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463章 册封吴王!

南朝百官、士民没有想到,气势汹汹、号称二十万的北朝南征大军,过江之后居然一仗没打,就直接易帜归义了。

不是来征讨摄政太傅的,而是来投靠摄政太傅的。

竟是虚惊一场!

南朝反而多了十几万大军。这对南朝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稚虎先生真是气运加身的转世星君啊。

对于朱寅的手段,朝野无不心悦诚服。就是潜藏不露的敌人,也不得不佩服朱寅的手段。

朱寅这一次封爵,只是封赏归义易帜的北朝将帅,并未涉及到秦良玉、杨应龙等平叛将领。

朱寅打算过段日子,等杨应龙、宋万化等人入京,再封赏平叛有功将领。

朱寅真可谓爱民如子,一回到京师,立刻下令给户部和兵部赏赐将士,又发放军饷、新衣、石炭等物。

就是曾经是敌军、后为战俘、如今又被编入明军的倭兵,也给了赏赐。

打算用做攻缅的猓猡战俘,虽然还没有编入明军,却也在大教场妥善安置,不让他们冻死饿死。

阵亡、受伤的将士抚恤,也是急务要务。

徐渭亲自跑兵部、户部,督导两部官员速办、细办。

虽然朝堂少了四分之一的官员,办事效率慢了不少,可在徐渭的催促下,还是在短短数日之内,就做完了这些公务。

相比凡事拖延、事务冗长,遇到赏赐将士尤其拖拉的北朝,南朝的办事效力快了几倍。

徐渭抓这些军务,朱寅则是在补充朝堂空下来的一百几十个官位。

眼下,朝野不知道多少人,都盯着这一百多个缺!

可是,经过平叛大捷、孝陵之变,朱寅威严更甚,根本无人敢主动求官谋缺,唯恐引起摄政太傅的反感。

唯有徐渭,大大方方的举荐自己的老乡:越国狂生,屠隆!

朱寅当然知道屠隆,此人还是进士出身,很有才能,只是因为放达不羁,不容于官场,已经被罢官十年,打入另册永不录用。

屠隆是个真性情的人。他虽然为道貌岸然的大人君子们所不容,却是真正的君子。

屠隆也是后世《梅瓶金》作者呼声最高的人选之一。朱寅虽然知道此书是徐渭所写,但在那个后世,屠隆却是热门人选。

巧的是,徐渭举荐屠隆不久,朱寅就收到老师沈一贯的举荐信,举荐的同样是屠隆。

老师举荐屠隆的原因,除了说他很有才干之外,也说屠隆希望自己在政变中胜出,认为自己是大明的希望,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这一点,让朱寅很是意外。

看来这个屠隆不但很有洞察力,也很有格局。就凭这一点,就胜过九成的正人君子!

朱寅更是欣赏屠隆,考虑屠隆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当年就曾在朝中为官,立即下令起复屠隆,任其为刑部侍郎。

起复就是正三品,成为朝廷重臣!

这是补徐申的缺。

刑部本来在六部中排序不高,只排在工部之前。但在朱寅的规划中,刑部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是强化大明法治建设的重器。

以屠隆的性格,也很适合负责法制维新。

吏部接到命令,立刻走了形式上的廷推程序,然后内阁拟制,授屠隆为刑部左侍郎。

屠隆一下子成为刑部二把手,简在太傅之心,炙手可热,不知道羡煞了多少官员。

接着,朱寅又连接下令,任命亲信和宣社中的人才,补充空缺。

老牌朱党成员江东之,几年前就是北京的大理少卿,眼下担任南京朝廷的右都御史,如今被朱寅擢升为户部尚书,补了李廷机的缺,位列九卿。

同样是老牌朱党的左副都御使綦才,擢升为礼部尚书,位列九卿,补了范仑的缺。

吏部郎中朱国祯,擢升左都御史,位列九卿,补了温纯的缺。

国子监祭酒刘元震,擢升通政使,位列九卿。

秀才出身的内阁书吏冯梦龙,年仅二十三,一下子成为兵部右侍郎!补了衷贞吉的缺!

礼部郎中高攀龙,擢升为礼部右侍郎!

宣社中的老牌成员,如朱寅当年的老友莫韶、何必、韩尚等人,全部入仕为官,不是侍郎就是寺卿,一个个以监生出身,身居高位!

又启用其他近百个宣社中的人才,直接授官,担任御史、给事中、主事、员外郎。

朱寅还没有忘记之前陪伴自己的老谋士,如今在靖州(吕宋)当刺史的商阳。他下令调商阳回朝,卸任靖州刺史,担任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这几个月一直是朱寅亲自兼任,本来就是留给老伙计商阳的。

还有一个故人没有忘记:庄廷谏。

四五年前,庄廷谏江宁知县任期将满,到了北京寻找门路,朱寅轻轻松松就帮他谋取了湖州知府的美差。

如今,庄廷谏当湖州知府已经四年了。

朱寅大笔一挥,授庄廷谏为浙江巡抚,兼都察院副都御史,为自己牢牢看住浙江。

之前的浙江巡抚,已经暗中参与政变,被虎牙逮捕,即将锁拿入京。

这还没完,朱寅又启用大批自己的人才,补缺地方官位。

朱寅这么干,已经不仅是“任人唯亲”了,而是肆无忌惮的违背大明的铨选大典,明目张胆的毁坏国朝科举官制。

大批秀才、监生、举人出身的士人骤然身居高位,成为朝中重臣和地方官员!

