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时值11月底,人艺的氛围与横店片场的喧囂截然不同,却同样充满著一种临战前的紧凑与热忱。

楼道里瀰漫著淡淡的咖啡和旧书卷混合的气息,排演厅內隱约传来台词声和导演的说戏声,年终將至,剧院正同时忙於两件大事:

一是为即將到来的新年演出季进行最后衝刺排练;

二是一年一度的演员业务考核与下一年度的剧目规划也已提上日程。

人艺有著些怀旧意味的会议室里,张合平今天亲自主持工作,他笑著起身:

“好,我们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小刘同志归队,参与到表演队伍的管理中来。”

“谢谢张院长,谢谢各位。”刘伊妃今天跟老公学著穿了一身黑色正装,戴个黑框的平光镜,主要是为了増龄。

不过她这张脸在,增也增不了多少,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吧!

今天现场最小的除了她就是48岁的冯远爭了,一堆中年男女和老傢伙中间坐著个23岁的少女,乍一看还真有些扎眼。

不乏很多人艺的中层干部和老演员们颇有微词。

但从人艺的核心领导层视角来看,这位女演员確確实实给剧院带来了最需要的、张合平带领转型后的市场效益。

从《返老还童》剧本的授权改编,到之前曹禺诞辰巡演中刘伊妃粉丝们把票价买上了天,亦或是她本人给剧院带来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从做生意的角度而言,这个“副队长”的买卖並不亏;

但另一方面,虽然年龄小,但刘伊妃在业界敬业奉献的口碑美誉度也很高,加上她容易因为年龄被忽略的演技、奖项等等,这个演员队副队长的职务恰如其分。

23岁的柏林影后,国內金鸡、百、华表的全满贯,其中百是靠著《异域》拿的,其余都是《歷史的天空》两年前席捲全国奖项斩获,这份履歷已经足够有说服力了。

如果再考虑到来年的白玉兰等电视剧奖项,恐怕甚至要让今天现场的很多老艺术家们感慨非常了。

今天是她履新后第一次参会,会议室內从人艺的核心管理层到很多资歷颇高的演员、中层行政干部们不少,坐在前排的元老们考虑到小刘的年龄和院里近来的传言、氛围,都主动给她减压。

年龄能做小刘爷爷的副院长任鸣,也是人艺目前在编的最有威望的老导演玩笑道:“感觉张院长给我们找了个优秀的副队长,一下子把队伍的平均年龄都拉低不少。”

会议室里一阵轻笑,濮存心之前跟刘伊妃在院里交流就比较多,话里话外也很和善:“的確,现在时代不同了,张院长带著我们搞的市场化转型初见成效,但是在演员队伍管理上我看也还有革新的空间。”

他笑著看向刘伊妃:“伊妃现在也是北平文联的青工委主任,人艺演员队的年轻人更是不少,还是大有可为的嘛!”

张合平点点头,看著现场第一排、第二排以及后面只能坐在椅子上的很多中年、老年同志们,心知肚明他们在想什么。

世情如此,在东大无论你多么优秀,年龄总是一道跨不去的坎。

想像一下演员队里还有很多五六十岁,一直不上不下的老演员、老同志,现在面对一个跟自己女儿差不多的小丫头的“颐指气使”——

当然是他们心里不平衡状態下认为的颐指气使,还是有些不忿的。

譬如今天在场的老资歷徐凡,更因为她老公的那堆破事儿,虽然对於刘伊妃的专业能力不再有什么质疑,但这跟做领导是两码事。

但眾人面上总归是岿然不动的,表现出来那是找著吃掛落,人家的来头暂且不提;

张合平这个目前大权在握的院长和路宽也是北平奥组委的同事,或者在这种举世瞩目的文化项目的背景下,说是亲密战友也不过分。

於是只能默默观察她的做派、作风,看到底是不是尸位素餐,要只是光来占个坑做跳板,免不了有熬资歷的老傢伙们说怪话。

冯远爭做了好几年的演员队队长,现在也不那么“纯粹”了,出於显而易见的目的主动提议道:

“院长,各位领导,我们演员队內部有过一个动议,是伊妃提出来的。今天想趁著院里这个节前会议聊一聊。”

张合平自然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好啊,那就请演员队先匯报。”

