报,往覆审议,恐错失安民定乱之良机,亦寒了实干者之心。”

他语气渐沉,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名单中所列诸人,或於蝗灾肆虐时,不避艰险,亲赴田畴,组织民力扑杀,保一方稼穡;”

“或於粮价腾贵之际,不畏豪强,秉公执法,稳定市廛,使奸商无所遁形;”

“或於流民安置之中,夙兴夜寐,厘定章程,分发粮种,督造屋舍,使老幼有所养,壮者有所用。”

“此皆儿臣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其功绩,山东万千黎庶可证,其所行,合乎朝廷法度,亦体圣人之仁心!”

“再者,”他话锋一转,指向了更深层的考量。

“《韩非子·显学》有言。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发於卒伍。”

“此番山东之行,正是一次绝佳的歷练机会。儿臣举荐这些人,非止於酬功,更是为国选材,为朝廷擢拔真正通晓地方民情、具有实干之能的未来栋樑!”

李承乾的这段引述,层层递进,从具体功绩到长远人才战略,逻辑严密,气势磅礴。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佚名

人在高三,从成文曲星开始

佚名

误成敌国驸马,带着公主杀穿天下!

佚名

从明星助理开始的文娱教父

佚名

斗罗绝世:空想家,武魂心灵巨龙

佚名

诸天:我有一个主神碎片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