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章

梅晓歌、吕青山和乔胜利每人都拿起一本翻看。乔胜利三五下很快就翻完了一本,吕青山倒是一页一页翻,但也只是看了个大概。只有梅晓歌逐条查看,非常仔细。

油坊老板在一边抱怨道:“从我媳妇嫁过来就开始记账,每年的流水都在上面。”

老板媳妇板着脸在一旁说:“我们也没说今年的。你们往前翻,每年都是一百多万元的利润。”

“以前,你给他们看过吗?”吕青山问道。

“不敢!”老板媳妇的态度相当不客气,“他们上次来的是些什么人,那是流氓还是干部?就差拿棍子打人了,谁敢往外拿?拿出来再让撕烂了。”

吕青山顿了一下,看着账本上的数字问:“现在打油的人还这么多吗?”

不等油坊老板答话,他媳妇又抢着说:“左邻右舍,吕书记你可以自己去问。我们不贪心,多的便宜绝对不占,按标准补偿是政策,我们就要补偿实际利润的标准。”

此时,一直默默埋头于账本的梅晓歌突然问了一句:“从哪里进的原料?”

这次油坊老板都不敢说话了,直接看向了媳妇。

“去农户家里收啊。”油坊老板媳妇答得理直气壮。

“那你这利润可太稳定了。”梅晓歌说着把账本递到吕青山面前,接着问道:“收生的价格,每年没有波动吗?”

接过账本的吕青山立刻反应了过来:“去年旱,大前年涝,生的价格起落很大,你们的油钱不涨吗?不好意思给街坊涨价,还是有其他的原料做替补?别的是什么,胡麻油,还是菜籽油?光明县还没有玉米油吧?”

油坊老板夫妇一下子被问住了。一旁的乔胜利把账本一合,顺水推舟地开玩笑说:“我也想跟着你们学习学习,利润这么高,等哪天退休,我也开个油坊。”

眼见着把戏被戳穿,油坊老板媳妇立刻急了:“我公公婆婆在这忙了一辈子,县城里哪口锅里没放过我家的油?反正账本都在这里,该补偿的为什么不给补,书记和县长也不能欺负人,是不是?”

见媳妇使了眼色,油坊老板也赶紧附和着:“那不能!”

而真相大白让吕青山松了口气,他把杯子里的水喝掉,起身说道:“道理不好讲,补偿款数目也不好讲,那今天就先到这里?”

拆旧自然就要建新,就在吕青山和梅晓歌在拆迁现场啃“硬骨头”的时候,县委副书记艾鲜枝把郑三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她端详着眼前的一份商业地产规划图,指着一块中心区域问道:“上次好像不是这样的。这片空地是要建什么?”

郑三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认真地汇报说:“光明文化广场。青山书记总在讲情怀,我们也要讲点政治。县里要搞什么大型活动,比如美食节、安全日、创文创卫、摔跤比赛、招商引资大会,全都可以用。夜里不管是广场舞还是网红直播,也都随他们。”

艾鲜枝抬头看了郑三一眼:“人越聚越多,商业上你也不亏。”

“亏,咱也不怕。”郑三笑着说,“人生有些事情,不能总盯着钱。您的名言嘛。”

艾鲜枝没接这个茬,又问道:“安置房二期进度怎么样?”

“争取月底交工,但电梯可能要晚个把月。对书记不能撒谎,实话实说。”

艾鲜枝抬头盯着郑三问道:“具体晚多久?”

“两个半月,最多。”

郑三笃定的眼神让艾鲜枝稍稍放松了一些,她把商业地产规划图合上,缓缓说道:“旧城改造这种事情就是要形成合力。县里有多使劲,你也看见了,大家都要配合好。很多事情都是拖来拖去,一来二去就拖黄了。要快,也得保证质量,不能出事是大原则。”

郑三往前探了探身子:“以脑袋担保。我是本地人,我爷爷还埋在鹿泉乡,不能让亲戚们戳着脸骂祖宗呀。”

和去的时候不同,从拆迁现场出来后,吕青山和梅晓歌没有再坐同一辆车,而是分别和自己的办公室主任坐在了一起。

吕青山这边没等上车,就给身边的徐泳涛布置了两件事:“这一片都是妇女当家,让艾鲜枝书记迅速组织一批妇女干部顶上来;另外,油坊老板看着窝囊,其实鬼得很,让税务局查查他的税收情况,看看对不对得上。”

徐泳涛跟在吕青山身旁,边应声边点头。乔胜利则在身后不停地说:“这主意好!”

