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高儼与斛律光会师后,几乎將全部的兵权委託给他,放手不作微操。
他相信在此刻,斛律光绝对不会辜负他的期许。
斛律光果然如他所料,尽心竭力开始对整个北齐前线的军事方略进行布置。
於是,在斛律光张弛有度、步步为营的用兵指挥下,从晋阳到汾河前线,一条密不透风的防御屏障被建立起来。
军士、粮草、器械、马匹,各方面源源不断自后方运输而来。
齐军紧锣密鼓地加快防线建设,只待周军攻势一触即发。
然而,令齐军高层所有人,包括斛律光本人都感到意外的是——周军迟迟未动。
第一天,周军未动。
第二天,周军未动。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半个月过去了,周军阵营始终未有大动作,既不向前,也不退后。
刚开始高儼还担心,是否是韦孝宽又心生计策,打算奇袭。
斛律光也深以为然,下令保持警戒。
但战爭的走向到最后,连斛律光都已经看不懂了。
如果说刚开始还能以兵力、粮草不够解释周军行为,但越到后来越令人奇怪。
周军的举止已经不能被称作“未动”,简直算得上“停滯”。
甚至,连被斛律光认为与周人存在分歧的突厥人都试探性地劫掠了晋阳周边一下。
隨后,本就未出动大量兵力的突厥,便被派往晋阳的高长恭驱赶回北方。
平日囂张跋扈的突厥也反常地没有过多纠缠,选择遣使过来通好。
既然凭战爭的逻辑,已经无法判断周人的用意。
那么,一定是某些超越战爭的东西起了作用。
正所谓,战爭是政治的延续。
如今周齐战爭出现波动,很有可能是北周內部政治环境变化外溢的影响。
高儼將他的这些观点告诉斛律光等人,並渐渐得到了眾人的认同。
只是他们並不知道,北周內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高儼想起歷史上北周的政治事件,隱隱有了些猜测,但也不敢百分百確定。
按理来说,宇文邕、宇文护的歷史名场面——读《酒誥》一定要带头盔,並不在最近发生。
然而,鑑於高儼的出现已经大幅度改变了歷史,他甚至已经派人,在长安散布过一些有关北周內部政治斗爭的谣言。
这个名场面或许会提前发生,又或者宇文护產生了怀疑,屠龙笔记上又多了一人的名字。
不过,由於汾河两岸周军还是实打实驻扎著,齐军一时间也不敢轻举妄动。
还是照例,每日维持巡逻戒备,时刻准备迎接与周军的战爭。
於是,周齐前线再一次陷入了诡异的平静与对峙。
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
在汾北驻扎许久后,一个冬日的清晨。
高儼方才从帐內醒来,凛冽的寒风隨著亲卫的进来刮入帐中。
“发生什么事了?”高儼此刻还有些昏昏沉沉,见亲卫似有急事,便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