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银鳞鱼的培育步骤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
在上午直射的阳光下,陈平安陪著周雅嫻,来到塘区。
两人一前一后,迈过平整空地,隨后,沿著夯实平整的塘埂,缓步而行。
陈平安身姿挺拔,步伐沉稳。
並且,他在介绍的时候,手指精准地指向自己说的每一口塘,声音也是一如既往的温和而清晰:
“周阿姨,咱们这鱼塘,前面几口,基本都是根据鱼群的密度和鱼苗大小,来进行动態管理的。並非严格按序號划分阶段。”他先点明关键。
这话说出口,夹杂了一两个不常用的生僻词汇,但是出身高知家庭的周雅嫻,稍微想了下,还是能勉强听懂。
陈平安看她若有所思,笑著道:
“您看这口最近的,编號为一的一號塘,它的池水里,主要是刚孵化三天左右的鱼苗。”
这时候一阵风吹来,带来些许凉意,周雅嫻拢了拢米白色的羊绒开衫,顺著他的指引望向一號塘。
只见这口占地比其他鱼塘大了不少的鱼塘,水面平静,水色略显清浅。
她走近了,微微俯身仔细看去,才能发现无数细如髮丝,顏色也是近乎透明的小鱼苗。
它们数量极其庞大,密密麻麻地聚在靠近增氧泵的水流处,在水体中上下浮动,如同悬浮的微尘。
只有仔细观察后,才能看到它们其实会经常性地扭动一下身体。
这种小东西,这时候才显露出生命的跡象。
“它们怎么这么小?”周雅嫻微微讶异。
她从没有在野外或者人工养殖的场地,见识过这种阶段的草鱼苗。
不过,她读过许多书,也算是从侧面得知这一阶段的普通水產鱼苗的状態如何。
周雅嫻知道,刚破卵而出的鱼苗,不管是什么鱼种,都很脆弱,野生状態下,它们能维持成熟的种群数量,都靠以量取胜。
运气占比极大,適者生存,不过如此。
现在,这一阶段的鱼儿实际是什么样子,倒是眼见为实了。
而且,见的还不是普通草鱼苗,而是金贵的银鳞草鱼苗,已经打破常规,打破世俗偏见不知道多少次的金贵鱼苗!
她提醒自己,不能將这次的见识,去加到其他普通鱼儿身上去。
“嗯,这些鱼儿,其实已经长了一段时间,三天左右,它们的生长速度还是很快的,刚破卵而出时更小。”陈平安点头。
“它们现在,主要靠吸食水里的浮游生物,和我们人工投餵特製的微粒开口饲料。”
陈平安正说著,穿著基地深蓝色工装的杨采荷,这时候提著两个沉甸甸的饲料桶,沿著一號塘的塘埂,正均匀地给一號塘里的鱼儿们,撒著细如粉末的饲料。
这些饲料,堪比精麵粉的细微度。
乃是基地里的定製饲料机研磨加工。
101看书 读小说就上 101 看书网,101????????????.?????超顺畅 全手打无错站
甚至陈平安还偷偷微调过,以炼器手法增添了它的耐用性、精密度。
杨采荷投餵饲料的动作乾净利落,双手发力时,所展露的手臂肌肉线条流畅,沉重的桶在她手里仿佛轻若无物,举重若轻。
杨采荷也看到了陈平安和周雅嫻,她停下动作,靦腆地笑了笑,微微躬身:“陈主任好,领导好!”
“采荷同志辛苦了。”陈平安頷首,忽然想什么似的,他面有惊讶之色,“你的脚,伤势已经好了?怎么这么快就来基地上岗?”
“即便青柳村离基地不算远,你这也来得太著急了,我不是同意你今天在家休息吗?”
杨采荷蜜色面颊爬上红晕,生怕陈主任发现自己当时的小心思,她小声解释,“俺这个体质从小就恢復得快。”
“您走后没多久,俺的脚就好得差不多了,俺奶奶拉著俺去给村里的长辈们道谢后,俺就赶忙做了饭吃,然后就来上岗了。”
“主要是俺觉著,基地的活儿不能没有俺,不然其他同志们把俺那份给干了,会累坏的!”
