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高儼本来已经做好了对方严词拒绝的准备,但听到杨敷一连串地反语相讥,还是不由得微微头疼。
但他也无法反驳,谁让杨敷所言句句属实。
在此之前,高儼因其子杨素,產生了对其招揽之心。
让人以礼相待,欲通过此逐渐使其放鬆警惕。
但是所派去之人报告,杨敷並不以一语回应。
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其忠义使然,另一方面或许是想起其族叔杨愔下场。
昔年北魏分裂后,同属弘农杨氏的杨愔、杨敷几支分別留在东、西魏。
虽然分家已久,毕竟同气连枝。
杨愔身为託孤大臣,却在乾明之变中被杀,死状悽惨。
见族叔下场,杨敷有所顾虑也实属正常。
高儼不由得再一次心中感嘆:先人造孽,后人受苦果。
他知道,任何辩解或粉饰,此刻在这位寧折不弯的硬汉面前都苍白无力。
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石案边缘轻轻叩击,一下,又一下,节奏沉稳。
良久,高儼终於抬眸,那目光並未因斥责而闪躲,反而更加清亮、锐利。
“將军所言,”高儼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没有激动,像是在陈述一个確凿无疑的事实,“皆无虚言。”
这坦然的承认,让杨敷紧绷的下頜线似乎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他锐利的目光锁住高儼,带著探究,更带著警惕——对方想用什么招?
高儼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不高,却如实质般压向杨敷:“大齐昔日之祸,骨肉倾轧,忠良蒙难,天地共鉴。”
“杨遵彦一世清名,终罹此厄,確是千古奇冤,令人扼腕……亦是我大齐之殤,永难洗刷。”
他似乎陷入短暂的沉默,仿佛也在为那血腥的往事默哀。
“斯人已逝,此时多说无益。”杨敷冷笑道。
“將军说错了。”高儼的声音沉静如渊,在昏暗灯光下异常清晰,“並非无益。”
他缓缓起身,来回踱步:“杨遵彦一世忠良,名动天下,临危受命匡扶幼主,乃社稷之柱石!其冤死辅政之任,非独杨氏之痛,更是我大齐国殤!”
“忠臣良將无端喋血宫闈,此为自毁长城,自剪羽翼,纵胜者亦终为后世所唾!將军以此为鑑,鄙薄我高氏——我岂敢置辩半字?唯有切齿拊心,引以为戒!”
杨敷紧抿嘴唇,静待下文。
高儼身体微微前倾,姿態放得更低,语意却越发凝练有力:“然將军適才慷慨陈词之时,我心中激盪难平者,非怒亦非羞,反是敬意油然而生!”
“这是为何?”杨敷的声音带著些许不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