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所以苏默声的打算是在这些人中,找一个对国民政府强烈不满的专家,让其去看一看希望所在的地方——李代桃僵的同时,还将一位经济方面的专家输入解放区。
但……
问题来了,苏默声在心中列出了整整八个名字,这些人在努力纠偏失败后纵然是绝望,也没有选择随大流的同流合污。
他们的操守、他们的能力,都是苏默声信任的。
整整八个人,他觉得哪一个都适合,可又觉得放弃哪一个,都是可耻的浪费!
那么,能不能让他们都去解放区?
苏默声被自己的想法惊到了,可反复衡量以后,又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结局。
这些人一身的才华和抱负,却在国民政府经济部这一摊污泥之中被如弃敝履的闲置、浪费,让他们去解放区去看希望,去解放区为一个崭新的中国而奋斗,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这也符合“青松”撤离前的“疯狂”,知道袁农被捕、知道特务在调查自己,暴露在即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马上撤离?就是为了在撤离时候带走这么多人!】
苏默声说服了自己后,闭目思索起来上级是否会同意自己这般“疯狂”的想法。
【不管如何,先找她说一说我的想法——如果反对,再做抉择!】
于是,在分别了七个小时后,苏默声重新找上了柴莹。
……
听完了苏默声的计划后,柴莹突然间明白了一件事:
为什么自己勉强才认可的计划,苏默声的关注点却是别的同志是否会被波及——她之前一直认为苏默声是因为服从命令,心里有疑惑也没有问出来。
现在她明白了,合着对方其实跟张安平是一类人啊!
苏默声见柴莹一直沉默,以为对方不同意,只是不好拒绝正在思索措辞,他叹息一声,道:
“组织上大概是有别的考虑,是我唐突了。实在不行,就选这位专家吧。”
“默声同志——”
柴莹摇头:“你的计划补充的很好——我们毕竟不熟悉经济部内的情况,相反,你格外熟悉经济部,这个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我是持赞成态度的。”
“但是,这事我还需要回去商量一下,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计划一定会通过的。”
她在心里补充:
以安平同志的性子,只要你认为搬空经济部的人才可行,他一定会想办法做到的!
苏默声的眼睛亮了起来:
“那需要我做什么?”
“你安心的等待着吧!”柴莹带着笑意说:“我觉得你更要担心一件事——”
“上级,大概是不会同意让你出面的,这件事,会由其他同志来完成!”
苏默声也笑了起来。
事实证明柴莹对张安平看的非常之精准!
当这件事柴莹通过曾墨怡报告给了张安平后,张安平不由在卧室里踱步起来。
很妙啊!
他确实是不熟悉经济部的情况,没敢做出这么大胆的计划,但既然青松建议如此,他不仅要从善如流,而且……
“墨怡,你要记一下——以后提醒我要注重对重点人才的保护!”
曾墨怡虽然不解,但还是点头表示自己记下来了。
张安平继续踱步,他之前一直想的是在未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大溃败时候如何保护城市重要工厂,想的是如何反制国民党遗留的特务问题,对于人才的保护他想过,但目光却聚焦在物理专家方面。
经济部这边苏默声的建议,让张安平意识到了自己疏忽的地方——人才,不仅仅是顶尖的那一些,各方面的人才,对于未来的新中国都非常的重要,人才保护计划,得趁早提上案头。
等三大战役打完,那时候国民政府已经开始考虑最后的退路了,那时候估计国民政府也会注意到人才的管控,等那个时候再进行相应的反制行动,可就是后发制人了!
【这是个好机会——借着经济部八名专家撤离之事,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向上级汇报,成立一个专门的情报组,牵头协调这方面的事。】
心中下了决定后,张安平思索起手头的事:
苏默声虽然建议的是请走八名经济方面的专家,但如果说动这些人,要护送走的人一定会更多——如何操作?
