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刘主任履新立威(感谢大佬【我儿子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608章 刘主任履新立威(感谢大佬【我儿子是二蛋】上盟)
2010年11月11號,註定將成为影响中国网际网路、电影业的一座分水岭,深深地烙印在內地商业史册上。
这一天发生的几件大事各自独立,却共同定义了一个时代的转向。
企鹅在经歷了连番舆论波折的巨大衝击后受益於问界的四两拨千斤,算是走出了泥潭。
掌门人也痛定思痛,在感慨问界的格局气象的同时,从过去的封闭、模仿与內部竞爭,开始艰难地转向开放、共生与生態共建。这是一个巨头的自我革命宣言;
万噠在面上成为了第三个响应行业领袖问界提出的负面清单企业,但王四聪的归来,也给王建林明明白白地传达了一个好消息,也许会叫路老板也大吃一惊的好消息。
他们的目標,似乎不完全、或者不止是amc。
然而最深刻地改变歷史轨跡、真正赋予这一天以里程碑意义的,依然是问界掀起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区文化战爭。
路宽以问界为主导,以主动关闭、停业整顿其旗下80余家位於某地区的影院为代价,成功反制,杀马放血,震慑业界。
这场文化战爭的意义也远不止於击垮一个对手,而是从某个角度上重塑了整个华语电影和文化產业的规则与秩序。
从此以后,金马被从根本上抽离了它赖以生存的“大中华区”市场根基和文化语境,被彻底边缘化为一个区域性奖项,影响力与权威性一落千丈,再也无法代表华语电影的最高殿堂。
只要问界和路宽的实力与威望存在一天,这个有著近50年歷史、从当初的华语电影最高殿堂彻底沦为氯蛙工具的电影文化平台,只会眼睁睁地看著自己逐渐失血,一直到死亡。
而带来这一切改变的问界,就像他的灵魂人物路宽一样,算是刚刚走到而立之年。
问界的未来会怎样?它的未来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但可以预见的是,这艘已然成型的文化航母將继续整合內容、科技与渠道,影响力从电影延伸至更广阔的泛娱乐领域,形成一个自我循环、不断扩张的生態星系。
它的规模与力量將也许远超今日之想像,成为真正意义上覆盖华人世界、和全球娱乐文化生活方方面面、定义行业標准的巨无霸。
別的不说,后世世界娱乐文化公司中,市值超过迪士尼占据首位的奈飞,现在就在穿越者手中,才刚刚依靠著自製剧《太平书》和《纸牌屋》开始发力。
相比之下,金马的命运已然註定。
它就像一艘被抽乾了压舱水、又失去了最大风帆的旧船,只能在日益缩小的港湾里打转。
隨著问界主导的新秩序日益巩固,所有不想和它同归於尽的电影人、资本和作品將彻底与其切割。
它会眼睁睁看著自己赖以成名的星光逐渐黯淡,赞助商撤离,关注度归零,最终从“华语电影最高殿堂”的神坛跌落,沦为一个小圈子的自娱自乐,直至在无人问津中悄然沉没,成为歷史教科书上一个令人唏嘘的脚註。
而对於有著严重立场问题且不加掩饰、或两面三刀的艺人,无论是现在已经暴露的,还是三年多以后香江即將出现的,都要开始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
要么彻底退出华语电影和娱乐业,也许还可以躲在大中华区的某个角落里牢骚两句,譬如已经退圈的黄球生;
要么就夹起尾巴做人,无论你心里是怎么想,在面上装也也把自己装成一个立场正確的从业者。
这对很多心怀叵测,准备吃二皮脸饭的艺人形成了极强的威慑,甚至从侧面推动了行业变革——
据说近期的剧组试镜和合同签订,已经把立场问题写进约束条款,如果出现因为艺人出现“毒操作”而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剧组有权採取包括索赔在內的一切措施追究责任。
而对於2011年即將举办第一届的北平电影节而言,这就是一个歷史性的机遇了。
在问界不惜代价营造的势能下,北影节可以迅速填补金马退场后留下的评奖权力真空,顺势崛起为华语电影圈毋庸置疑的新標杆、新中心和国际交流的主渠道。
它匯聚了最优质的资源、最顶尖的影片和最具影响力的华语电影人,將成为体现中国电影文化自信和產业实力的核心平台。
一旦北影节用五年、十年崛起为亚洲甚至世界的主要电影交易市场、甚至不需要是艺术中心,对这座城市而言也是另一个评价维度的飞跃。
2008年的奥运会毕竟只有一届,只能让这么多人看到北平,但每年都会举办、匯聚全世界的星光的电影节呢?
