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二天一早,展会正式开幕。隨著人流涌入,清溪村的展位很快热闹起来。宣传视频里,王婶染布的专注、周师傅编竹篾的灵巧、荷塘的秀美景色,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这个竹编屏风太精致了!”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忍不住伸手触摸,“上面的荷编得跟真的一样,太有神韵了。”周师傅笑著上前:“这是我们用本地的毛竹编的,编这扇屏风了整整半个月。您要是喜欢,还可以看看我们的竹编篮,也是纯手工做的。”

王婶在体验区已经围满了人。她拿著白布,演示著荷染的基本步骤,从调配染料到浸泡布料,再到拓印图案,每一步都讲解得十分细致。“阿姨,我能试试吗?”一个小女孩仰著小脸问道。王婶笑著递过一块小方巾:“当然可以,来,阿姨教你拓印荷。”在王婶的指导下,小女孩小心翼翼地將荷印章蘸上染料,轻轻印在方巾上,不一会儿,一块带著稚嫩图案的荷染方巾就完成了。“太开心了!这是我第一次做非遗手作。”小女孩举著方巾,蹦蹦跳跳地跑向妈妈。

苏晚正在给几位游客介绍荷染竹编茶盘:“这个茶盘的竹编底座是周师傅手工编织的,荷染布料採用荷塘里的荷叶、荷做染料,天然环保。用它来放茶具,不仅美观,还能闻到淡淡的荷香。”一位来自杭州的茶商拿起茶盘仔细端详:“这个设计很新颖,既有非遗特色又实用。我能订一批吗?放在我的茶店里卖。”苏晚眼睛一亮:“当然可以!我们回去后就能批量製作,您留个联繫方式,我们做好了联繫您。”

许朗则被几位跨境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围住了。“你们的產品很有特色,特別符合海外市场的需求。”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在国外很流行这种手工非遗產品,尤其是天然材料做的。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做跨境电商?我们可以帮你们把產品卖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许朗立刻来了兴趣:“我们正打算做电商呢!还请您多给我们讲讲跨境电商的情况。”两人越聊越投机,互相留了联繫方式,约定展会结束后详谈。

陈阳拿著相机在展位內外忙碌,一会儿拍王婶教游客染布的场景,一会儿拍周师傅编竹篾的细节,一会儿又对著文创產品拍照。他把照片实时发到清溪村的微信公眾號和抖音帐號上,配文“清溪非遗亮相上海,荷染竹编引关注”。不一会儿,就收到了不少评论,有人询问展会地址,有人打听產品购买方式,还有人表示想来清溪村体验非遗。

中午时分,展位的人流丝毫未减。李大嫂做的荷叶糕和荷酥派上了用场,苏晚把真空包装的点心分给游客品尝。“这个荷叶糕太好吃了!”一位游客吃完讚不绝口,“清甜不腻,还有浓浓的荷香味,我要多买几盒带回家给家人尝尝。”陈阳立刻上前帮忙打包,不一会儿,货架上的荷叶糕就卖出了大半。

下午,展会主办方组织了非遗传承人交流活动。王婶和周师傅受邀参加,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分享经验。王婶讲述了清溪荷染的传承故事,从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到现在培养年轻传承人、开发文创產品;周师傅则介绍了竹编技艺的创新,如何將传统竹编与现代生活结合。其他传承人听了纷纷点头称讚,一位刺绣传承人说:“你们把非遗融入生活的做法特別好,非遗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就得这样走进大眾。”

交流活动结束后,一位来自央视的记者找到了许朗和苏晚,想要採访清溪村的非遗传承故事。“我们从展会上看到你们的產品,觉得特別有特色,而且你们的传承模式也很值得推广。”记者说,“能给我们讲讲你们是怎么让荷染和竹编重新焕发生机的吗?”许朗和苏晚详细介绍了清溪村的非遗发展歷程,从成立工坊、申请非遗基地,到开体验店、参加展会,再到即將开展的电商计划。记者认真记录著,不时点头称讚:“你们的故事太动人了,既有传承的坚守,又有创新的勇气。我们会好好报导,让更多人知道清溪的非遗。”

展会的第三天,清溪村的展位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之前预订茶盘的杭州茶商带著朋友来了,一口气订了五十个荷染竹编茶盘;跨境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专业的摄影师,给文创產品拍宣传照,准备放在平台上推广;还有不少游客留下联繫方式,表示想来清溪村体验非遗。王婶和周师傅的现场展示更是吸引了大批观眾,体验区排起了长队,大家都想亲手做一件非遗作品。