张安平思索着,目光逐渐亮了起来。
毛仁凤酷爱摘桃子,话说……摘别人“种熟”的桃子,确实……很有趣呦。
……
党通局和保密局,这俩机构在“爷爷辈”的时候,就不对付。
在“父亲辈”的时候,甚至还出现过军统特务活埋中统特务的事。
现在关系虽然缓和了,甚至还出现了为避免“两局继续对立而互换干部”的事,但争执、冲突可不会因此而中止。
就拿两家这一次古怪的合作而言,谁都想主导,最后闹来闹去,两家成立了联合指挥部,由沈最和代表党通局的苏默声,共同任指挥。
这种现象,俗称一族两家主。
此时,两家的联席会议正在召开。
“我觉得经济部中共党的渗透非常严重——”一名奉命在经济部卧底的保密局特务率先发言:
“我们到经济部工作了这几天的时间里,就收集了拢共七十八条蔑视党国的言论,更是涉及到十四人之多。”
说完之后,他很“顺便”的抨击了一下友军:
“真不知道号称无孔不入的党通局,到底是怎么监察经济部的!”
党通局这边的特务心里那叫一个苦啊。
真以为我们收集不到类似的言论吗?
扯淡!
我们不仅收集到了,还抓了人!
可是,有用吗?
知道什么是捅马蜂窝吗?
抓一个,捅出来了一堆有权有势的大佬,人是半个小时前抓的,还没抓进党通局,放人的命令就来了——这些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一个看上去的穷酸秀才,一转眼就能拎出一尊惹不起的大佛啊。
关键是穷酸秀才还对大佛不屑一顾!
沈最敲了敲桌子,警告的看了眼说话的特务:“现在是两局合作,我不希望还听到类似的说辞——”
“另外,我要的是疑似青松的可疑分子,不是蔑视党国的言论者!”
立马有特务站起来回答:“处座,这些人都有可能是青松。”
有党通局的特务立刻反驳:“青松是地下党的重要卧底,他不会傻乎乎的表现这么明显——”说完,还一语双关道:
“这样的话,就太不专业了!”
保密局这边有特务冷笑:
“我们对青松真实的身份做过两个猜想,第一,他是共党出身、是专业的特工,只是伪装成专业的官僚,这种人不会像这位同行说的这般不专业。”
“但还有另一个可能,青松的真实身份就是经济方面的专家,这类专家在经济部中很多,共党如果将其策反的话并冠以青松代号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对方既然不是专业的特工出身,那么,他未尝就不会在日常中表现出本身的倾向。”
党通局这边的特务不忿的想要反驳,但却被苏默声制止,虽然对方不服气苏默声,可考虑到苏默声跟叶修峰的关系,只好乖乖闭嘴。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苏默声道:“但这位小兄弟刚刚说这些言论涉及十四人之多——这怎么查?总不能把人都给抓起来吧!”
他对沈最说:“沈处长,经济部里一些学者型的官员,他们背后的关系网很复杂,牵一发动全身,可不能这么做。”
沈最闻言皱眉,现在最好的方式是撬开袁农的嘴,但关键是……撬不开啊!
这时候有人建议:
“不如我们组织一次旅游活动——把这些可疑人员悉数集合起来,利用旅游的空档进行缜密的调查,只要他露出蛛丝马迹,那他……”
沈最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
沈最望向苏默声:“苏先生你觉得呢?”
苏默声没有反对:“可以,不过……人选问题我觉得可以再考虑一下。”
沈最答应下来:“嗯,人选确实要考虑一下,毕竟我们的精力有限,这样吧,我们双方回去各出具一个名单,然后根据名单的重合,考量一下人选问题。”
其实这时候的苏默声心里是很“茫然”的,按照他的想法,这时候就应该低调,可之前跟柴莹沟通的时候,柴莹叮嘱他不要反对“组队旅游”的建议。
这让他迷茫,柴莹那边,不会是想借旅游的机会将人带走吧?
开玩笑,到时候的旅游活动,肯定连服务人员都是保密局和党通局的特务伪装的,怎么可能将人带走?
大变活人?
苏默声不知道的是,曾经有人做了和他一样的事——将刺杀自己的狙击枪,自己带进了日本人的地盘。
那个人叫,姜思安。
而这一次,苏默声就是那个“倒霉蛋”。(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