小刘知道自己这个正处不是掛个名就行的,来之前还是做了些准备。

她了解自己的年龄问题无论在北平文联还是人艺都会背地里被议论,但不是很在意,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要论年龄爭议,老公路宽被任命奥运总导演的时候还不到25岁,压力比她可大多了。

人都是社会化的动物,这一世的她命运线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算是不得已“被正处”了,但这无论对於一个青年女演员还是首富夫人而言,都是一种新的体验。

作为演员,这种新的社会化角色能够给她更多体验,就像李雪建、陈道名等人一样也长期保持著社会职务;

作为首富夫人,也许她也需要一些额外的头衔来丰富自己的形象,或是成为丈夫未来计划中的一环。

因此这两个名头和工作,她还算甘之如飴,颇有一种带著演员视角来体验生活的有趣感觉。

刘主任扶了扶眼镜,语气平和但条理清晰:

“我现在在两边都负责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现在大家的主要痛点就是像人艺这样的传统剧院和一些传统题材的艺术作品关注度太小,因为和外面市场化条件下的娱乐业收入差距太大,青年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她顿了顿,环顾会场:“因此我的提议也源自对这一点的思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这两年我在人艺排戏,也在问界拍影视剧,特別是《太平书》有很多来自人艺、国话的演员。我深切地感受到,不是年轻人不爱话剧、不想回来,而是现实的压力太大。”

“外面一部戏几个月的片酬,可能抵得上在剧院好几年的收入。单纯用奉献和情怀留人,对大多数年轻演员来说,確实越来越难。”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几位老艺术家也微微頷首,这正是他们最忧心、却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张合平这两年的改革有了些成效。

“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能只堵,更要疏。要把院里和院外从对立变成循环互补。

“第一,是建立项目制的工作室。”刘伊妃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院里能不能鼓励、甚至牵头,以我们几个有一定市场认知度的演员为核心,成立小型的项目制工作室?工作室的kpi不是排了多少场《茶馆》,而是每年为人艺开发、製作一出能走出去、有商业潜力的新戏。”

“比如,可以把《太平书》里一些適合舞台的章节改编成话剧,用影视剧的影响力反哺舞台。演出收益,剧院和工作室按比例分成。这样,年轻演员在剧院排戏,同样能获得有市场竞爭力的回报,而不是只能靠死工资。”

好嘛,就这第一条已经“捅娄子”了!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年轻人不论,意见最大的是老导演、老演员。

“这样怎么行呢?这还叫人艺吗?”

“不行不行!艺术上把握不了的,到时候一切向市场看齐,规矩就难以为继了。”

小刘听著意料之中的反对声,有些是冥顽不灵的反对,有些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她也不在意,顿了顿继续道:“第二是利用网际网路平台与资源,进行更市场化的培养和输出。”

“我跟智界视频方面沟通过,大家看可不可以开闢一个『话剧经典』或『戏剧现场』的高清点播频道和帐號,由院里所有。”

“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將人艺的经典剧目和新创剧目的高清录製版,放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付费点播。这笔收入可以设立一个专项基金,用於补贴参加剧院重点剧目排演的年轻演员,或者作为他们的项目启动资金。同时,问界的一些定製剧、单元剧,也可以优先推荐剧院里有潜力、有时间的年轻演员参与,增加他们的曝光和收入。”

徐凡这会儿有些忍不住了,但出发点总算还是出於公心:“伊妃,第一条我非常支持,但条真的有点不妥。”

“话剧的魅力就是在当场,是演员呼出的那一口气,是灯光打在脸上的那一层汗,是台下观眾屏息凝神、隨著剧情一起心跳的那个现场感,这是任何高清录像都带不走的。”

“我们把戏录下来放到网上,观眾是方便了,但久而久之,谁还愿意买票走进剧院,来感受这种活的、一次性的艺术?这不是饮鴆止渴?为了眼前的传播和一点收入,反而动摇了我们剧院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考虑过这个问题。”刘伊妃正色道:“所以我说的是面向剧院的年轻演员,他们要长期在a/b/c角上打磨,苦熬资歷,这个时间是以五年、十年而计的。我理解这是成为一个优秀演员的必备经歷,但也总要考虑大家的穿衣吃饭吧?”

