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三人的话都说完了,期待的看著面前的皇帝陛下,希望他能够不要再闹腾了。
朱祐倒是认真的想了想,道:“诸位卿家说得有理———“
这句话倒不是假的,朝堂之上有私心的人不少,但还是那句话,一件事情哪怕是有私心,也绝对是有它合理的成分在的。
完全不合理的事情,是很难被拿到明面上来討论的。
郑和下西洋的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的確有很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但是这些意义都是长期效果,从短期来看,它起到的作用的確没那么明显,嗯,至少对朝堂上的官员们来说是这样的。
说它劳民伤財,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的確不能说是错的,所以权衡之下放弃,也不能说是没有任何道理。
当然,对於朱祐堂来说,他其实也有很能用来跟刘吉等人辩驳的话,但如果拋掉对抗的心理,
从客观角度出发,其实刘吉等人是对的。
就目前大明的情况来看,不论是从財政还是军事实力的角度出发,大规模的舰队下西洋都並不是明智的做法。
不过.—
“几位卿家看来是不相信朕啊,朕还是那句话,朕不曾想过要效仿郑和下西洋之事。”
朱祐堂摇了摇头,再次重复道。
这一次,內阁几人倒是打起了精神,颇有几分面面相。
“臣等斗胆,那陛下索要海图是打算?”
既然是私下奏对,那么特殊时刻,稍稍逾越几分,倒是也没有太大的关係。
朱祐堂道:“朕的確打算派人重新走一遍西洋商路,但是,却並非是以郑和下西洋的方式。”
並非是以郑和下西洋的方式在场眾人都是心思机敏之辈,细细的咀嚼了这番话之后,神情顿时变得古怪起来。
见此状况,朱祐橙倒是也不遮掩,大大方方的道。
“昔年郑和下西洋,带回了许多胡椒,香料和宝石,这些在我大明都是备受追捧之物,可见西洋商路大有可为。”
“然而朝廷有海禁之制,百姓不得下海,平白浪费了这一商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財,是因为动用的是朝廷之力,目的是为了煊赫国威。”
“但朕不一样,朕只是打算派人下西洋挣些银两,补贴宫中用度而已,既不会动用国库的钱银,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劳民伤財。”
这话如果是换了前世的朱祐堂,是万万说不出口的。
毕竟那个时候,他被洗脑洗的厉害,什么天下都是皇帝的,作为君王岂可有私產?
这样的话,文臣言官们日日在他耳边念叻,说的他还真信了。
事实上,如果真的要算前世朱祐登基之后最后悔的一件事,倒不是一体裁撤了所有的传奉官,而是把他老爹成化皇帝顶著各种非议置办下的皇庄和皇店都白白清退了出去。
最终,便宜了那些乡绅豪族和朝中官员,却整的朱祐橙目己日子过的束手束脚的。
所以这辈子,虽然仍然有要求裁撤皇庄皇店的提议,但是,朱祐模却压根就没搭理,
圣君贤君什么的,既然是书里写的,那就待在书里好了,一个皇帝不贪財不好色的,当这个皇帝干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