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第322章 是福是祸?(下)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322章 是福是祸?(下)
金穗村的夜空仿佛格外澄澈,一片墨蓝的天幕没有杂质,缀着些疏朗的星子,相得益彰。
月光像一层薄纱铺在草地上,十数顶橄榄绿的帐篷整齐排列,帆布在夜风里偶尔发出轻微的簌簌声,帐篷门帘的缝隙间漏出昏黄的马灯光,在地上映出一小片暖亮的圆斑。
楚瑶半蹲在卡车车厢后方,借着那点光亮清点着最新送来的一批药品。
手上动作不停,指尖在药盒上数数点点,嘴里小声嘀咕着一个个数字,一箱药两遍数下来的数量居然对不上,这让楚瑶感到有点苦恼。
这一晚上下来,她的思绪一直不太集中,总是有一幌没一幌地想起下午发生在高粱地旁的那段对话。
上一世的同一时间,作为一个同样身陷囹圄的人,楚瑶从未想过要成为一个向他人伸出援手的人,毕竟她连自身都难保。那时,她冷眼看着周小贝被她妈妈从村口拽了回去,冷声劝着守在村口的孟呦呦趁早放弃幻想,并笃定道:“她不会回来的。”
可这一次,当她得知周小贝的老师被她妈妈赶跑了那一刻,楚瑶想也没想地跑了出去,想要将人追上,想要替小贝挽回些什么。
楚瑶还没来得及想清楚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她这样做……“你确定这是在帮她吗?你有多确定呢?”这几个问题便接连朝她砸来,直击人心最薄弱的地方,不可避免地对楚瑶造成了触动,砸得她晕头转向,不知所以。
“不要盲目插手他人的人生抉择”,面对这样一个无懈可击的观点,楚瑶几乎找不到任何说辞可以反驳对方。
这时候的楚瑶还没有意识到,之所以搜肠刮肚地想要找到据点去反驳,无非是因为心中已经有了认准的方向。
好比一瓶牛奶和一瓶色素饮料放在你面前,大家都劝你喝牛奶,说它有营养对身体好,你却暗自思忖着,试图找出色素饮料的优点来,左不过是因为心之所向。
直到第三遍点出的数字和前两个没一个对得上,楚瑶重重吐出一口浊气,然后用力晃了晃脑袋,试图将脑中的纷乱尽数驱逐出去。她静下心来蹲在箱子旁,专心致志地开始数第四遍。
待楚瑶将确认无误的数字记在清单册上,合上了药箱盖,正准备去开下一个箱子时,脑子里冷不防冒出这么一句:“你就当我多管闲事吧?”
短暂惊讶了一瞬,楚瑶才反应过来这句话出自谁之口。
“楚瑶,我知道你不太喜欢我?”宾馆的双人房内早已归于黑暗,女孩突然出声打破一室寂静:“不是因为霍青山的关系,而是因为……你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对吗?”
听到声音,楚瑶立刻将手从被子里抽出来,抹去眼角滑落的那一滴泪。
“又或者说,你觉得我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太想当然了,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傲慢?”孟呦呦轻轻追问道。
是的,上一世的楚瑶曾经一度觉得孟呦呦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富家小姐。“她”的身上有一种不谙世事的天真,和一种没被污染过的纯净。这种特质太刺眼,也太残忍,天真得愚蠢,单纯得好笑。
一个没有真正尝过人间疾苦的人不足以去谈世间百态。
但她当然不会承认,更何况是当面向对方承认——我真的觉得你很自以为是!
这时,另一侧的床上传来细微动静,女孩许是翻了个身,侧躺着面向她的方向。“我知道我不该用自己的观念去评判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我也没办法完全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处境。”
“就像上次在金穗村,你跟我说小贝她不会来的,你说你了解她,我想……你可能确实比我更了解她,你们身上可能背负着许多我看不到的东西。
其实我后来也想了很多,如果我只是轻飘飘地喊口号,说你们不该认命,你们得去斗争,得去反抗,一定程度上漠视了你们正在承受的苦痛。”
“那些确实是我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我好像没有资格劝你什么。但是楚瑶……”孟呦呦好像从床上坐了起来,音量随之抬高了些:“压在你身上的东西不会某一天早上你睡醒了,睁开眼就发现它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社会规则也不会自动发生改变。”
“时代会进步的!”这句她咬字格外重,“但前提是得有人站出来做点什么,就算只是为了自己也好,要是只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足够了,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有了第一个人,才会有第二个人,和后面更多的人。霍青山跟我说娜拉出走之后,要么堕落,要么回来,但我想如果换作是我的话,努力试过之后哪怕最后归于堕落,也好过直接认命。
起码我知道了……哦,这条路好像走不通,而不是连这条路长什么样子都没看见过。”
那一晚,楚瑶躺在床上安静地听着女孩讲了一堆似是而非的大道理,中间不时还会穿插着几个所谓她听说的励志故事,楚瑶一度怀疑其中大半是她自己编出来唬人的,总之各种东拉西扯,没有边际可言。
尽管这个女孩同她交集甚浅,并不了解她正在面对的是什么,尽管她全程没有出声搭腔,连句敷衍的“嗯”都没有回应,若是大多数人可能讲着讲着察觉到没劲儿,就会及时收住。
但孟呦呦愣是劲头十足,叽里呱啦不嫌累,没人搭理也不觉得是在自讨无趣,像是要把自己能绞尽脑汁想到的全部内容都一股脑讲了出来,讲给她听,生怕遗漏了什么。
“她”一向不是“大多数人”,楚瑶想。
从她嘴里说出来的那些话,有的乍一听,楚瑶当下只觉得幼稚又不切实际。可过了许久之后蓦然想起时,才发现自己把它们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入睡前,孟呦呦问了她最后一个问题:“楚瑶,我今晚说的这些,之前应该没人跟你说过吧?”
“正是因为你足够了解小贝,所以你们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自然你们的想法也大致相似。而我不够了解她,所以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我只想把我看见的东西也告诉她而已。”
我只是是怕没有一个人跟你们说这些,万一呢?万一有用呢?孟呦呦在心中默默地嘀咕道。
没等她回答,更有可能是因为女孩对她会做出回答这件事不抱有期待,下一秒孟呦呦紧接着道:“晚安。”
楚瑶慢慢放下了手中登记药品的笔册,坐在箱子上开始认真地思考起了:如果是“她”的话,“她”会怎样做呢?
其实说不出一个确切的原因来,楚瑶就是觉得“她”一定不会放弃,不会就此罢休,不会袖手旁观。
万千迥异的生命境况,犹如无形的匠人,将个体雕琢成截然不同的形态,烙印下的思维底色也判然有别。
有的人思虑周全,对客观的现实规则抱有充足的敬畏之心;行事有主见,但不冒失,分寸拿捏适度;心怀善意,但不泛滥,持有原则,量力而行。
而有的人则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拥护者,明知前路艰难,仍旧不计后果、横冲直撞,偏要不自量力试上一试,但你莫名相信她能创造奇迹。
如果已知一件事情未来有99%失败的概率,大多数人都会理智地选择放弃。但总会有那么几个人盯着那1%的微小希望,继续闷头奋力拼搏。
楚瑶无法站在一个所谓看客的角度,去评判这两者孰优孰劣?谁对谁错?但其实她隐隐察觉到了在不知不觉中,心中的那杆天平渐渐偏向了后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