另一边,梅晓歌没安排什么事情,但是事情会自己找他。刚上车,范太平接了个电话。挂断电话,他对梅晓歌说:“郑三,县里的一个企业家,拆迁后这一片的商业计划是他做的。有些对接政府的工作,想当面给县长汇报一下。”

梅晓歌点点头:“我知道他,马市长提过。县里的支柱企业也是他的吧?”

“东亚能源集团,税收大户。”

“可以啊,回头找个时间吧。”

“他现在正好在大院,看您方不方便。”

一听这话,梅晓歌笑了:“都这么正好了,还有什么不方便的?”

联络员小周把郑三领进来的时候,梅晓歌正在专注地看着那份招商引资新项目意向协议。小周刚介绍完,郑三便抢上一步,双手握住了梅晓歌的手:“幸会县长,我是东亚能源集团郑贵平。”

梅晓歌的心情也不错,待小周倒完茶出去之后,他指着刚刚翻看过的协议笑呵呵地说:“我刚来就收到这么大的礼,雪中送炭,我得谢谢你啊。”

“不敢不敢!”郑三刚坐到梅晓歌的对面,一听这话马上躬身说道,“我哪有这本事,都是顺水推舟,沾光的事。说是投资,其实都是投人,太钢集团知道县长以前的口碑,抢着要来,推都推不掉。”

“那你也是媒婆啊。”梅晓歌的笑容始终未减,“我看框架都没什么问题,新娘子什么时候嫁过来啊?”

郑三拍了拍口袋:“进门之前,我又给杨总打了个电话,协议随时可以签,看县长要求是这个月底,还是下个月初,对方听咱们的。”

“你和杨总关系很熟是吧?”

“业务往来几十年,不是朋友也成朋友了。”郑三说着忽然想到了什么,抬头看着梅晓歌说,“和县长汇报一下,他高中三年就是在九原县读的,九原一中,和您是校友啊。”

“这么巧?他哪一届的?”

“他是76届的,比您大两届。高三对高一,您可能不记得他,但他对您很有印象。”

“学长还记得住一个默默无闻的学弟?”

“他是住校生,宿舍正对着操场,您风雨无阻,每天晨跑,这是全学校出了名的。”

郑三的这句话让梅晓歌有点意外,他略一沉思,似有些感慨地说道:“还真是啊。我现在还在晨跑呐。你这样,签约的时候把杨总请过来,我得和他好好叙叙旧。”

“我来组织。”郑三马上张罗起来,“咱们去县体育场旁边那家小饭馆,环境一般,但是好吃,砂锅面一绝。厨子就是从九原县来的。”

“你这是活地图啊,以后还得多导导游。”

郑三顺着梅晓歌的话一起笑了起来,同时手里也没闲着,他迅速打开了微信二维码,然后边说边把手机捧到了梅晓歌面前:“要是方便,我能和县长加个微信吗?”

加了好友真能成为好友吗?郑三不知道,不过他相信事在人为,从县长办公室里出来后,他先给手下打了个电话,让他马上去买一双41码的跑步鞋。待回到车上,他调出一条早已编辑好的微信,给梅晓歌发了过去:“县长丰神俊朗,谦谦君子。掌舵光明,百姓之幸。郑三(郑贵平)翘首以待县长有空莅临东亚能源集团指导工作。”

