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这可是个让清溪非遗走向国际的好机会,”许朗得知消息后,立刻和苏晚一起研究参展方案,“咱们得好好准备,不仅要带展品,还要把清溪村的故事讲好。比如荷染用的天然染料,竹编用的本地竹材,这些都是咱们的特色。”苏晚点头,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录:“展品方面,除了荷染汉服、竹编荷塘摆件,还可以带些孩子们做的研学作品,让国际友人看看非遗的传承活力。王婶和周师傅的现场展示也很重要,得提前准备好工具和材料,还得简单学几句英语,方便交流。”

接下来的日子,清溪村又投入到了参展的准备中。王婶挑选了最好的荷染布料,赶製了两件秋荷色的汉服,上面还绣著陈阳设计的芦苇图案;周师傅则精心编织了一个大型的竹编荷塘摆件,比之前准备省非遗展的那个更精致——荷叶的纹路更细腻,荷的瓣层次更丰富,连小鱼的鳞片都用细竹丝编了出来,放在玻璃罩里,仿佛真的有小鱼在荷塘里游动;陈阳则设计了参展的宣传册,上面印著清溪村的风景、非遗手艺的製作过程,还有村民们的故事,文字除了中文,还翻译成了英文和日文。

与此同时,大学非遗研学基地的签约仪式也顺利举行。签约当天,大学的校长带著师生代表来到清溪村,参观了荷染工坊、竹编作坊和春播体验田。在签约仪式上,校长握著苏晚的手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学基地,让学生真正走进非遗、了解非遗,甚至参与到非遗的创新中。未来,我们还想开设『清溪非遗』相关的选修课,让更多学生爱上传统手艺。”苏晚笑著回应:“我们也会全力配合,让学生们在这里学有所获,把清溪的非遗故事带向更远的地方。”

签约仪式结束后,第一批大学生实践营的学生也陆续来到村里。他们背著行李,带著笔记本和相机,住进了改造后的民宿宿舍。第二天一早,学生们就跟著王婶学荷染,从挑选布料、熬製染料开始,一步步亲手操作。一个学服装设计的女生,在染布时突发奇想,把荷叶的形状拓印在布料上,还加了些现代的几何图案,染出来的布料既传统又时尚。王婶看了连连称讚:“这个想法好,咱们的荷染也能变变样子,吸引更多年轻人喜欢。”

学生们还跟著周师傅学竹编,一开始,很多人连竹篾都拿不稳,手指被戳得通红,但没人放弃。周师傅耐心地教他们削竹篾、编基础纹路,还跟他们讲竹编的歷史:“咱们清溪村的竹编有上百年歷史了,以前家家户户都会编竹篮、竹筐,用来装粮食、装蔬菜。后来生活好了,用竹编的人少了,但这手艺不能丟,它是咱们村的根。”学生们听得认真,有的还拿出录音笔记录,说要把这些故事写进调研报告里。

期间,上海文创公司的“清溪春韵”系列產品也正式上市了。荷染笔记本一上线就卖断了货,竹编檯灯也成了热销单品,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想带著笔记本去清溪村,亲手染一块布”“檯灯的光影太治癒了,像把荷塘搬进了臥室”。张经理特意打来电话,说要加推一批新產品,还想邀请苏晚他们去上海参加產品发布会,和消费者面对面交流。

六月初,苏晚、王婶、周师傅带著精心准备的展品,坐上了去上海的高铁。第一次参加国际展会,王婶和周师傅既紧张又期待,王婶特意穿了自己染的秋荷色上衣,周师傅也把工具箱擦得鋥亮。展会当天,清溪村的展位前挤满了人,有国际友人,有媒体记者,还有非遗爱好者。