“举个例子,《太平书》里一个很普通的配角的片酬打包价在10万左右,拍摄周期大概三个月。因为歷史剧的演员数量要求太多,通常他们会扮演一个有1-2句台词的主要角色和几个其他妆造的更小的角色。”

小刘顿了顿:“我作为三级演员从人艺领到的第一笔工资是3700,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差距。”

会议室內鸦雀无声,不乏年轻演员和老傢伙们有些羡慕嫉妒恨地看著几个参演过《太平书》的幸运儿,你们踏马的赚的这么多?

財帛动人心,刘主任提出的这个鲜明的例证不得不叫人遐想。

徐凡缓缓摇头:“不是我站著说话不腰疼,但……但总是觉得不妥,这对人艺的模式是一种顛覆。”

“再好的东西也得有人知道。”刘伊妃笑道:“我们做线上点播,绝对不是要用屏幕上的复製品去替代剧场里的真跡。恰恰相反,我们的目的是用线上的窗口和预告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线下的殿堂。”

“我负责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工作,我想这对他们是一种很强的激励。”

“人艺在北平,但全国有十四亿人,很多年轻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观眾可能听说过《茶馆》、《雷雨》是经典,但一辈子都没机会来北平、进人艺看一场。”

“通过高清录製让他们先『浅尝輒止』,领略到经典的魅力,激发他们亲身体验的愿望。这就像博物馆把珍品做成高清数字展览,不是为了让大家都不去实地看了,而是为了激发更强烈的实地参观欲望。”

徐凡嗤笑:“你难道要依靠游客来买人艺的票吗?我真是第一次听说。”

张合平眉头一皱,不过看到刘伊妃面色微沉、侧头看了徐凡一眼,便暂不作声。

这副表情……跟她丈夫有些像。

这个威,也总要她自己立才好。

其实现在的情形和当年的奥运创意小组也有点像。

都是围绕艺术和节目,也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说都是为了公心吧?在路宽刚刚就任总导演职务的时候不尽然,张继钢和陈伟亚两个有军衔的体质內艺术家很是刺头;

但要说都是为了一己私利、蓄意为难报復,也有失偏颇。

这就是人艺、文联这一类的半体制、半艺术工作单位的复杂之处了。

小刘过去只短暂地拿著尚方宝剑在问界反过腐,工作室的管理也都是杨思维负责,但她就算是演也能把这个角色演好,何况生活中就有老公做最好的参照物。

他是怎么做奥运总导演、做问界总裁的,做剧组暴君的,都可以拿来参考。

“徐凡老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欢迎大家对我提出质疑,但不是这种脱口而出的牢骚满肠。”

徐凡被她突然的冷峻惊得一愣,回过神来就想反唇相讥,只是一口呼之欲出的京片子旋即被刘伊妃打断:

“京城现在经济效益最好的两家舞台,一是苯山大舞台,一是德云社,他们平均年票房都高达1-2亿,甚至和很多旅游团签订协议,作为外地游客到北平来旅游的一部分。”

“大家都做过游客,旅游有多重属性和满足的意义,炫耀绝对是其中之一,特別是现在微博、微信这么发达,能够来人艺看一场话剧也可能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幣,而线上的营销就是这把钥匙。”

社交货幣俗称装逼素材,发展到2025年出现的“咖啡主理人”就是这类玩意儿之一,在这个年代去人艺里打个卡拍个照,跟听一场音乐会的逼格差不多。

“人艺坐落在首都,每年吸引著数以亿计的中外游客。他们来看什么?除了故宫、长城,他们也渴望体验最地道的京味儿文化。人艺的《茶馆》、《雷雨》,就是活生生的、最高水平的京味儿文化代表,是流淌著的北平歷史!”

“我们现在不是艺术造诣问题,是守著金饭碗饿肚子,怎么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找到我们,並且愿意走进来?”

她讲著讲著突然又转向徐凡:“徐老师,对不起刚刚打断你了,现在请你发表意见,我学习。”

“我……”节奏的骤然转变叫刚刚听得入神的徐凡又是一顿。

她抬头,感受了一下感受了一下来自濮存心、张合平,甚至是最看重她的老导演任鸣的目光,知道自己刚刚有些失態了。

虽然顾忌她一级演员的身份和老资歷没人出声,但总归是有些失分和不妥的。

徐凡很快调整好,正襟危坐,“我没有意见,请刘副队长继续吧。”

刘伊妃不动声色地转移走看向她的目光,“我的第三个建议,是业务档案和b角的制度强化。”

“我建议为剧院每一位40岁以下的年轻演员建立详细的电子业务档案,不仅记录他们在剧院的演出,也记录他们在影视领域的表现、特长甚至培训需求。这份档案向院內所有导演开放,作为选角的重要参考。”

“同时,强制推行重点剧目的『a/b角』甚至『a/b/c角』制度,確保不会因为主要演员有影视剧任务而影响剧院演出。相反,影视邀约反而可以成为培养a角的机会。我们要让年轻演员觉得在人艺,业务上有奔头,收入上有盼头,而不是被拴死。”

“支持!”