它將彻底摆脱“古老帝都”或“政治中心”的单一脸谱,蜕变为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底蕴与活力並存的全球创意之都。
如同巴黎之於时装、米兰之於设计,北平將成为世界电影文化日历上不可或缺的一站,吸引全球最顶尖的电影人才、资本和创意在此匯聚、碰撞。
这种文化首都的桂冠带来的国际声望、高端旅游、创意產业集聚效应,將远超任何一场体育盛会,成为驱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內核。
对於中国的全球形象而言也是一次极其成功的“魅力攻势”。
一个成功、开放、专业的北影节,將成为中国和平发展、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最生动註脚。
它將向世界展示一个包容、现代、充满文化创造力的中国,有效软化外界因经济崛起带来的焦虑和刻板印象。
通过电影这一世界性语言,中国的故事、中国的价值观得以更柔和、更有效地触达全球民眾,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文化亲和力与话语权。
届时,谁都不会忘记,是他带来了这一切。
这场文化战爭似乎陷入了中场休息,但即便问界和某地区文化部门都不再动作,这场烧天野火的余温也足够炽热。
11月15號,微博上又喜大普奔地转载著一则新闻。
海外某地区街头,並未因为初冬的微寒而沉寂,近两千名问界嘉禾影城的本地员工及其家属,高举著“我要工作!我要吃饭!”、“正智打压,百姓埋单!”、“拒绝失业,生存无罪!”的標语,聚集在主管文化事务的部门大楼前,情绪激动。
这场面在当地的社运生態中並不算罕见。
如同往年因为某些原因导致香蕉、菠萝等农產品滯销时都会发生的抗议和游行一样,这在海外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但此次的导火索直接指向了当局文化部门对问界的刻意打压,抗议的核心诉求也明確而尖锐:
正是由於他们不顾现实的强硬操作激怒了问界这样的巨头,导致后者准备全面关停其当地的80余家影院,这將直接导致超过1800个家庭瞬间失去经济来源。
员工们怒吼:“我们不要什么狗屁金马银马,只要一份养家餬口的工作!”
更让当地文化部门焦头烂额的是问界的“无耻之尤”:
一方面组织的法律团队已就“行政刁难”等事由提起一连串行政诉讼,利用当地冗长的司法程序进行拖延和牵制;
另一方面对80多家影院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消极运营態度。
不投入新片源,不进行必要维护,仅维持最低限度的运营,使其如同80多块散发著衰败气息的“文化烂疮”遍布全岛,既无法创造税收和就业,又成为当局治理无能、损害民生的活生生证据,持续刺痛著公眾的神经。
正如国內微博大v们的评论:
这种“官司照打,半死不活”的状態让对方陷入了两难境地。
如果强行接管或逼其彻底关门,將坐实正智迫害的指控,进一步激化民怨;
若放任不管,这些日渐破败的影城就如同贴在脸上撕不掉的膏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决策的失误和带来的恶果。
问界这步棋,可谓將商业与政治的反击完美地嵌入了岛內独特的社会生態之中,让对手进退维谷。
有一首歌唱得好:
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11月月18號,內地贺岁档正式开打。
陈开歌的《赵氏孤儿》吹响了战斗的第一声號角,首日票房斩获3200万左右,远超上一世的成绩。
就在华语电影业界纷纷转入贺岁档的节奏,开始预测今年已经破百亿的国內票房將在下面的两个月里狂飆突进到一个什么数字时,被全网嘲讽了近来一个月的破马终於扛不住压力,发布了一则公告。
毕竟在某处仍旧是可以在议会和立法院撒泼打架的,现在在台上的搞得唯一的文化平台和华语传统势力式微、破產,再加上1800多人的失业抗议被另一方捉住了痛脚,年关將至,能叫你快活才怪呢!
