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隨著荷种植规模的扩大,清溪村的荷塘连成了一片,远远望去,翠绿的荷叶像无边的绿毯,粉嫩的荷点缀其间,美得让人陶醉。每到周末,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有的在荷塘边赏荷拍照,有的在体验区编竹编、绣荷,有的在民宿里住下,享受田园生活的愜意。
这天,一批来自国外的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进清溪村。他们好奇地打量著周围的景色,看到荷塘里的荷,纷纷拿出相机拍照。在竹编体验区,一位外国游客跟著傻柱学编竹编小荷,虽然动作笨拙,却学得很认真。编好后,他高兴地举著小荷说:“this is amazing! i've never seen such beautiful bamboo products. i want to buy some for my family and friends.”(太神奇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竹编產品,我要多买些带给家人和朋友。)
苏晚连忙上前,用流利的英语介绍:“thank you for your praise. these are all hand-made by our villagers. we also have embroidered products and lotus wine. you can go to the specialty store to have a look.”(谢谢您的夸奖,这些都是村民们手工製作的,我们还有绣品和荷酒,您可以去特產店看看。)
外国游客们跟著苏晚来到特產店,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竹编品、绣品、荷精油、荷面膜和荷酒,都忍不住驻足挑选。一位外国女士拿起一瓶荷精油,闻了闻,惊喜地说:“the scent is so fresh! it's like being in a lotus pond. i'll buy three bottles.”(香味太清新了!就像置身於荷塘边,我要买三瓶。)
特產店的生意越来越火爆,春桃和杏忙得不可开交,许朗只好又招了几个村民来帮忙。为了方便外国游客购买,苏晚还在特產店门口放了多语言的產品介绍牌,开通了跨境支付功能,让游客们购物更便捷。
隨著“清溪荷韵”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媒体来清溪村採访报导。一天,一家国家级电视台的记者来到村里,採访许朗时问道:“许东家,从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到全国知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清溪村的发展秘诀是什么?”
许朗想了想,回答道:“我觉得秘诀有三个。第一,坚持特色发展,我们依託荷资源,打造了竹编、绣品、荷深加工等特色產业,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优势;第二,注重团结协作,从村民们齐心协力建设村子,到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子共同发展,团结让我们的力量越来越强;第三,不忘初心,我们始终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发展成果,这样大家才有干劲,才有凝聚力。”
记者点点头,又问道:“未来,清溪村还有什么发展规划?”
许朗笑著说:“我们计划建设荷主题的研学基地,让城里的孩子来这里学习荷文化、体验农耕生活;还打算开发荷主题的文创產品,比如荷形状的书籤、笔记本、钥匙扣等,让『清溪荷韵』的品牌更有文化內涵。另外,我们还在跟国外的经销商洽谈,希望能把『清溪荷韵』的產品卖到国外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美丽乡村。”
採访播出后,清溪村的名气更大了,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订单,还迎来了不少考察学习的团队。许朗毫无保留地分享清溪村的发展经验,帮助其他村子制定发展规划,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
这天晚上,许朗和苏晚坐在木屋的露台上,看著满池的荷和远处亮著灯的民宿,心里满是欣慰。苏晚靠在许朗怀里,轻声说:“许朗哥,你看,咱们的合作社越来越壮大,『清溪荷韵』的產品也越来越受欢迎,真为你高兴。”
许朗紧紧抱著她,低头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吻:“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努力,把清溪村建设得更好,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说不定哪天,咱们还能在国外看到『清溪荷韵』的专卖店呢!”
苏晚笑著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荷塘里的荷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们祝福。许朗和苏晚知道,只要他们携手同心,只要合作社的成员们团结一心,清溪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清溪荷韵”的故事也会继续书写下去,成为一段流传久远的乡村振兴传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