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63章 研学基地初筹备,风雨突至显担当
入秋后的清溪村,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多了几分清爽。荷塘里的荷虽已过了盛放期,却仍有零星苞点缀在翠色荷叶间,风吹过,荷叶翻涌如绿浪,带著荷香的风掠过村口新立的“清溪荷韵研学基地筹备处”牌子,惹得路过的村民频频驻足张望。
许朗一大早就在筹备处的院子里忙碌,桌上摊著厚厚一叠图纸——有荷塘周边步道的改造方案,有农耕体验区的规划图,还有荷文化展厅的设计草稿。他正拿著尺子在图纸上標註,张叔扛著一捆刚列印好的宣传册走进来,额头上沁著薄汗:“许东家,这是你让印的研学基地宣传册,我让镇上的印刷厂赶了三天,总算弄好了。”
许朗放下尺子,接过宣传册翻了翻。封面印著清溪村的荷塘全景图,粉荷绿苇在阳光下格外鲜活,內页详细介绍了研学课程:荷种植科普、传统竹编体验、手工绣品製作、荷美食烹飪,还有夜间观星、荷塘写生等特色活动。“做得不错,”许朗满意地点点头,“等会儿让春桃和杏把这些宣传册送到县城的中小学和旅行社,再让苏晚把电子版发到网上,多吸引些客源。”
正说著,苏晚抱著笔记本电脑走进来,脸上带著几分兴奋:“许朗哥,刚有三家旅行社联繫我,说想跟咱们合作研学团,其中一家还提到,下个月有个上海的小学生研学营,大概五十人,想在咱们村住一周,体验乡村生活。”
“太好了!”许朗眼睛一亮,“五十人的团队不算小,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张叔,你去安排人把村里的閒置民房收拾出来,按照民宿的標准添置床品和洗漱用品,再检查一下水电设施,確保安全。另外,农耕体验区需要的农具得儘快准备好,镰刀、锄头、竹篮这些,都要选轻便好用的,適合小孩子用。”
张叔应了声“好”,转身就往外走,脚步轻快得不像快六十岁的人。苏晚看著许朗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忍不住笑道:“许朗哥,你现在越来越像个『大家长』了,把村里的事安排得明明白白。”
许朗拿起一张荷塘步道的改造图纸,指著上面的標註说:“研学基地是咱们合作社的新项目,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让更多孩子了解乡村文化,马虎不得。你看这步道,原来的石子路不平,小孩子走容易摔跤,得换成防滑的青石板,旁边还要装护栏,每隔五十米设一个休息亭,放些饮用水和急救箱。对了,荷文化展厅里需要的展品,你跟晓梅对接一下,让她把村民们绣的荷图、编的竹编荷灯都收集过来,再找些老照片,讲讲清溪村种荷的歷史,这样展厅才有意思。”
苏晚一边在电脑上记录,一边点头:“我等会儿就去找晓梅。对了,上海的研学营还问能不能安排荷美食製作课,他们想让孩子们亲手做荷糕和荷酥,咱们是不是得提前培训几个村民当老师?”
“这个主意好,”许朗说,“让杏负责培训,她做荷点心的手艺好,人也有耐心,適合教小孩子。再让她准备些简单的食谱,把食材清单列出来,提前採购新鲜的荷、麵粉、黄油这些,確保上课的时候不缺材料。”
两人正討论著,窗外突然暗了下来,风裹著尘土刮过院子,树枝被吹得东倒西歪。苏晚走到窗边往外看,皱起眉头:“这天怎么说变就变,好像要下大雨了。”
许朗也起身走到窗边,抬头看了看乌云密布的天空,心里突然一紧:“不好,荷塘里的荷还没採摘完,要是下暴雨,肯定会把瓣打落,影响荷精油和荷乾的製作。还有刚种下去的晚稻,要是被水淹了,今年的收成就完了。”
话音刚落,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很快就变成了倾盆大雨,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许朗抓起墙角的雨衣,对苏晚说:“你留在筹备处,联繫各村的负责人,让他们组织村民抢收荷、加固稻田堤坝。我去荷塘那边看看。”
苏晚连忙递给他一把伞:“你小心点,雨太大了,不行就等雨小了再去。”
“来不及了!”许朗披上雨衣,冒雨衝进了雨幕。雨下得又急又大,路上的积水很快就没过了脚踝,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荷塘跑,远远就看到荷塘边已经围了不少村民,大家都穿著雨衣,手里拿著竹篮,正冒雨採摘荷。
“许东家来了!”有人喊了一声,村民们纷纷抬头。许朗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大声说:“大家別慌,先把已经开放的荷摘下来,放进竹篮里,小心別把瓣弄破了。男人们跟我去加固稻田的堤坝,女人们负责採摘荷,动作快一点!”
村民们齐声应和,立刻分成两队行动。许朗带著十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扛著铁锹、麻袋往稻田跑。稻田就在荷塘旁边,此时田里已经积了不少水,堤坝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渗水。“快,把麻袋装满泥土,堵在渗水的地方!”许朗一边说,一边拿起铁锹往麻袋里装土。村民们也跟著行动起来,有的装土,有的扛麻袋,有的用铁锹加固堤坝,雨水顺著他们的脸颊往下流,衣服全都湿透了,却没人叫苦。
就在这时,村西头的王婶突然大喊:“许东家!不好了!我家的牛棚漏水了,牛还在里面呢!”
许朗心里一沉,牛是王婶家的命根子,要是牛出了问题,对王婶家来说是天大的损失。他立刻对身边的李哥说:“李哥,你带著几个人继续加固堤坝,我去王婶家看看。”
李哥连忙说:“许东家,你放心去,这里有我们呢!”
许朗冒著大雨往王婶家跑,路上遇到了赶来帮忙的傻柱。“许东家,我跟你一起去!”傻柱手里拿著一把锤子,身上的雨衣被风吹得鼓了起来。
两人跑到王婶家时,牛棚的屋顶已经塌了一个角,雨水顺著破洞灌进去,老黄牛在里面焦躁地转圈,时不时发出一声哞叫。王婶站在门口,急得直哭:“这可怎么办啊,牛要是淋坏了,我家今年的耕地就没人拉了……”
“王婶,別著急!”许朗安慰道,“我和傻柱先把牛牵出来,再修屋顶。”说著,他和傻柱衝进牛棚,一人抓住牛绳,一人安抚牛的情绪,慢慢把老黄牛牵到旁边的屋檐下。接著,他们找来木板、瓦片和钉子,爬上牛棚的屋顶,冒雨修补破洞。傻柱的手被钉子划破了,鲜血混著雨水往下流,他却浑然不觉,还笑著说:“许东家,你看我这手艺,修完保证不漏雨!”
许朗看著他满是泥泞的脸,心里暖暖的。在清溪村,像傻柱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虽然平凡,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就是合作社的力量,是清溪村的力量。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牛棚的屋顶终於修好了,老黄牛也安然无恙。王婶拉著许朗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许东家,谢谢你,谢谢你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