选择这个时间点,也是因为再过两天就是原本的开幕式,而现在连固守本土的十几部电影都开始犹豫了。
这会儿的金马颇有些擬人化的低调和失落:
经本执委会审慎决议,我们沉痛地宣布第五十三届金马颁奖典礼將暂停举办。
近期,外部环境的急剧变迁与內部共识的不足为活动的筹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值此行业变革的关键时刻,我们深知需要一段静默的沉淀期,以进行深刻的自省与全面的审视。
我们將广泛倾听各界声音,力求在奖项定位、机製革新与未来方向上精益求精,並承诺以更坚实的准备、更开放的胸怀,以及更专业、更具包容性的崭新面貌,在將来重新与所有华语电影人重逢,继续履行我们服务华语电影圈的初心。
此番暂別,非为远离,而是为了更好的回归。
恳请各方给予理解与时间,静候佳音。
“静候你老木啊!”
这是推特上回復和点讚量排名第一的评论,都是年底开始期待休假的內地热心网友翻墙作案。
至此,“金马已死”这个此前口口相传的“夙愿”几乎成为了定局。
在內地贺岁档如火如荼、《太平书》第一季的重复播放量居高不下的当前,这种悽惨的对比尤为鲜明。
而隨著金马奖的黯然退场与问界主导的新秩序確立,这场持续数月的文化战爭终於尘埃落定,为年底的新闻界与评论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话题素材。
各类媒体纷纷从自身立场出发,对此事进行了总结性解读:
《財经》的观点聚焦於“市场基盘决定游戏规则”,分析认为:
金马的溃败根本原因在於其失去了庞大內地市场的支撑,而问界的胜利则彰显了“得內陆市场者得天下”的商业铁律。
此举不仅可能重塑华语电影的投资、发行和评奖体系,更预示著文化產业的竞爭已从產品、渠道升级为“生態圈”与“標准”的竞爭。问界通过此举,为其未来打造覆盖全產业链的巨型文化財团扫清了最大障碍。
《新周刊》等文化评论和知识分子视角的杂谈刊物,探討了“文化中心的迁移与正统的再定义”:
北影节的即將崛起並非简单的位置替代,而是象徵著华语文化价值评判体系的根本性重构。
从过去的“艺术至上”、“国际接轨”导向,转变为更加强调“本土立场”、“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新范式。
金马的衰落,是一个旧时代文化买办和骑墙派的终结,而替代者承载了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化敘事的殷切期望。
而社交媒体与自媒体大v的视角多以玩梗为主:
网友们乐此不疲地製作“金马跌倒,问界吃饱”的表情包,將当初看衰问界的公智言论挖坟打脸。
整个事件被简化和解读为一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现代商战爽剧,路宽和问界被塑造为“为国爭光”的英雄形象。这种敘事极大地满足了网民群体的民族自豪感和情绪宣泄需求。
在这其中,蹭得最专业的当然还要是老胡。
他在这场文化战爭开打之初就坚定、精准地押注了问界,这会儿当然要来一个首尾呼应的年终总结。
壶锡近虽然蹭,但他的新闻视角和敘事向来也新颖有趣:
在人类文明演进至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战爭中,衝突的形式早已超越了硝烟与钢铁的碰撞。
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催生了一种更为精密且杀伤范围更广的武器——金融资本。
它无需航母舰队,仅凭资本流动的转向、信用评级的调降、或是一次精准的做空狙击,便能兵不血刃地令一个经济体震颤甚至崩溃,这是一种基於规则和信心的高级战爭。
那么,当內地的文化巨头问界以一个民营企业的身份去对抗一个地区性的文化行正力量时,除了可能引发摩擦的武力选项,以及问界自身並不具备国家主权级金融影响力的现实下,是否还存在第三条路径?
