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额外补充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听起来超级简单,但实际上这个课题老他妈深了。
简单来说就是刘教授带着一个团队,研究中国大地上还有什么适合人吃的玩意儿。或者是将一些原本人可以吃,但是吃起来很麻烦的东西研究成能不能工业化生产。或者是将一些可吃,但是难吃的东西经过处理后生产成一种更好吃更好入口的食物。研究的方向看起来很宽泛,但实际上真的进来工作之后才发现路线窄的要死。
即便不从原始人时代算起,就以商周开始计算,中华大地上的人都生存了四五千年了。老祖宗连观音土都吃过了,你还想找出什么老祖宗没试过的食物?
所以实际上刘教授的课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把难吃的东西变得好吃,如何把制作复杂的东西变成工业化可生产。
比如说蕨根。这玩意儿西南地区吃的人挺多的,蕨粑、蕨饼、蕨根粉也有不少人吃。但是这玩意儿该如何工业化生产﹖这是之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都是土办法搞。说起来是纯绿色无污染。但是这样效率太慢了,还是搞工业化手段,想办法用最快的办法将蕨根里面的淀粉物质提取出来进行大规模生产吧。
种植蕨根的好处是这玩意儿不抢田地,水稻、小麦种植不了的地方可以种这玩意儿,而且管理也不需要太精细。同时蕨根也是淀粉来源,可以作为主食的补充。缺点是这玩意儿产量不稳定,所以只能是当做一种食物来源的补充。
还有木薯,这玩意儿可以种在半坡地上。但是木薯这东西给人吃多少是有点危险的,因为要是木薯没有彻底熟透的话是有毒的。大人吃了都会上吐下泻,甚至拉稀到脱水,老人小孩吃了没熟透的木薯很有可能会死。
所以木薯即便是产量高,而且也可以种植在半坡地上,元时空中国依旧没怎么种植。到是非洲很多国家拿木薯当主要口粮,制作成木薯饭。所以木薯的工业化处理也是在研究所里的研究课题。
这个研究所很务实,研究的都是要落地的东西。
“……好难吃。"张福的眉头皱成了川字。他正在对蕨根淀粉做更多的尝试。
看看能不能制作出除了蕨粑,蕨粉之外的东西。因为蕨粑这玩意儿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吃的。蕨有一种蕨的味道,他是打算优化一下蕨的味道。最好是能搞出没有独特味道的单纯蕨淀粉。那样的话用来做什么都很方便。
但是很显然,张福又失败了。做出来的玩意儿连他自己都吃不下,差点吐了一地。不过他的这点个人小研究很快就中断了。
因为刘教授把他组里的十来号人都召集了起来。
放下手下其他的活计。刘教授有些火急火燎:“木薯去除毒性的加工试验,我之前定下的那个方案,走的怎么样了?”
这个课题是交给之前的老组员做的。只见他举手说道:“实验室的脱毒早就过了。但是大规模生产的设备还跟不上。而且木薯我们现在搞工业生产也只能把它弄出淀粉糊糊的吃法,教授说实在的,吃起来有点糊嘴,真的不算好吃。除非加糖,但是加糖好像成本由太贵了。我们要不要继续优化一下?”
刘教授却摇摇头道:“不优化了,上级催着我们弄呢。先把大规模生产中的难点克服。我和你们一起搞。全组都加快步伐,张福你也一起来。别搞你那个蕨根糊糊了,太难吃了。上次你给我们全组吃的都吐了,大家都以为食物中毒了。”
张福涨红了脸,但是却无法反驳。自己学食品的,但是不会做饭是不是不太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