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洛阳失失復復百年,若不能一举灭秦,失去无非是早晚的事。
司隶,当为天下之中。
对於晋而言,若將洛阳视为边城,將其当作缓衝江淮的四战之地,那復不復洛,意义並不大。
王镇恶就好比激进派,而刘裕沈林子则是保守派。
一个想要趁势速攻,一个想要稳扎稳打。
但两者所身处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或许此时统领前军的乃是刘裕本人,他见此情形,未必不会同王镇恶一般急迫。
“秦国人心各异,唯有姚绍能撑起大旗,其余宗室皆想要趁此上位,杜、韦等士族置身事外,
依你所言,关內地势险峻,难以攻克,难,便不攻了?你若只会打顺风之战,怎报答主公之恩情?!”
听此,沈林子脸色一沉,他错愣的看著王镇恶,顿了一下,说道:“我正是为报主公之恩,方才不让你如此乱来!”
眼看两人要无休无止的爭辩下去,刘义符咳嗽一声,安抚道:“勿要再爭,是去是留,看诸位將军心意。”
刘义符其实也是赞成王镇恶西进,不止是他,其余將士也多有此念想。
有时候所谓的大势也就是一口气,停留在洛阳太久,不说別的,保不齐便会吹起一阵思乡之风唯有让他们继续行军前行,才能加以遏制,
王镇恶与沈林子见刘义符出言,也不再爭执,而是纷纷看向了他。
“再往后僵持下去,將士们不耐北方寒冷,进展只会一拖再拖,要是真给秦国缓出口气来,即使能攻克了长安,所耗费的钱粮,牺牲的士卒,不可估量。”
说著,刘义符起身走到眾人身前。
“虽然父亲已有回覆,但诸位將军多数赞成西进,无论战况如何,我可为诸位將军担责!”
眾人见刘义符义正言辞的担保,脸色多有动容。
堂內落针可闻,刘义符见无人表態,遂率先发问道:“檀將军,你可赞成西进?”
檀道济偏头看向了毛德祖,他见后者深思熟虑,一时也做不出决断。
刘义符顺其眼光望去,问道:“毛公可赞成?”
“函谷设有重兵,不可强攻,大军西进,该要饶过此关。”
毛德祖虽未直言,可其態度,是与王镇恶相差无几的。
他们二人皆是秦人,但前者在关中生活有十数年。
王镇恶自从记事起,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五六年,且大多时候都身处在大院之中,。
相比於毛德祖而言,王镇恶对关內的了解,也就比沈林子、檀道济二人略懂一些。
“我思绪多日,我与德祖西进,便走南道,过宜阳绕过函谷,直取论池。”
王镇恶在帛图上比划著名,他从標有洛阳的字跡往左右下移,又上移至论池。
从南道进军,除去避开函谷之外,再无其他益处。
道路狭窄难以供大军通行不说,进军路上还有各个难以攻克的鄔堡,其中以一全鄔、檀山鄔为例。
这两处鄔堡依山傍水,比起柏谷鄔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非拔去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