傍晚时分,展会临近结束,几人开始整理展位。看著空空的货架和厚厚的订单,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著笑容。“没想到咱们的產品这么受欢迎!”王婶手里拿著订单,笑得合不拢嘴,“光茶盘就订了八十多个,还有不少人问荷染围巾什么时候能补货。”周师傅也点头:“有几个年轻人说想来学竹编,以后咱们的手艺不愁传不下去了。”

陈阳翻看著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兴奋地说:“咱们的抖音视频火了!有个周师傅编荷的视频点讚过万,还有很多人在评论区问怎么买產品。”苏晚笑著说:“这多亏了张主任推荐的电商路,回去咱们得赶紧把线上店铺开起来,不然都赶不上大家的需求了。”许朗看著大家,眼里满是坚定:“上海展会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咱们要把电商做起来,把清溪的非遗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

展会结束的那天,几人带著满满的收穫踏上了归途。车厢里堆满了订单和获奖证书——清溪村的荷染竹编茶盘获得了展会“最佳创新非遗產品”奖。车子驶离上海,朝著清溪村的方向前进。窗外的景色渐渐从城市的高楼变成乡村的田野,几人的心早已飞回了那个满是荷香的小村。

回到清溪村时,已是傍晚。村民们早已在村口等候,看到他们下车,立刻围了上来。“怎么样?上海的展会顺利吗?”村支书急切地问道。许朗举起获奖证书,笑著说:“不仅顺利,还拿了奖!咱们的產品特別受欢迎,订了好多货。”村民们立刻欢呼起来,孩子们围著获奖证书嘰嘰喳喳地討论著。

接下来的几天,清溪村再次陷入忙碌。荷染工坊和竹编作坊开足马力赶製订单,李大嫂的厨房也飘出了阵阵荷香,真空包装的荷叶糕和荷酥堆成了小山;许朗和苏晚忙著筹备电商培训,张主任很快带著培训老师来到村里,给村民们讲解开店流程、直播技巧;陈阳则负责线上店铺的装修和產品上架,把展会上拍的照片精心修图后上传,还剪辑了新的宣传视频放在店铺首页。

电商培训教室里座无虚席,村民们拿著笔记本认真记录,时不时举手提问。“直播的时候怎么介绍產品才能吸引人?”小李问道。培训老师笑著回答:“要讲真话、讲细节。比如王婶染布,可以讲讲染料是用荷塘里的什么材料做的,染一块布要经过多少道工序;周师傅编竹篾,可以讲讲竹篾是怎么剖的,编一个篮要多长时间。这些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王婶听得格外认真,还拿出手机录下老师的讲解:“以后我也要试试直播染布,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荷染手艺。”

一周后,清溪村的非遗电商店铺正式上线。店铺首页放著上海展会的获奖照片和荷塘美景,產品分类清晰,每款產品都配有详细的介绍和製作过程的视频。上线第一天,就接到了十几个订单,有买荷染方巾的,有订竹编篮的,还有不少人下单了荷叶糕。李大嫂看著订单信息,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坐在家里就能卖东西,太方便了!”

这天下午,苏晚正在非遗体验小店整理订单,陈阳兴冲冲地跑进来:“苏晚姐,咱们的跨境电商帐號也开通了!刚才接到一个来自美国的订单,买了两个竹编篮和一块荷染壁掛。”苏晚惊喜地抬起头:“真的吗?太好了!咱们的清溪非遗真的走出国门了!”她立刻拿起手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正在工坊忙碌的许朗。

许朗赶到小店时,脸上满是笑容:“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海外客人喜欢咱们的產品。咱们得赶紧把英文介绍完善好,再优化一下包装,保证產品能安全送到国外。”他看著窗外的荷塘,夕阳正洒在荷上,泛起金色的光芒。“你看,荷塘里的荷一年比一年开得旺,咱们的非遗事业也会越来越好。”

苏晚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工坊。荷染工坊的竹架上,新染的布料在风中轻轻摆动;竹编作坊里,周师傅正带著徒弟们编织新的茶盘;村委会的方向,传来了村民们参加电商培训的笑声。她知道,清溪村的非遗之路,正如这荷塘里的荷,正在绽放出越来越绚烂的光彩,而这条路上,有坚守的匠心,有创新的勇气,更有全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嚮往。

夜色渐深,清溪村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电商店铺的后台还在不停地收到订单提示。荷塘里的荷在月光下悄然舒展,仿佛在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小村祝福。苏晚和许朗站在小店门口,望著远处的灯火,心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清溪的非遗一定会走向更远的地方,照亮更多人的生活,而清溪村,也会因为这份坚守与创新,变得越来越美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兽世成圣雌,五夫临门美滋滋

佚名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佚名

从玄黄开始,每月一个金手指

佚名

穿越神鵰:我为西狂

佚名

白发老兵顶罪自首,吓得军区全军出动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