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清溪荷韵·第358章 匠心破局解难题 荷香渐远引宾来

晨雾还未散尽,清溪村东头的新工坊工地已扬起了热闹的尘土。许朗踩著沾露的青石板快步走来时,包工头老杨正叉著腰跟运输司机爭执,卡车后轮陷在昨晚下雨泡软的泥地里,车厢里码得齐整的青砖纹丝不动。

“別急,”许朗拍了拍司机的肩膀,转头冲村里喊了一嗓子,“柱子、二牛,把家里的木板和千斤顶拿来!”没等两分钟,几个年轻小伙扛著工具跑过来,木板垫在车轮下,千斤顶缓缓顶起车身,眾人合力一推,卡车终於驶出了泥坑。老杨抹了把汗:“多亏你了小许,这批青砖要是今天卸不了,新工坊的砌墙工期就得拖三天。”

许朗摆摆手,目光扫过工地蓝图:“染布区的排水槽按王婶说的改了吗?荷染废水得经过过滤才能排进荷塘。”老杨指了指墙角的预留管道:“放心,昨天刚加了两层滤料池,保证不污染水质。”正说著,许朗的手机响了,是竹纤维纸供应商打来的,语气带著歉意:“小许,实在对不住,最近竹浆原料涨价,之前谈好的价格得涨两成,不然没法供货。”

许朗皱起眉,掛了电话快步往村委会走。苏晚刚把文创商家的考察行程表整理好,见他脸色凝重,立刻问道:“怎么了?纸的问题?”“不仅涨价,还说最快下周才能发货,”许朗把手机往桌上一放,“文创笔记本的样品下周就要给客户看,没纸根本赶不出来。”苏晚指尖在键盘上顿了顿:“邻县不是有个竹製品加工厂吗?上次周师傅买竹篾提过一嘴,说不定他们有合作的纸厂。”

两人当即决定去邻县跑一趟。车子驶出清溪村,雨丝忽然飘了下来,越下越密,行至半路,前方路段因山体滑坡封了路。许朗无奈掉头,刚拐过一个弯道,车轮突然陷进了路边的泥沟。“这下麻烦了,”苏晚推开车门,看著没到脚踝的烂泥,“手机信號还弱。”话音刚落,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声,是村里的老支书带著两个村民送肥料回来。

“你们咋在这儿?”老支书跳下车,指挥村民用拖拉机把车拖出来,“下雨天往外面跑啥?要不是我给新工坊送肥料,你们就得在这儿待到雨停。”许朗连声道谢,老支书摆摆手:“谢啥,都是为了村里的事。对了,邻县那个纸厂我熟,厂长是我战友,我帮你们打个电话,保准价格不涨,还能明天就送货。”说著掏出老年机,一通方言聊下来,掛电话时拍著胸脯笑:“成了!他说看我面子,按原价供,下午就安排车送过来。”

雨停时,两人回到村里。荷染工坊里,瀰漫著荷叶与荷混合的清香。小娟蹲在染缸边,盯著缸里的粉色染料愁眉苦脸——染出来的布顏色斑驳,边缘还带著浅褐色的印子。王婶拿著一块试染的布反覆翻看:“是不是荷汁放少了?昨天教你按一比三的比例调,你再称称分量。”

小娟红著脸把秤盘推过来:“我是按比例放的,可染的时候总觉得染料沉在缸底。”王婶往缸里加了半勺草木灰水,用长木棍搅拌起来:“忘了告诉你,荷汁性子『飘』,得加草木灰水定色,不然顏色掛不住布。”她示意小娟把泡透的白布放进去,“这次泡五分钟,中途要翻三次布,让每个地方都浸到染料。”

半小时后,白布从缸里捞出来,掛在竹竿上滴水,浅粉色均匀地铺在布面上,像清晨荷塘里初绽的荷瓣。小娟惊喜地拍手:“成了!王婶,您太厉害了!”王婶笑著擦了擦手上的染料:“这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诀窍,之前怕你记混,没敢一次教太多。”这时,民宿老板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急切:“王婶,上次寄的样品顏色太浅了,能不能调深点?我民宿的墙面是深木色,浅粉色压不住。”

王婶拿著样品布走到窗边,对著阳光看了看:“没问题,加些晒乾的荷叶梗灰就行,能让粉色偏暖,还更耐晒。”掛了电话,她从墙角的布袋子里掏出乾燥的荷叶梗,用石臼细细捣成灰:“这梗灰是去年秋天存的,晒乾了捣成末,不仅能调顏色,还能让布更挺括。”小娟学著她的样子捣灰,石臼撞击的声音清脆,和染缸边的搅拌声交织在一起。

竹编作坊里,机器的嗡鸣声此起彼伏。周师傅戴著老镜,盯著刚列印好纹样的竹篾皱眉——竹篾边缘因为机器高温微微捲曲,拼接到屏风上会有缝隙。老陈蹲在炉子边,手里拿著一根烤得微热的竹篾:“我试试用温水泡,之前劈篾的时候,泡过的竹篾更软,不容易卷。”他把列印好的竹篾放进温水里浸泡十分钟,再用重物压平,捲曲的边缘果然舒展开了。

