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82章 前夕
一只皮靴踏入泥泞的田地,穿著粗麻布衣的老姬面色心疼,可却不敢出声制止。
沈林子望著这一片未长成的麦田,当即仿著曹操,號令全军,敢践踏麦田者,以军法论处。
青翠之中,毛修之正与身旁的僚属交谈,待他望见道路上一名名士卒时,神色讶然。
可当看见那佇立在田前的沈林子后,毛修之匆忙交待几句,便急忙离去。
“军情如何?你怎回来了?”
毛修之紧皱眉眼,一边询问著沈林子,一边看向几乎望不到尽头的军伍。
沈林子独自回援,事先並未与他和顏延之通知,谁知晓是不是出了乱子,尤其是在拔剑怒斥檀道济之后。
“於栗驻於温县?”
“自他及河內以来,北岸的魏军愈发的多,除去筑垒扎营外,並无其他动向。”
“可有魏军过浮桥袭扰?”
与沈林子商討过后的毛修之,知晓前者的来意后,脸色舒缓了些许。
“他年岁与我相差无几,一半百老叟,何惧之有?”毛修之侃侃而谈道。
沈林子见他到此危急时刻还有心思说些有的没的,难怪刘裕曾评价他心性豁达。
毛修之言外之意,以及洛阳周遭境况,已然詮释了这一问。
“营中缺漏,还能支撑多久?”
王镇恶等人几番遣驛卒往洛阳催粮,加之王康不久前刚从刘裕那游说归来,毛修之便以为沈林子领军回洛阳,是因为粮草的问题。
“王將军至弘农征粮,待到下一批漕粮,应是够了。”
沈林子不敢担保粮食绝对够,王镇恶的脾性他实在摸不清,要是下狠手,十数万石粮食儼然绰绰有余。
“我派人去催了,粮草已过新蔡,半月便能运往潼关。”
说著,毛修之指著眼前的麦田,笑道:“世子令这些洛民秋收过后播种著冬麦,我这几日下田观其长势,想必四五月时便能有收成。”
他在荆州治田时,还未怎见过这冬麦,若是一户一户的去查,定然是有人种的,只是太少,麦田在南方比起稻粟,性价比並不高。
田土的肥力有限,所谓的良田,要么是地势好,处在冬暖夏凉之地,要么就是未经耕耘,刚刚开垦的新田。
种了稻,种了粟,种了桑,留於麦的地便极少。
北方乾旱,早已流行的种麦粟,中原司隶依偎著黄河,还是以粟为主。
刘义符入洛后,趁著秋收之际,让洛民播种冬麦,起初毛修之不解,可眼见著一片片麦苗抵御过寒冬,直至正月中旬有了长势,方才明白。
先是曲犁,如今又是这冬麦,刘义符对农耕之事的见解时高时低,让毛修之寻不到踪跡,
明明前者所知不及自己,可却文能屡出新意。
简而言之,刘义符天性极佳,一看就是种由的好苗子,若不是因为两者身份,毛修之或许已收他为学生,日日带在身旁,传授农学。
“冬麦,这麦能御冬?”沈林子异问道。
这是他首次踏足中原,在此之前,他从未见过,
“有是有,据说並、幽等较为苦寒之地,早已改粟为麦,你我世居於南,未曾见闻罢了。”
两人在田野间相谈了半刻钟,沈林子见队伍逐渐远去,遂与毛修之道別。
等他再次入城,让沈林子难以相信,这是数月前的洛阳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