答案是肯定的。
人类社会除了政治权力、军事权力和金融权力,还存在第四种日益凸显的权力形態:文化权力。
这种权力,並非源於枪炮或金钱的直接威慑,而是根植於敘事能力、价值认同和美学標准的塑造与垄断。它更为隱蔽,也更为持久。
因此,老胡认为,问界此次打的根本不是什么传统的商战或舆论战,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文化权力的降维打击”。
请允许我使用刘慈心先生小说中的这个新概念,据说源自他在北奥开幕式中对路宽导演的核心点火仪式的精彩纷呈,涌现出的灵感(457章)。
这场胜利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今天,文化权力作为一种可流动、可积累、可运作的战略资本,其威力已不可小覷。
谁能掌握文化资本的定价权与流通规则,谁就能在未来的竞爭中占据不败之地。
……
一个標誌性事件的风靡,总会引发旷日持久的討论,但对於主角本身来说,也许早就从这件事情中脱身了。
这些被歷史淘汰的旧物根本不值一哂,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在这个难得的“沉淀期”完成。
比如《水形物语》的中国化剧本和明年年中正式开机前的拍摄准备,对郭帆的《流浪地球》和寧皓《乡村教师》的关注指导;
比如北电和泛亚电影学院的教学任务,这是他像无数大师一样回归校园后的主要工作,虽然课业压力不大;
比如问界子公司中在12月率先上市的智界视频和剥离了支付通的问界商城,其实他也就是个甩手掌柜,主要给即將上市的子公司提供个人ip的加成。
11月22號,《太平书·大风》,也即这部歷史巨作的第二季在横店正式杀青,路宽一家人悠閒自在地从横店行宫返回温榆河府。
由於第一季的空前成功,无数等待第二季的观眾们已经化身疯狂的催更党,连同刘伊妃在推特的粉丝也暴涨到了八百多万,此前她几乎很少运营。
在问界和柳妍主持的《太平书幕后沙龙》的活动中,再一次登上节目的刘伊妃和第二季的导演张黎等人一起,畅谈了这一部的拍摄经过和有趣的幕后故事。
其中,剧组也半官方地確认了和第一季一样边拍边製作后期的第二季,將於春节期间正式开启更新。
而因为剧组磨合和剧本编写速度的加快,第三季的拍摄几乎会在马不停蹄的一周以后,將由第二季导演张黎、会同日苯导演大友启史联合执导。
某种意义来说,是在国內导演的基础上,通过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导演进行碰撞,以期拍出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时代。
这位大友启史是日苯大河剧的资深导演,曾经拍过日版的《三国志》、《秀吉》等各种风格的歷史作品,不过最著名的还是讲述日苯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活动家“坂本龙一”的《龙马传》。
此外,他还是《浪客剑心》的漫改歷史背景电影的导演。
节目中张黎透露的这个联合执导的消息引起了网络热议,赞成反对者兼有之,总导演郑小龙在微博中稍加解释:
对作品本身而言,这是一次歷史敘事的美学碰撞。张黎確保中原歷史的正统与厚重,而大友启史带来大河剧特有的戏剧张力、人物细腻刻画以及对乱世中个人命运的悲悯视角。两者结合,旨在打造一部既有史诗格局、又充满人性温度的“三国”,提升艺术层次。
对国际推广而言,藉助大友启史在日苯及亚洲歷史文化圈的知名度和製作经验,《太平书》在日韩及东南亚市场的传播能够降低文化折扣,使作品天然具备国际化基因,为问界文化的全球传播树立新模式。
最重要的是,《太平书》是面向全世界观眾的作品,需要大友这样的外籍导演来提供对外视角,即外国观眾的口味如何,这有助於將本土导演主导的歷史敘事拍成容易传播的文化素材。
不过绝大多数网友对问界的业务能力还是比较信任的,最关心的问题是第三季的拍摄和上映时间。
这一季会赶在春节前收工,把三国到魏晋时代的冬天戏份拍完,而这段歷史中“大约在冬季”的故事就太多了:
建安十二年冬,刘备顶风冒雪,两次未果后,第三次立於茅草屋外,雪落满肩头,其诚意终於感动诸葛亮出山,隆中对的战略蓝图在冬日肃杀中诞生;
建安十三年冬,赤壁决战前夜,曹军水寨大宴,曹操酒酣之际,手持长槊,立於船头,吟诵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短歌行》;
亦或是公元400年左右的冬天,名士王徽之(子猷)於雪夜兴起,乘小船连夜去拜访好友戴逵,然而到了门前却不入而返,称“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这个场景完美詮释了魏晋名士的率性与风度,雪夜舟行的画面极具美学价值,是第三季编剧们设计主线剧情外体现人文风貌的小彩蛋。
与此同时,在《山楂树之恋》中饰演老三父亲的鲍国安老师也蒞临了这一期的访谈节目,和小刘笑谈起两年前影片拍摄过程中的趣事,也官宣自己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二十年后再演曹操,不过是中老年版。
11月23號,拍摄间歇期的小刘独自来到了人艺。
之前是掛靠演员,来不来的隨意,现在高低是个干部了,还是得做一些必要的工作。
不过有冯远爭这个正队长主持大局,她还是可以最小限度地把时间抽离出行政事务的,往后没有特別事项,也就是需要开会的时候参会,或者自己愿意了再投入某部作品中去。
譬如正在编排的《返老还童》话剧,露西一直是她很喜爱的角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