“还是你有办法,”周师傅拿起压平的竹篾,用细麻绳固定在屏风框架上,“东南亚那边要的荷塘全景纹样,细节多,竹篾要是卷了,鱼的鳞片都看不清。”老陈擦了擦手上的竹屑:“昨晚我把碳化炉子又调试了一遍,现在一次能烤六十根,温度也稳了,烤出来的竹篾顏色均匀,还不容易开裂。”

作坊角落,几个新招的村民正跟著学编竹篾基础结。二十岁的阿明手指笨拙,编好的十字结总鬆散开,急得额头冒汗。周师傅走过去,握住他的手:“手腕要稳,篾条要贴紧,你看,像这样把下一根篾压上去,再从缝隙里穿出来。”手把手教了三遍,阿明终於编出了一个紧实的结,兴奋地举起来给大家看:“成了!我也能编出不散的结了!”周师傅笑著点头:“慢慢来,竹编急不得,得跟竹子磨性子。”

下午三点,竹纤维纸准时送到了。陈阳正扛著相机在荷塘边拍短视频,见送纸的卡车进来,立刻跑过去帮忙卸车:“来得太及时了!我刚把王婶的旧帐本拍完,正愁没法做笔记本样品呢。”他把相机架在荷塘边的石桌上,镜头对准摊开的旧帐本——泛黄的纸页上,用毛笔写著密密麻麻的染料配方,旁边还画著染缸的示意图。

“这帐本可有年头了,”王婶端著一杯荷叶茶走过来,坐在石凳上回忆,“我奶奶当年就是凭著这个帐本,在村里开了第一个染布坊。抗战的时候,她还用荷染布做暗號,把情报藏在染好的布里,送给山里的游击队。”陈阳眼睛一亮:“这个故事好!正好加到非遗申报的短片里,比单纯讲手艺更有感染力。”说著立刻打开相机,“王婶,您再讲讲当时的细节,比如怎么把情报藏进去的?”

王婶捧著旧帐本,指尖划过字跡:“那时候染布用的是大缸,情报写在油纸里,裹上石子沉在缸底,等游击队的人来取布,再趁机捞出来。有一次差点被偽军发现,还是村里的老人们把染缸围起来,说在『祭荷神』,才把人糊弄过去。”陈阳举著相机,镜头里的王婶眼眶微红,旧帐本在阳光下泛著温暖的光泽。这段採访剪辑出来后,当天就在抖音上获得了上万点讚,有网友留言:“原来荷染手艺里藏著这么动人的故事,必须支持!”

点心工坊里,香气比往常更浓郁。李大嫂正围著新炉子转,张婶手里捧著一碗新磨的莲子蓉:“刚才试了加半勺桂蜜,甜度正好,还多了点桂香,比纯莲子馅更清爽。”李梅站在旁边,手里的麵团终於揉得光滑了,她小心翼翼地揪下一小块,搓成圆团,包进莲子蓉,捏出荷叶的纹路。“进步挺快啊,”张婶笑著拍了拍她的肩膀,“昨天还揉得麵团粘手,今天就能包出模样了。”

李梅不好意思地笑了:“多亏张婶教我,之前在城里打工,啥手艺都没有,现在能在家门口学做点心,还能挣钱,真挺好的。”李大嫂把蒸好的新口味荷叶糕端出来,雪白的糕体上印著清晰的荷叶纹,咬一口,荷香、莲香和桂香交织在一起。“就按这个配方做,”李大嫂拿起一块糕,“明天给赵总寄两盒尝尝,要是他满意,下次订单就能加这个口味。”

傍晚时分,文创商家的考察团到了。领头的张经理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一进荷染工坊就被墙上掛著的彩色染布吸引了:“这些顏色真的都是用荷塘里的材料调的?没有加一点化学染料?”王婶拿起一块淡紫色的染布:“这是加了莲蓬壳煮的水,紫色深浅全靠莲蓬壳的老嫩程度控制。”说著掀开染缸盖,“您看,这缸是刚调好的靛蓝色,用的是荷叶梗和板蓝根,固色效果特別好。”

张经理伸手摸了摸染布,质地柔软却挺括:“我们要的笔记本封面,不仅要好看,还得防水,不然客户拿著容易脏。”王婶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块处理过的荷染布,倒了点水在上面,水珠顺著布面滚落,没有留下一点痕跡:“这是用蜂蜡煮过的,蜂蜡是村里养蜂户的,纯天然,既能防水,又不影响布的质感。”张经理眼睛一亮,当即拍板:“就用这个工艺!样品三天后能做出来吗?我们下周要参加文创展会,想带著样品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兽世成圣雌,五夫临门美滋滋

佚名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佚名

从玄黄开始,每月一个金手指

佚名

穿越神鵰:我为西狂

佚名

白发老兵顶罪自首,吓得军区全军出动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