王婶现场展示荷染技艺,她先把藕尖熬成淡粉色的染料,然后將白布放入染料中浸泡,再用樱瓣拓印。不一会儿,一块染著樱荷纹的方巾就完成了。一个来自法国的设计师看得入了迷,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这太神奇了,用植物就能染出这么美的顏色,还带著自然的香味。”王婶笑著递过方巾:“你试试,这布很软,还能做围巾。”法国设计师接过方巾,放在鼻尖轻嗅,眼里满是惊喜:“我想和你们合作,把这种工艺用到我的服装设计里,可以吗?”苏晚立刻上前,和对方交换了联繫方式:“我们非常乐意,期待后续的合作。”

周师傅的竹编展示也吸引了不少人。他坐在展位前,手里拿著细竹篾,不一会儿就编出了一朵小小的荷。一个来自日本的非遗传承人蹲在旁边,认真地看著他的手法,还拿出手机拍摄。“您的手法很独特,尤其是编荷瓣的技巧,”日本传承人用英语说,“我们日本也有竹编,但和您的风格不太一样,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交流学习。”周师傅笑著点头:“好啊,咱们互相学习,把竹编手艺传得更远。”

展会上,清溪村的荷染汉服和竹编荷塘摆件成了“网红展品”,不少人围著拍照,还有媒体记者专门採访苏晚。“请问您觉得,清溪村的非遗能吸引国际关注的原因是什么?”记者问道。苏晚看著展位上的展品,眼里满是自豪:“我觉得是因为我们的非遗既有传统的根,又有创新的魂。我们没有把非遗束之高阁,而是让它融入生活,比如做成文创產品、开展研学活动,让更多人能触摸到、感受到。而且,我们的非遗里藏著清溪村的山水和人情,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展会结束后,清溪村接到了不少国际合作的意向,有服装品牌想合作荷染面料,有家居品牌想开发竹编產品,还有文化机构想邀请他们去国外举办非遗展。王婶和周师傅走在上海的街头,看著高楼大厦,王婶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咱们的手艺只能在村里传,没想到还能走出国门,让外国人也喜欢。”周师傅笑著说:“这都是苏晚和许朗的功劳,还有村里所有人的努力。以后咱们得更用心,把手艺做得更好。”

回到清溪村时,村里的村民们早就等在村口,还拉著“欢迎非遗使者回家”的横幅。孩子们手里拿著自己编的小竹篮、染的小方巾,围上来给王婶、周师傅送礼物。苏晚看著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清溪村的非遗之路,才刚刚开启新的篇章。

当天晚上,苏晚坐在荷塘边的石凳上,手里拿著展会上收到的合作意向书,晚风拂过荷叶,送来阵阵荷香。许朗走过来,递给她一杯荷叶茶:“今天村里的民宿又订出去了不少,还有几所国际学校想预约研学活动。”苏晚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抬头望著满天繁星:“真好,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清溪村,喜欢咱们的非遗。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努力,让荷染的香、竹编的暖,传到更多地方。”

许朗点头,目光落在荷塘里:“你看,今年的荷长得特別好,等夏天荷开得最盛的时候,咱们可以办个『荷非遗节』,邀请国內外的非遗传承人来交流,让清溪村成为非遗传承的小高地。”苏晚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咱们可以提前准备,除了展示荷染、竹编,还能邀请其他地方的非遗项目来参展,让大家互相学习。”

两人聊著未来的计划,荷塘里的青蛙偶尔发出几声鸣叫,月光洒在水面上,映出粼粼的波光。苏晚低头看著笔记本上的待办事项——跟进国际合作订单、筹备荷非遗节、安排秋季研学活动,每一条都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清溪村的春天已经过去,但属於非遗的四季,才刚刚开始;而那些藏在荷香里的传承故事,还会继续在时光里慢慢流淌,温暖更多人的心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兽世成圣雌,五夫临门美滋滋

佚名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佚名

从玄黄开始,每月一个金手指

佚名

穿越神鵰:我为西狂

佚名

白发老兵顶罪自首,吓得军区全军出动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