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当然是抓俘虏了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但是,后世的人不一样啊!
然而,有的时候,哪怕他是皇帝,也不是他想怎么样,就会怎么样的!
年三十的年夜饭上,这几个人聚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说来年的这些事情。
徐达听了,便回答他女婿道:“那就从保定,或者山西那边抽调吧。修筑北地边墙,也是北地百姓利害相关之事,他们自然是会出大力的。”
对这次的封赏,也赶在年前就传到了北平这边,可以说,全军上下,皆大欢喜。
他的这个话,算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了!
徐达不说,朱棣本身就领着大明水师,自然知道水师的战力如何,海上机动如何!而蓝玉,就因为比试输了,也去朱棣的水师当了几年将领过。
不过话也说回来,就这个年代,从北平回南京一趟,太远了!垃圾的交通,想念后世的高铁啊!
他的这些分析,可都是有理有据的。这不,就连蓝玉听了,都是知道没戏了,又低下头去拿筷子了。
对于筑城这些民事上的事情,蓝玉并不操心,说话就很好。主要是朱棣、徐达和张一凡在说话。
在朱元璋这边的考虑,北方刚打完了一场大战,明年主要就是修长城了,该是不会有战事。
稍微一想,他便知道了张一凡所指,便立刻问道:“你说是辽东?”
因为李善长忽然想到了,他的策略依旧是有效的,就是能捧杀那柳家村小子!
他这么一提之后,就连徐达都认真了起来,没有一下反驳张一凡的坚持,就在那思考了起来。
他有些无语,抬头看看他侧面那边的燕王妃,只能苦笑一下道:“连个年夜饭都不能好好吃,我想回南京了!”
然而,张一凡听了,却是不以为意,马上就回答道:“又不是只有草原深处才有俘虏可以抓!”
张一凡:“……”
随后,他便对底下群臣说道:“西南战事之先,即粮田归公分配制,已经实施了半年,御史巡查,皆还可以。卿等准备一二,明年雨季之后,便可发起西南战事,一举收复云南全境!”
他就怕张一凡这个年轻人意气用事,不知道事情轻重,就又耐心地解释道:“我们这次大胜,鞑子必然会有应对之策。辽东纳哈出那边不说,草原深处的鞑子,也必然会迁移一部分过来,一来占据那些水草之地,二来也是防备我们突然深入草原,作为预警之用。如果我们派军进攻辽东那边,一旦拖得时间久了,草原深处的援军就很可能会赶来的。”
洪武十三年末,大年三十,北平这边,又是大雪纷飞!
燕王府内,朱棣一家,邀请了妹夫张一凡,老丈人徐达,还有大嫂的舅舅、十一弟的老丈人蓝玉一起过年,也算是热闹。
底下的李善长,听着皇帝在宣布赏赐,而其他武将都一个个叹服的样子,他就感到非常别扭。
“末将遵命!”傅有德等人,齐声领命。
就听徐达表情有些凝重地说道:“明年的修城规模不小,囤积的粮草物资,怕是消耗甚大,还不能影响北地民生,否则会影响边关安稳。这个事情,还得好好考虑才行!”
军机殿那边,摆放着关外沙盘,当然也包括辽东那边。就着沙盘考虑,就会更为清晰一些。
“呵呵呵……”朱元璋听了,也是忍不住笑道,“还成,还成!”
小看草原上的鞑子,李善长可以断言,回头必然会吃大亏!
他想通了这个道理,那脸上的笑容就又自然了,在朱元璋宣布完赏赐之后,便立刻奏道:“以后大明朝有燕王殿下和荣国公,也算是后续有人,老臣这颗心都放进肚子里了!”
北方这边,物资匮乏,更是战备局势,还没法和南方那样用雇工的方式来做这个大工程,还是以前那种征发劳役的模式。
说完之后,他都不等张一凡回答,就马上自己就接着说道:“就算是辽东,那也是要出关,沿着草原边缘进军辽东,路途遥远。没有十足把握,一样是危险的!”
朱棣和蓝玉一听,顿时有些泄气。因为这个话,是魏国公所说,不是别人!对徐达的话,他们还是信服的。
另外,朱元璋根据报捷文书上的奏请,把俘获的两万多头羊,按照战时功劳的多少分到了永平府百姓的手中。
朱棣一听,便立刻问道:“是从香山县么?我知道香山县是囤积了不少粮食的。”
徐达一听,眉头顿时一皱,这个大驸马,还有点顽固啊!
作为香山县繁华之地的开创者,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要维护香山县一二的。
朱棣自然也是明白,当即点头同意道:“这个没问题,回头我就给父皇上份奏章,说下这个情况,该是没有问题的。”
燕王妃对自己老爹和丈夫的性格,那是非常了解的,只能同样回以苦笑。她也没法管,只能管好儿子了。
后世被鄙视的绿皮火车,坐个三天三夜才能到的那种,放到这个时代,也是震惊这个时代的存在!
这时候,他看大殿内的这些开国名将,都是非常地顺眼了。
这么想想,好像自己要做得事情,真得是有好多!
北方战事,真得要早点结束才好啊!
经过走廊时,看到庭院里已经又是厚厚的一层雪,覆盖了所有能覆盖的,虽是夜幕之下,却也见一片白。
瑞雪兆丰年,这算是个好兆头,努努力,希望明年比原本的历史上要更好!
求支持!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