梅晓歌看着这条微信,又看看桌上的招商协议,默默地熄灭了手机屏幕。

林志为没想到,刚来第一天就要加班。

棚户区改造进度协调会如今成了县委大院每天的例会,而且是下班时间后的例会。林志为和袁浩负责会务,俩人站在后门外侧,一边听着里面的动静,一边小声聊着。

“天天开会,这么晚还加班,为什么拆迁要这么急?”林志为不解地问。

袁浩往里面瞟了一眼,把声音又压低了一档说:“县里没钱了,绩效工资都欠着。以前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现在墙也快塌啦。假数据的事一出,全省都在盯着光明县,环境整改也来查,关了一半的厂子,再不抓紧,咱俩的工资也发不出来了。”

“这么要命?”这话让林志为吃了一惊。

“所以得输血呀。土地出让金加上其他税收,房地产开发,增加就业。有了钱,随便你修路,搞开发,县里和老百姓都得利。懂了吗?你和那些钉子户一样迷糊。”

外边的小会嘁嘁喳喳不断,里面的大会却没人吭声。每个参会者的跟前都摆着一份郑三白天曾给艾鲜枝汇报过的地产商业协议。主持会议的吕青山看完协议,见没人吭声,便率先说道:“智慧城市的想法是好的,框架协议原则上也可行,但是要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也想像北京、深圳一样搞不夜城,有没有那么多钱?细节再推敲推敲。各个网格干部说说今天的拆迁进度吧,拣重要的,乔胜利?”

第一个被点名,乔胜利早预料到了。他抬头看向吕青山,十拿九稳地汇报道:“今天计划签署十一户,实际完成七户,还有四户没有同意。除了老邱和开油坊的没把握,剩下的明天应该没大问题。”

编得这么圆的说辞,还是被吕青山抓住了把柄:“没把握的怎么办?明天晚上继续讨论么?”

乔胜利没词了,脑门上很快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好在吕青山并未揪着不放,他把目光投向别处,让其他的网格干部继续汇报。如此转了一圈,话筒来到了艾鲜枝的面前。她提前清了清嗓子,提高声调说:“青山书记天没亮就出去了,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说实话,我都有点心疼他。拆迁历来就是‘老大’难的问题。不管县城还是很多村镇,有些地方的最高执政机构,不是村‘两委’,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有的老人搬个马扎往门口一坐,每一寸土地都要政府掏钱。”

见一旁的妇联主席祁美萍在本子上刷刷地写着会议记录,艾鲜枝皱了皱眉说:“别记了,这些话怎么好记?”然后转向大家接着说道,“我们可以参考一下隔壁九原县是怎么做的。一碗水端平,一鼓作气,5%的硬骨架,95%的精力啃下来,其他人就‘一马平川’。很多人不怕吃亏,就怕邻居多占了便宜,就是这么个心态。所以就要拖着,就要等等看,拖来拖去,稀里糊涂成了钉子户。”

此时,艾鲜枝又把目光投向了后面一排列席的女干部:“青山书记很敏感,他发现很多家庭都是妇女当家,所以今天挑了一些女同志,把以前那些凶神恶煞的男干部换一换。妇联带个头,反正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一共就这么多根,都得啃下来。”

艾鲜枝机关枪似的发言,字字句句都灌进了林志为的耳朵里。直到她讲完,林志为才敢缓一口气,对袁浩感慨道:“艾书记说话挺厉害的。”

袁浩撇撇嘴:“得理不饶人,逮着问题能骂死人,大院里的野猫都躲着她走。我是天天都烧香,千万别给她当联络员。”

“她没固定联络员吗?”

“县委办给她前后换了六个,最多两个月就不满意了。挑刺,接着换,搞不好下一个就得是我了。”想到此,袁浩禁不住一脸苦相。

会议室里,轮到梅晓歌发言了。见下面的人被艾鲜枝的气势振住了,梅晓歌刻意调整了讲话的情绪,尽量温和自然。不过语气缓和不代表和稀泥,他一张口就切中了拆迁工作的要害,并且条理明晰地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入手点。

