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46章 逆流
对於崔宏,眾人无话可说,可当他们看向其身后的崔浩时,目光又截然不同。
拓跋嗣苦笑一声道:“朕数日苦思冥想,终不得良策,崔公可否为朕解惑?”
“陛下,臣与长孙公早已商议过,与晋交战,已成定局,无非战之大小,臣之意,晋军入黄河,陛下可先遣派数千精骑沿岸尾隨,时刻观其动向,再派遣部分人马,驻於各要口,若晋军有北渡之意,先以精骑袭扰,后令诸將率大军相抵,如此,陛下便可以静制动,纵使晋军退却避战,陛下也能履行与秦国之约。”
听此,拓跋嗣连连頜首,他隨即看向长孙嵩。
“陛下,崔公所言,亦是臣之意,大军驻扎在冀州,无论晋军是否包藏祸心,也难以跨过我军铁骑,陛下放心,臣绝不让晋军染指河北之地。”
“好!就依你二人之策!”
平城周遭的本就闹有饥荒,徵调的士卒、民夫、辅兵也多是北方人,与其將河北之粮运往北方,倒不如让北人南下就食。
去岁平城周遭灾荒时,拓跋嗣便欲迁都於鄴城,当时崔浩便也是依此策而化解,如今秦国运来的粮食大都囤积於鄴周遭。
寒冬將至,今年纵使是霜降,也不会再出那饿遍野之象。
想著,拓跋嗣愈发觉得自己英明,他遂打算起身下詔。
可正当此时,佇立在崔宏身后的崔浩跨过前者的背影,作揖进言道:
“边疆多次传来奏报,蠕蠕屡次即边,纵使有秦国运来的三十万石粮食,可真要与晋军开战,
这三十万石不到数月便要消耗殆尽,陛下向南出兵,蠕蠕便要趁此时进犯,若调兵驰援边疆,燕国见此情形定然不会坐山观虎斗,与晋交战,三面俱危矣!”
崔宏听著,脸色微变,他张了张嘴,未有出言。
拓跋嗣与崔宏相差无几,可崔浩言之有理,他又不能一竿子打死,只能再问道:“伯渊可有实策?”
“臣想要为诸位將军说一典故。”
“嗯。”
崔浩上前一步,跃过了崔宏,他向左右扫视了一眼,遂娓娓道来。
“春秋鲁国有一大夫名为卞庄子,他力能斗虎,,时两虎共食一牛,卞庄子欲刺虎,有一小儿劝諫道:『两虎共食,必会爭斗,待其一死一伤后再行刺,便能果有双虎之功”。”
说完典故,崔浩顿了下,旋即说道:“依臣之见,陛下不如借道於刘裕,纵其入关后,堵塞其归路,便能效仿卡庄子刺虎,待到晋秦两虎咬斗时发兵,这般做,方为上策。”
数名鲜卑將领听懂之后,得知崔浩要等到刘裕入关后再阻拦其退路,面色当即难堪了起来。
“我魏国与秦国结下姻亲之好,若凭白坐视刘裕灭不等他说完,崔浩当即辩道:“夫为国之计,择利而为之,岂顾一女子之哉?”
“刘裕西进入函谷,进退两难,腹背受敌,若其北上攻我,秦军必然不敢出关相助,他声在西进,意在北上!”
“自晋室南迁以来,晋人从未有染指河北之举,晋军水土不服,刘裕用南卒攻河北,便同曹操用北卒攻扬州,安能为患?!”
“崔祭酒是要陷陛下於无信无义否?!”
“发兵早晚,皆是秉承诺言,诸位將军又何须急於一时?”
鲜卑將领脸色赤红,他辩不过,只得怒道:“祭酒一番话,要比歌声还悦耳,若刘裕奔我大魏,奔陛下而来,不在沿岸设防,借道於晋,若酿成大错,祭酒能否领军与刘裕相抗?!”
“说到底,还是要我等领军抵抗!”
拓跋嗣见眾人骚动,怒喝道:
“给朕闭嘴!!”
一时间,殿內再次恢復秩序。
拓跋嗣侧目看向崔浩,说道:“伯渊所言並无道理,但朕意已决,与虎谋皮,示之以弱,非朕所为。”
语毕,崔浩嘆了口气。
“还望陛下三思。”
群臣又商议一番过后,拓跋嗣又命叔孙建遣使渡河於南,亲询刘裕之意,以此来料其动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