陈平安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周雅嫻则是以惊奇和欣赏的目光看著这个健美、俊俏的小姑娘。
目光看了看她,忽然又看了看陈平安,周雅嫻嘴角勾勒一丝丝浅浅笑意。
陈平安还在问:
“一號塘的鱼苗吃食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发现浮头,或者动作呆滯呆板,吃食不积极的?”
“报告主任!”杨采荷立刻挺直腰板,认真回答,“鱼苗活性很好,抢食积极!饲料基本都吃乾净了,没发现浪费!也没见浮头!”
“池塘水体的酸咸度,也是一直按您要求,用试纸看著呢,目前一切正常,都在合適范围!”她指了指塘边插著的简易温度计和旁边掛著的石蕊试纸比色卡。
“很好,请继续保持。”陈平安温和讚许。
周雅嫻看著这个高挑健美的姑娘,眼中欣赏更甚。
两人移步二號鱼塘范围。
这里的鱼苗,明显比一號塘大了不少,体长已经有寸许,身体不再是完全透明,开始透出淡淡的肉色。
这种体型增长,放在银鳞鱼身上是常態,但是放在普通鱼身上,却是魔幻。
就连周身的鳞片,也隱约可见细小的银点,在水中游弋时,像撒了一把细碎的银沙。
“您现在看到的这是投放十天左右的鱼苗。”陈平安解释,“这一阶段的鱼儿的餵养,开始添加蛋白含量更高的幼鱼饲料,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
“您看旁边三號塘,就比较特殊了。”
隨著陈平安的手指指向,周雅嫻看向三號塘。
三號塘的塘面比一二號塘活跃得多,並且,一眼就能看到更多银光闪烁的鱼影。
但仔细看去,塘里的鱼大小差异明显。
既有接近两寸、鳞片银点更密集的鱼,也有少数体型明显更大、足有镰刀那么长,且鳞片已显出成片银光的大鱼。
“三號塘是『过渡塘』。”陈平安指著三號塘继续解释,“里面既有稍大些、快满两周的鱼苗。”
“也有从其他密度高的塘里分过来、准备再养几天,就可以直接上市的小批次成熟鱼。这样的灵活调配,能充分利用塘容。”
正说著,周雅嫻就看到丁大勇和张福林两人,正用一张粗眼抄网,小心翼翼地从三號塘靠近岸边的地方,捞起几条格外肥硕、银鳞闪亮的大傢伙,动作轻柔地放入旁边水桶。
显然,这就是陈平安口中那批即將出塘的成熟鱼了。
“丁组长,挑出来的这几条不错。”陈平安走过去看了看水桶。
“主任您眼光还是准!”丁大勇抹了把汗,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带著笑,“这是三號塘里面,长得最快的一小批了,个头足,鳞片也是相当亮堂。”
“正好,明天供销社那边有加急单子,现在就可以先给它们捞出来,往其他塘转,先预备著!”
周雅嫻看著桶里那些活力十足、银光灿灿的大鱼,再看看塘里还在游弋的其他鱼,感嘆道:“真想不到,小苗子和快上市的鱼,能在一个塘里养。”
“只要密度控制好,大小分开区域,管理跟得上,问题不大。”陈平安道,“这也得益於银鳞鱼,面对同类时,性情相对温顺,不像有些鱼会互相攻击,乃至大鱼吞食小鱼。”
接著,两人快步走过四號和五號塘。
这里的鱼体型更趋近一致,普遍在三十五公分左右,鳞片不再是零星的点,而是覆盖全身。
鳞片通体呈现出温润的银白色泽,在夕阳下反射柔和的光。
並且水体中的鱼群相当活跃,时不时就有一跃而起的,带起明显水流。
在五號塘边,王大牛正和赵满仓正在调试一个新安装的简易水质监测箱,里面装的是更全面的化学试剂、比色卡和量具。
看到陈平安,王大牛憨厚地咧嘴一笑:“陈主任好,大领导好!这新傢伙装好了,能更准地测水里氧气足不足,还有酸硷度达不达標了!”