“我以前在覃县的时候也搞过一次拆迁。今天只说一点经验,一切以吕书记等会儿说的为准。现在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具体分析很重要。划片区里人员的构成,家庭成员的年龄、性格、身份,家里谁说了算,在外地有没有亲戚,不愿意搬迁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哪些是为了钱,哪些是故土难离,哪些是受人挑唆,包括几个闹事的带头者,他们的真正诉求是什么,表面诉求是什么,背后的诉求又是什么,还有那些不出面、不上访,甚至没有在这里居住,但是一直在出主意,躲在背后的人,他们的诉求又是什么、是不愿意平坟,还是真的拔刀相助、哪些人家里有机关干部的亲戚可以劝说,哪些人本身就是干部,相互之间有没有利益,有没有通风报信。”

梅晓歌的发言引得很多参会人的认同,连门口的林志为也禁不住频频点头。不过他突然想起一件事,转而问袁浩:“主任通知我布置会议室的时候,说一会儿开个小会。可这会上说的都不是小事啊,难不成大会说小事,小会说大事?”

袁浩赞同地点点头:“人多的会议不重要,重要的会议人都不多。解决小问题要开大会,解决大问题要开小会。这都是规矩。”

“发言顺序呢?”林志为追问道,“到哪都是职务最低的先说,对吧?”

“书记肯定要最后表态。大小事,具体分管的领导都要先拿出一个详细方案,一级一级表态,最后拍板的几条通常都是前面分管领导的建议。一般情况都会同意,但是要换几个词,重新阐述一下。”

“为什么要换词?”

“你说为什么,显得有水平呀。”

和袁浩预料的一样,梅晓歌讲完,便是吕青山总结发言了。

“梅县长是学数学的,用数学的方法先分解,然后像解方程式一样挨个去解题,找到重点题型,挨家挨户去做工作,摸清楚这些人在想什么、盼什么,讲理讲情还是讲义。每个县领导都要下沉,进度还是慢了,要快。老百姓不会管什么意义重大,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东西被拆掉了,房子被拆了,铺子被拆了,时间越久,矛盾就会越来越多。大多数其实都是支持拆迁的,住着漏雨漏风的地方,换一个新房子,绝大多数人都会去,漫天要价的只是极少数的人。一步慢,就会步步慢,所以要快速解决。”

说到这里,吕青山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时钟,已经八点多了。他继续说:“天天加班,说明有两个问题。第一,工作效率有问题。第二,工作方法有问题。我也不想总加班,加得干部哇哇叫。每天都开调度会,除了对进度心里有数,实际上是解决思想问题,不是解决细节问题。这个细节问题开会是解决不了的,要下去解决。真正认识到位了,目的就达到了。说几句关起门来的话——”

此话一出,刚才一直在埋头记录的梅晓歌心领神会地放下了笔。其他人见状,也赶紧收笔合本,把目光都投向了吕青山。

吕青山调整了一下语调,接着说:“县财政现阶段的问题很大,大到我晚上做梦,在梦里都不知道怎么解决。说句难听的,财政收入都不够还债打饥荒。环保问题现在都是要命的,县里关停的厂子现在很多还没敢让他们开,老百姓要吃饭,咱们这些人也要吃饭,税收问题、数据问题——总之一句话,拆迁大事迫在眉睫。搞好了一盘棋全能活,搞不好就吊死在这了,县里需要这笔钱救命。棚户区改造成功就是把椅子,咱们好歹能坐上去歇会。没这把椅子,在座的都得累死。县长说的办法很好,艾书记也做了部署,我再补充一点,继续细分网格责任,四套班子一家一户领任务,立军令状,我带头。”

这些内部的话,吕青山讲得语气坚决,声音却很低。林志为和袁浩在外面都听不太清。不过,他俩也没心思听这些与己无关的内容,县委大院里的生存法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潜规则,你听说过什么?说说看。”袁浩有点神秘地问道。

“县委办主任和县长不能走得太近,政府办主任和书记也得保持距离,对吗?”

林志为的回答让袁浩嗤之以鼻:“你还没当政府办主任之前,先不用操心这么高端的问题。先管好自己,找个机会,跟对领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三体前传:球状闪电

刘慈欣

弹弓神警(全集)

常书欣

鱼叔讲故事:天生仙胎

一只鱼的传说

灿烂(电视剧《追光的日子》小说版)

赵夏盈

天才命师

六阴朝阳

雾锁长河

顾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