“这是好主意!”

这俩说话的,一个是参演《太平书》第一季的王雷,一个是三年前凭藉《恰同学少年》算是小红了一把的谷智鑫。

但现在人艺的僵化体制,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些桎梏。

如果说前两条还是为人艺的市场化角度考虑,但最后一条就纯粹是为青年演员谋福利了,瞬间引发了现场青年演员们的认同和声援。

要不说团委、青工委这样的岗位容易出成绩呢?

青年人在体制內的机会不多,但心气很高,一旦有机会他们是很想要把握住的,但刘主任这种职位又通常给他们提供机会的,能聚起一帮拥躉也就不在话下了。

刘伊妃最后总结道:“我的想法可能有点理想化,但核心思路是把人艺打造成一个强大的平台和品牌背书,而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我希望让年轻演员以在这里演戏为荣,同时也能通过这个平台,在更广阔的市场里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出去闯荡,带著名气和人脉回来反哺剧院,形成良性循环。”

“我愿意利用自己在问界的一些资源,先尝试做一两个这样的工作室试点。”她施施然站起身,向全场点头致意:“请张院长,各位领导同事们批评指正。”

“啪啪啪!”

会议室內一阵体制內不常听到的掌声节奏,因为它没有节奏,充满了年轻人们的认可和部分老同志的欣赏。

体制內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那是矜持而节制的、带著明显试探与观望意味,仿佛每个人都精心拿捏著拍手的力度和时长,也许会在张合平起身后才突然转变为掌声的洪流。

只不过今天刘主任、刘队长履新的第一天,还是凭藉自己勤奋、诚恳的工作与態度,收穫了大多数的认可。

至於少数的顽固派和红眼怪,不必看也不必管,这是哪里都少不了的货色。

张合平待掌声平息,目光讚许地看向小刘:“伊妃同志的匯报,有调研、有数据、有案例,更重要的是有立足剧院长远发展、心系青年演员成长的格局和担当!”

“这不是空想,而是一条將艺术规律与市场法则相结合的可行路径。”

他当场拍板,“我原则上同意这份方案。请演员队会同艺术处、演出中心,在一周內拿出实施细则,就以《返老还童》舞台版作为首个项目制工作室试点,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会议隨后高效地审议了年终考核与新年演出季排期等常规议程。一小时后,张合平宣布散会。

“刚刚的表现,这个!”冯远爭和黄金搭档小刘笑著出门,不吝竖著大拇指夸讚。

刘伊妃捂嘴偷笑,在走廊里还是比较低调:“哈哈!第一次体验这种场合,挺有意思!”

“冯老师一会儿到我家吃饭去?中午准备在家涮火锅,孩子他爸刚刚发信息说已经准备就绪了。”

冯远爭也有段时间没见到路宽了,隨行就市:“火锅可以啊!!这天儿……”

“伊妃!远爭,你们等一下!”两人回头,是张合平从后面赶了上来。

“年轻人腿脚就是利索啊,我才签俩字儿你们都快出大门了!”

冯远爭揶揄:“准备去首富家蹭饭呢,院长你別又临时安排任务啊?”

“瞧你那出息!”张合平玩笑了一句,旋即看向小刘,“伊妃啊,有个事情我实在推脱不过,想来想去还是跟你说一声。”

小刘点头:“您说。”

“我要迴避不?”冯远爭笑道。

“又不是什么国家机密,待著吧!”张合平摆摆手,“上面有领导托我先跟你提一下,但是你得自己考虑啊这事儿。”

“况且就算不是我说,你过两天去北平文联开会,也会有人找你说道的。”

冯远爭嗤笑:“不是,您倒是说啊!讲相声呢!”

“皇帝不急你急什么?”张合平笑骂了一句,旋即正色道:“伊妃啊,今年春晚考不考虑参加一下?”

“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美利坚警探:从美剧菜鸟老警开始

默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