“嗯,读数稳定吗?”陈平安问。
“稳得很!比试纸方便多了!”王大牛用力点头。
周雅嫻看著塘里银光闪闪的鱼儿,又问:“这鳞片真亮,它们长得真快啊。”
“是啊大领导,”王大牛接茬,语气充满自豪,“这就是咱银鳞鱼的標誌!越到后面越亮!而且这鱼不光好看,劲儿还大著呢!捞的时候,可得留神!不然一个不留神它能扇人一大嘴巴!”
“甚至还有同志之前差点被鱼弹进塘里呢!”
赵满仓脸黑了,但只能苦笑。
两人再次起步。
路过六號塘,又来到面积最大的七號塘,又看了看剩下序號的其他的鱼塘。
从六號塘开始,后面的鱼体型就差的不多,塘水因鱼群密集游动而显得更为活跃。
这里的银鳞鱼绝大多数已经完全成熟,体长普遍在五十五公分以上,体型饱满健硕。
它们通体覆盖著厚实、致密、闪烁著强烈的银白光泽的银鳞,在太阳照耀下,在水中活动时,如同一条条流动的银锭。
这些鱼儿们大眼炯炯有神,游动迅猛有力,搅动得塘水哗哗作响。
后面这几口塘,是提供即將大量上市的银鳞鱼的主力塘。
在八號鱼塘塘边,宋莹正拿著记录本,和周红兵、赵满仓等几个养殖员一起,用大网围捕一个区域,准备捞一批鱼出来过秤、分拣。
宋莹看到陈平安和周雅嫻,立刻放下本子,快步迎上来。
她脸上带著干练的笑容:“两位领导好!您们来得正好,我们刚准备提前捞明天那大单的鱼呢!”
周雅嫻看著塘里那些活力十足、银光灿灿的大鱼,特別是看到其中一条猛地跃出水面、带起一串晶莹水。
那条巨物,看著少说也得六十公分了。
著实巨大。
而且,貌似这种巨物也不算少见。
她眼底有著惊讶。
最后,周雅嫻还是忍不住问道:“这位同志,我请问下,这些鱼……从那么小的苗子,长到这么大,真的只用了一个月左右?连同刚才我看到的,三號塘捞出来的也算上?”
“千真万確,大领导!”宋莹肯定地点头,语气带著激动,“这都是陈主任带著我们,严格按照科学流程,精心管理的结果!”
“从育苗到上市,满打满算,就是三十天左右!余量在三到四天,但最迟也不会超过五天!”
“您看这品质,这活力,绝对是独一份!”她指著刚被周红兵捞起放入大水桶的一条大鱼:“您瞧!这鱼儿多精神!这要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
“在鱼儿上市们之前,我们会推迟两到三天,让它们充分交配,產卵,然后才將它们捕捞上市!”
“您看到的已经捕捞上来的这些,已经是交配、產卵过后的!”
“那些鱼卵,就在鱼塘边,您看到那些比较长的水草了吗?它们上边附著的东西,就是了。”
周雅嫻的目光从那些跳跃的银鱼,移向塘边的水草,果然看到密密麻麻的鱼卵。
隨后,她的目光再次环视,从身边沉稳的陈平安,再扫过塘埂上那些虽然疲惫却眼神明亮、充满干劲的基地员工们。
杨采荷的专注,丁大勇的利落,王大牛的憨厚,宋莹的干练……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这份工作的珍视和对陈平安的信任。
上午的仍旧带著些许燥意的风儿,同时带著水汽和泥土的气息拂过,吹动了周雅嫻耳畔的青丝。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將这充满生机的气息都吸入肺腑。
所谓史诗级过肺,不过如此。
最后,周雅嫻的目光重新定格在陈平安脸上。
她看著他沉稳俊逸的面庞,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讚嘆和深深的感慨:
“平安吶……你们这个特供品基地,这哪里是养鱼?这分明是在创造奇蹟啊!”
“其他地方的养鱼速度,我虽然是个外行,但也知道个大概,绝对没有你们基地这么快的!”
“只需要一个月左右……就从无到有,鱼儿就从微尘到银锭……这速度,这品质……”
“別说它们这口味和治病的实用价值,哪怕当做普通的鱼肉,做肉类供应,这份速度也是奇蹟!打破常规的奇蹟!”
她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的田野和更广阔的天地,声音轻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