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608章 鸿都门学

”我並非不知道大汉的局势。”

“也清楚卖官鬻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获得许多利益。”

“但人之行事,要看他行动起来的理由。”

根子坏了,之后繁衍出来的枝叶,自然也称不上好。

当上帝为了表现自己一碗水端平的態度,跑到淮南那里看了看张角的发展后,又来到了洛阳这边摸了摸史道人。

这让这位选择“曲线传道”的道长,忍不住对之诉说起了心里的无奈。

“皇帝的性子,是常人的性子。”

有年轻气盛、胸怀大志,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时候,也有惫懒、逃避,甩手什么都不管,放任一切烂掉的时候。

很多人有的缺点,很多皇帝有的缺点,他身上都有,其中一些还得到了放大。

比如贪財,比如好色。

偏偏对於政治,对於权力,他又传承了刘氏子孙特有的敏锐。

“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多的諫言与匡正,以防他走上错误的道路。”

越聪明机敏的人,如果不能得到纠正,那么一旦他的出发点错了,他的內心怠惰懒散了,那么带来的伤害,也会跟著越发严重。

难道桓帝不够聪慧,不够机敏吗?

但他的才智没有用到正確的道路上,人生的后期也沉迷酒色之中,国家陷入无所谓的內耗,府库亏空的极为严重,使得大汉百年积攒下来的问题,在当时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化。

“如果皇帝用卖官鬻爵获得的钱財,用来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怀抱著中兴的壮志,效仿武帝、光武那样,再將天下清扫一遍,那我怎么会反对呢?”

以继业者的身份,做创业者的事情,更需要轻装上阵。

用不上的瓶瓶罐罐,扔出去的確没什么问题。

就像皇帝自己说的:

那些地方已经变成了世家的形状,朝廷的旨意,顶多在那里得到表面上的执行。

但问题在於,以史道人对皇帝性格的理解,他清楚的知道,那些拍卖官职而获得的巨量钱財,更多的会用於皇帝个人的享受。

也许他会进行一些微不足道的变革,也许他会组建一支保卫皇宫的禁卫,可在做完这些保障自己地位与权力,防止卖官鬻爵,世家寒门日益尖锐的关係,反噬自己的事情后,皇帝基本不会再做其他的了。

因为他没有压力和烦恼,该接著奏乐接著舞了。

“前人之鑑,犹在眼前。”

“为什么还要那样呢?”

史道人跪坐在地上,脑袋微微底下。

何博就问他,“那你延续原本的想法吗?”

史道人顿了顿,隨后点头说道:“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我想要继续尝试。”

“若不能在大汉达成,那在新的朝代,也可以再去做它。”

张角在为了那遥远未来的大同天下做出努力,而他则是选择在这必然还要延续多年的家天下过程中,渗入属於“太平”的理想。

“君主独治一国,想要改变他的心意,又何其艰难呢?”

“而且对於太平大同的理想来说,一个不好又不坏的君主,是很可怕的。”何博对他这样说道。

千秋史册记录过的诸多人事,的確强调过“明君”的作用。

一个强而有力,目光高远,能够凝聚上下之心的领袖,在驱使国家力量走上正道,迅速提升国力这方面,是很巨大的。

不一定要是皇帝,不一定要是大贤良师,但天下人总要有个中枢的核心,有个做事的规矩,才能不变成一团散沙。

只是贤明的领袖太过稀少,家传世袭也好,群推眾选也罢,权力总会诱惑出人內心隱藏的欲望,隨后让一个族群、一个组织、一个国家,走向崩坏。

而一个品质败坏的领导者,作用同样巨大,只是与前者相反罢了。

安帝掌权几年,向上破坏了和帝、邓太后辛苦治理的成果,向下让顺帝这个儿子,为之擦了一辈子的屁股。

由此可见败家子的威力。

可总的来说,好的聚拢人,坏的驱散人,不好不坏,不上不下,最是吊著人。

偶尔贤明,偶尔昏庸的君主,会有人爱他,会有人恨他,最后爭来吵去,国祚宗庙不能保住,其腐朽败坏的痕跡也不能完全清理,新朝建立后,还会有一大批怀念前朝的遗老遗少存在。

“这对国家而言,也是一种消耗吧。”

史道人对此只是沉默。

最后,他才缓缓说道:“长久的安稳是安稳,一时的安稳也是安稳。”

“我知道了。”

何博听了,只是对他说道,“那你继续努力吧!”

隨后,他挥了挥手,转身离去。

邹衍从地上冒出来,看著史道人的位置说:“中原这边的太平道,对这个后生还是颇有怨言的。”

也许是因为孙恩建立过一个国祚六十余的国家,也许是因为大汉长期以来,对太平道实行的隱性歧视,中原这边的道士,总怀抱著莫名的心气,认为自己可以在共和燕国的基础上,做的更多,做的更好。

史道人的曲线传道,让一些道士觉得,他背叛了太平道原定的理想,走上了歪路,背叛了中原道友们的事业。

甚至还吵到过何博的面前一不是所有的道士都可以轻易见到上帝,聆听上帝的教导。

但隨著道门仪轨的完善,道士们“焚表敬天”的操作,也越来越流畅。

当然,考虑到同一时间,会给上帝烧纸打报告的人,也许会有很多,而按照上帝惫懒的性子,能够直达天听的,却没有几个。

於是道门便定下规定,要求焚表之前,要在那黄纸上写清楚自己的身份、籍贯,以及要发送给哪位鬼神,请求其代为递交上帝等等信息。

这样吵架吵的厉害了,也不至於让上帝分不清哪位说了哪句话。

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仪轨,还促进了泰西那边户籍制度的完善。

毕竟不管是罗马,还是夏君夷民的泰西诸国,在此之前,受限於国情,以及一些歷史、风俗影响,在统计全国户口人数一事上,没办法做到像其他地方那样细致。

直到太平道的传播日益广泛,民眾对之愈发追隨信重,泰西诸国才得以实现“编户齐民”的目標。

“无妨。”

“每个人的想法,本来就不会完全相同。”

“一个学派的思想,一旦得到壮大昌盛,那么从其中衍生出新的流派,也是早晚的事情。”

就像孔子一死,儒家当即八分。

墨子一去,墨家也跟著“一气化三清”。

天底下不会有全然一统而万世不改的思想。

世情会改变,人心会改变,学说自然也会跟著改变。

实际上,太平道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还能保持著大体的统一,已经是上帝显灵了。

若没有何博这位实打实的上帝存在,別说西海、新夏和中原这三大家,光是泰西那边,就能在发展几十年內,分裂出好几个派別,然后互相指责其他派为异端,表示自己必须开除其人籍,再烧给上帝审判。

因此,何博也从未因史道人的做法而感到气恼。

他还会去探望一下对方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人在战锤,只想种蘑菇

心能煮书

贫道赵志敬,弟子遍诸天

今天也想吃火锅

加塞就撞,你管这叫驾校教练?

哆啦醒狮

你一个德鲁伊跑去修仙?

白狐不是大叔

亮剑:钢铁雄心

噗噗的熊

星穹列车,我在列车开小店

我就是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