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据他们所知,大明的火器火炮还有船只应该也没有太多的进步,说不定还比不上倭国的火器和船只先进,一旦开战,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大隅列岛是连接鹿儿岛和琉球群岛的通道,如今屋久岛和种子岛被毛文龙占领,也就意味着萨摩藩在琉球群岛经营多年,都功亏一篑了。
萨摩藩与琉球群岛的链接被截断,派往琉球群岛上施行“在番奉行”,在琉球王国各地常驻掌管地方行政的家臣们也就没法回来了,相当于被困在了琉球群岛上。
而就在这时,萨摩藩派来使者,上报幕府说,萨摩藩的屋久岛和种子岛在一个月前遭到毛文龙的入侵,如今已被毛文龙占领,请求幕府派兵,帮萨摩藩驱逐毛文龙,夺回屋久岛与种子岛两个岛屿。
若是他们不识相,那么就打到他们识相为止!”
然而现在幕府却是无力去帮助萨摩藩的,现在倭国的首要任务便是解决与大明直接的纠纷,否则倭国将面临的可是与亚洲第一强国之间的战争。
松平信纲得知消息便火速赶回了江户,因为郑芝龙的使者到达江户的时候,松平信纲还没有回来,所以幕府派遣的是六人众中的崛田正盛去见的他。
不仅如此,毛文龙占据了大隅群岛之后,不论是南边的琉球群岛,还是北边的鹿儿岛本身的安全,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之前的长崎、佐贺、福冈等地就是例子,尤其是长崎,毛文龙可不是善类,他只要在哪里,哪里就永无宁日!
萨摩藩是无法以一己之力战胜毛文龙的,他只能寄希望于幕府,希望幕府可以出兵讨伐毛文龙,夺回大隅群岛,为萨摩藩解围。
朱天启此话一出,百官皆惊,都仰头望着平台之上的朱天启,保守的主和派再不敢多说一句废话,而强硬的主战派则被此话说得热血沸腾,看向朱天启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敬佩之色!
而于此同时,幕府中的那些主战的大臣们,也并没有因此善罢甘休,他们很可能在倭国稳住大明,解决了南方毛文龙的问题之后,还会再次鼓动德川家光与大明开战的。
郑芝龙的使者给倭国幕府带来的是郑芝龙以私人名义带给幕府的消息,郑芝龙向幕府的将军德川家光致意,希望德川家光尽量以大局为重,权衡利弊,早日遣使与大明议和,不要以卵击石,步丰臣秀吉之后尘。
前有海盗倭寇屡屡犯我海疆,残害我大明百姓,后有丰臣秀吉入寇朝鲜,侵略我大明藩属,我大明与倭国之仇,久矣!
再者,倭寇入侵朝鲜之事因那罪魁祸首丰臣秀吉病故而草草收尾,那倭国却至今都为曾因此事向我大明、向朝鲜赔礼道歉,权当此事没发生过一般,此等不仁不义之徒,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此时的倭国却仍然没有商议出一个明确的结果来,这与德川家光刚刚掌权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德川秀忠之前手底下的那些老臣和他现在刚刚扶植起来的这些新臣之间,还是有一定碰撞的。
说到底他们还是抱有之前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候的侥幸心理,认为倭国与大明开战,只要最后倭国打不过了,不想打了,撤回来了,明国就不会再追过来了,双方的战争便会结束,不了了之。
然而松平信纲刚刚离开江户,便从长崎传来了明军来袭,五岛列岛已经失守的消息,同时还有一名郑芝龙派来的使者,从长崎赶来了江户。
因为崛田正盛看得出来,现在虽然德川家光做出决定,派遣松平信纲去出使大明,与大明议和,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倭国南方的危机,是因为毛文龙带给倭国的压力,让德川家光不得意作出决定,但是德川家光在到底是战是和的问题上,还是摇摆不定的。
而在此过程中,又发生了长崎海战这样一出“意外”,此事对于朱天启来说,只不过是让他讨伐倭国的理由更充分了一些,让他的决心更加坚定。
崛田正盛看完了郑芝龙的回信之后,深以为是,于是便安排郑芝龙的使者在江户住下,他要把信拿回去呈给德川家光看,然后再给予郑芝龙答复。
而且之前丰臣秀吉都能够征服朝鲜,与大明掰掰手腕,那么德川幕府作为战胜丰臣秀吉的更强大的存在,难道就不能与大明切磋切磋吗?
而且只要倭国能够打到大明境内去,以大明的富饶,定然能够掠夺回不少战利品,哪怕最后打不赢,大不了撤回来便是,最后总是赚的。
大明与倭国不同的是,作为皇帝的朱天启已经做出了明确的抉择,那便是“开战”!
之前琉球使臣蔡锦前来朝贡,上疏控告倭国萨摩藩入侵琉球王国之事,朱天启已经召集内阁,做下了要帮琉球驱逐倭国人的决定,只不过在前往琉球之前,需要扫清半路上的障碍——济州岛的毛文龙。
因此朱天启在朝会之上力排众议,对满朝文武说道:“倭国者,撮尔小国,却是狼子野心、忘恩负义之辈,自古以来,其世代受我华夏之恩惠,习我华夏之礼仪文化,然其不似报恩,反倒恩将仇报。
保守派自然是要以和为贵,希望朝廷派出使者,与倭国就长崎海战之事进行和谈,双方解开误会,议定损失,赏赐金银,握手言和。
现在崛田正盛把郑芝龙的信拿给了德川家光看了,德川家光虽然也感觉郑芝龙信中所写的这些很有道理,但是表面上却还是不屑道:“郑一官有什么资格来给本将军说教,据本将军所知,他郑一官如今便是明军攻打我国的先锋吧?”
崛田正盛一听此话,却是赶忙开口说道:“将军,虽然郑一官目前任明军的先锋,那也是他职责所在,毕竟自他被大明朝廷招抚之后,便担任了大明的福建海防总兵,既然是在大明为官,自然是要遵从大明朝廷的号令的。
然而郑一官还是心中有我倭国的,挂念着与咱们倭国这么多年以来的交情的,否则他又何必来给在咱们送来这样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呢?将军可还记得,长崎海战之前,还是郑一官派人来给咱们送信,告诉咱们不要贸然与明军开战的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