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清溪荷韵·第352章 研学风起润青苗 荷香漫捲国际章

五月的清溪村,已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初夏画卷。荷塘里的荷叶连成一片翠绿的海洋,粉白相间的荷亭亭玉立,风一吹便掀起层层荷浪,连空气里都浸著清甜的荷香。这天清晨,苏晚刚走到荷染工坊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此起彼伏的笑声,推门一看,只见十几个穿著校服的孩子正围著王婶,手里捧著刚染好的小方巾,嘰嘰喳喳地討论著图案。

“这是咱们村和镇上中心小学合作的『非遗研学第一课』,”许朗从身后走来,手里拿著一份研学活动方案,“之前学校校长来考察,说想把非遗课搬进乡村,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传统手艺,咱们就商量著先办两期试点。”苏晚看著孩子们认真的模样,指尖轻轻拂过桌上染著小荷的方巾,笑著点头:“这主意好,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非遗才能真正传下去。”

说话间,周师傅也推著竹编工具走了进来,手里还提著一篮削好的细竹篾。“孩子们,咱们今天除了染布,还能学编小竹篮,”周师傅放下工具,拿起一根竹篾在手里灵活地翻转,“你们看,这样一折、一绕,很快就能编出个小篮子,还能装你们染好的方巾呢!”孩子们立刻围了过去,小脸上满是期待,一个扎著马尾辫的小女孩举起手:“周爷爷,我能编个荷形状的篮子吗?”周师傅笑著揉了揉她的头:“当然能,咱们慢慢教。”

苏晚和许朗悄悄退到门口,看著工坊里热闹的场景,许朗轻声说:“省电视台的纪录片下周就要播出了,刘记者昨天打电话说,会重点放孩子们研学的片段,还有周师傅编竹编、王婶染布的细节。”苏晚心里一暖,转头望向荷塘,晨光洒在荷叶上,水珠折射出细碎的光芒:“等纪录片播了,说不定会有更多学校来合作。对了,上次联繫的那所大学,非遗研学基地的事谈得怎么样了?”

“已经差不多了,”许朗从口袋里掏出一份合作协议,“他们想在暑假开『非遗实践营』,安排学生来村里住半个月,跟著王婶、周师傅系统学荷染和竹编,还会结合民俗学做调研。下周就能签协议,到时候咱们得把民宿的几间房腾出来,改成学生宿舍。”苏晚接过协议,仔细看了看条款,抬头时眼里满是笑意:“这可是件大事,得好好准备。咱们还能请学生帮忙设计新的文创產品,年轻人想法多,说不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

正说著,陈阳骑著电动车匆匆赶来,车筐里放著一个快递盒,脸上满是兴奋:“苏晚姐,许哥!上海文创公司寄来的『清溪春韵』系列样品到了,你们快看看!”三人回到办公室,陈阳打开盒子,里面整齐摆放著荷染笔记本和竹编檯灯——笔记本封面印著他设计的樱荷纹,淡粉的樱落在翠绿的荷叶上,还带著淡淡的荷香;竹编檯灯的灯罩则编著柳枝图案,开灯后,光影透过竹篾缝隙洒在墙上,像极了荷塘边的柳枝摇曳。

“这竹编灯罩编得真精致,”苏晚拿起檯灯,轻轻转动灯罩,“周师傅要是看到,肯定高兴。对了,张经理说这批產品什么时候上市?”陈阳拿出手机,翻出和张经理的聊天记录:“他说下月初上市,还想让咱们拍点宣传视频,就拍孩子们研学、村民做手艺的场景,突出『非遗生活化』的感觉。”许朗立刻接话:“这个简单,咱们可以请村里的年轻人帮忙拍,他们平时就爱用手机拍短视频,说不定比专业团队还接地气。”

当天下午,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就扛著手机支架、拿著补光灯忙了起来。他们跟著孩子们拍研学课,镜头里,孩子们笨拙地拿著竹篾编篮子,手指被竹篾戳红了也不放弃;拍荷染工坊时,王婶教孩子们调染料,不小心把染料蹭到了孩子的衣袖上,两人相视一笑,画面温馨又鲜活;拍竹编作坊时,周师傅给孩子们演示编荷,竹篾在他手里像有了生命,不一会儿就绽放出一朵小小的竹编荷。

傍晚收工时,负责拍摄的年轻人小李把素材导进电脑,苏晚凑过去看,画面里满是清溪村的烟火气。“苏晚姐,咱们还可以拍点荷塘的景色,比如清晨的荷、傍晚的荷风,再配上村里老人讲非遗故事的声音,肯定更有感觉,”小李指著屏幕说,“我奶奶就常说,她小时候跟著外婆学染布,那时候没有现成的染料,都是自己去荷塘里采荷叶、挖藕尖熬製,熬出来的顏色特別正。”苏晚眼前一亮:“这个好,把老人口中的故事加进去,非遗就更有温度了。”

接下来的几天,清溪村格外热闹。一方面要准备大学研学基地的签约仪式,另一方面要赶製纪录片播出后可能激增的订单,还要配合年轻人拍摄宣传视频。王婶带著荷染工坊的村民加班加点染布,染好的布料掛满了工坊的竹架,淡粉、翠绿、鹅黄的布料在风中轻轻摆动,像一片彩色的荷塘;周师傅则带著几个年轻徒弟编竹编,除了常规的竹篮、灯笼,还在赶製大学实践营要用的竹编工具,每一根竹篾都削得粗细均匀;陈阳则忙著和上海文创公司对接,根据对方反馈调整文创產品的细节,还设计了几款適合学生用的荷染文具。

周五那天,省电视台的纪录片《清溪荷韵:非遗里的春天》如期播出。村里的村民们早早地聚在村委会的大院里,围著大屏幕等待开播。纪录片一开始,就出现了清溪村的晨景——荷塘边的残雪未化,苏晚踩著雪走进荷染工坊,王婶整理布料的画面;接著,镜头跟著陈阳的设计稿展开,樱荷纹、柳丝荷纹在纸上鲜活起来;再后来,周师傅编竹编的手、阿杰搬灯笼的身影、游客体验春播的场景一一呈现,最后定格在孩子们研学课上,小手里捧著染好的方巾,笑得格外灿烂。

纪录片播出时,大院里格外安静,只有屏幕里的声音在迴荡。当看到周师傅说“想让竹编跟著荷塘一起活下来”时,不少老人红了眼眶;当看到孩子们认真学编竹篮时,村民们纷纷点头:“这才是正经事,让孩子多学学这些,別把老手艺忘了。”纪录片结束时,屏幕上出现了清溪村的联繫方式和研学活动报名方式,大院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当晚,苏晚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有周边学校打来諮询研学合作的,有游客预约体验活动的,还有文创公司想谈合作的。其中,一个来自北京的国际文化交流公司的电话让苏晚格外在意——对方说,看了纪录片后,想邀请清溪村的非遗项目参加下个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非遗文化展”,还想安排王婶、周师傅现场展示手艺。

(请记住 读小说上 101 看书网,??????????????????.??????超讚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兽世成圣雌,五夫临门美滋滋

佚名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佚名

从玄黄开始,每月一个金手指

佚名

穿越神鵰:我为西狂

佚名

白发老兵顶罪自首,吓得军区全军出动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