朱寅这么做,看似出于私心,其实恰恰是公心。

首先,他选拔的任何人,都是以才德为先。哪怕是个知县,也是他评估过的人才。

绝对不会滥竽充数。

其次,眼下这种局面,为了彻底掌控朝政,推行变法新政,他必须要不拘一格的任用自己一党

不这么干,就靠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保守派官员,能推行变法新政,改天换地?

绝无可能!

当然,自己这片苦心,保守派官员不可能接受。自己也不可能对他们解释。

我只需要对的起天下,对的起大明!

朱寅独断专行的选拔私人,罔顾国家铨选大典,顿时引起了很多进士出身的保守派官员的愤怒,也令缙绅士族对他更加不满。

很多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多年也熬不到三品、四品,可是那些都没有做过官的秀才、监生、举人,只因为是朱寅死党,就后来居上,骤居高位!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像话么?大明祖制何在?清贵的进士出身,还有什么体面?

江宁氏为了把持朝政,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消息传出,不知道多少保守派官僚缙绅,恨得咬牙切齿。

可是,朱寅如今大权独揽,又刚刚平定西南叛乱、粉碎孝陵之变、收服北朝大军,正是威震天下之时,他们心中即便再怨恨,也是敢怒不敢言。

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能暗中写诗著书,极尽诅咒、辱骂、讥讽之能事。

可是,新一轮的倒朱之变,却在此事的激发之下,又难以遏制的开始萌芽!

腊月初四,朱寅以起兵叛乱、荼毒百姓之罪名,下令将奢崇明、安邦彦凌迟处死。

被宋万化、杨应龙擒拿入京的奢氏、安氏族人,男丁全部斩首,幼童和女子没入官奴,分配给功臣。

跟随奢崇明、安邦彦叛乱的异姓部将、异姓小贵族,本人被杀,亲属族人也全部为奴。

永宁、水西的叛乱势力,被斩尽杀绝、连根拔起。凌迟两人、斩首五百余人,沦为官奴者七千余人。

被两大土司奴役的百万农奴,一下子成为大明的编户齐民。

至此,统治永宁、水西的两大土司,烟消云散。

朱寅宣布,在永宁、水西改土归流、推行汉化。同时将戚继光等人的封地,全部安置在两地,成为永宁、水西的一个个微型封国。

摄政对反叛土司的严厉处置,狠狠震慑了西南诸部的贵族。很多土司都是争先恐后的派出子弟入京纳贡,甚至上书亲自入京朝见。

腊月初五,朱寅再次给功臣封爵。

封杨应龙为遵义侯,封宋万化为贵阳侯,封马千乘为新息侯。这些都是县侯,封地六十里。之所以封的这么高,是因为他们都是土司,本就是封建领主,而且带资进组。他们的封地,本来就在他们的世袭领地之中。

按照朱寅的设想,将来除了他们的法定封地,超出封地之外的世袭领地,全部要改土归流!

又封兰察为武忠男、毛文龙为英睿男、曹文诏为英勇男、梅赫为武信男、尼满为英智男、康熙为忠睿男…

还封秦良玉为郡君(位同侯爵)。丁红缨为乡君、嘎洛为乡君、靳云娘为乡君(位同男爵)。

根据朱寅改革的爵制,将来不分宗爵和民爵。除了亲王和公主这两个爵位,其他爵位包括郡王和郡主,全部可封授给异姓功臣。

这就是朱寅的大气!

他这不仅仅是为了酬功笼络,也是为了建立更加严密、合理、宏大的功勋贵族体系,缔造一个新兴集团,对内抗衡保守的文官豪绅和土司割据势力,对外推行扩张主义政策。

其实就是提高基本盘的地位。

很多跟随朱寅多年的旧部心腹都有封赏,可谓皆大欢喜。暂时没有封爵的人,只有靖海军的将领。

腊月初五,朱寅主持朝会,再次宣布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以南洋靖州(吕宋)、东海东宁(宝岛)、济州岛,为大明新土!

靖州建省,设靖州布政使司,设八府六十四县。

东宁建省,设东宁布政使司,设三府十八县。

济州设直隶州,隶属于松江府。

再新建舟山府,设三县。

至此,靖海军的海上领地,全部并入大明!

自宣德弃疆一百七十年来,大明疆土第一次拓展,一下子增加了两省一州!

舟山群岛也再次全部恢复郡县建制。

同时,朱寅以皇帝名义颁布诏书,正式改“承宣布政使司”为省。而在此之前,省只是习惯通称,并非法定的制度名称。大明各省的法定称呼,自始至终都是“承宣布政使司”。

朱寅改司为省,当然是为了简化称呼,遵循习惯。

伴随“改司为省”诏命的,还有《奖掖移民垦荒诏》:

“凡是自愿移民靖州省、东宁省的大明百姓,朝廷负责海路运输。不论男女老幼,按口发放安置钱粮,银每人五两、粮每人五石、布每人两匹、盐每人三十斤。”

“每十人,授耕牛一头,骡马一头,农具两套,织机两张…”

“开荒所得,每人最高可获二十亩永业田,且免除赋税五年。每人二十亩之外开垦出来的多余合格耕地,朝廷高价收购为官田,每亩一两。”

“移民的匠人,开办的所有店铺,十年不征收任何赋税,不服无偿劳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种道飞仙

渔舟送晚

天道图书馆2天命永恆

横扫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