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所以你们不要为了做官而读书,不要为了发财而读书,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要沉下心来学习,认真做学问,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朱天启点了点头,在等候王元宝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心情已经平复了不少,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倒也十分淡然。
纵观西方那些大科学家们的成名史,大多数都是贵族出身,家境殷实,才有条件,有时间去琢磨学问,做实验,搞发明。
在大明第一所大学开学的那天,朱天启亲自过来了一趟,并对首届入学的学生们发表了重要讲话。
罗斯使者此次前来本就是替沙皇过来威吓大明,给大明下战书的,自然是表现得十分傲慢的,在早朝的朝会上,竟然对大明皇帝不行跪拜礼。
科举改革之后,朝廷已经取消了所有的科考限制,只要是大明的百姓,不论是什么身份,都有权参加科举,因而便是个贩夫走卒,若是有时间和精力,也是想去考上一次,碰碰运气的。
虽然朱天启是个外来穿越户,跟这些老朱家的王爷们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但是毕竟大家都姓朱,一旦窝里斗起来了,那影响实在就是太过恶劣了。
虽然大明这第一所大学的首届学生只有十几个人,但是这些人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当他们进入大学,了解清楚大学里的学习模式之后,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抱负选择了各自的学科。
王元宝当即拿着考卷跑出宫去,去确认这份考卷的主人的身份去了。
至于那些分数很低的考卷,朱天启就不感兴趣了,很明显那些人都是以前便考上举人的那些人,他们报名参加这次的省考,只是来探路试水的,学问还没做到家呢!
在查看这些考卷的时候,朱天启突然看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让他感到大为惊讶。
但是此事虽然朱天启一直想做,但是却始终都无从下手,因为他怕自己一旦减少了对藩王的供给,藩王们会因此不满,难免会窜出几个刺头来,说不定还会联合起来造反也不一定。
此事还应从长计议,所以朱天启随后便把朱由检的考卷又放回了那一堆考卷之中,对王元宝吩咐道:“通知礼部,既然已经完成了判卷,便放榜吧!”
罗斯使者抬头望着朱天启,傲然道:“我奉沙皇之命前来,就是想要向你们明国讨个说法,为何要屠戮我罗斯人的部队,侵占我罗斯国的领土?
如今大明的藩王无数,朝廷每年供养他们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钱粮,也确实有些不堪重负了,所以不能再继续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了,以后必须限制此项开支,逐步更改朝廷对藩王的供养政策,让藩王们改掉不劳而获的恶习,自己去养活自己才行。
今年的科举,通过县考,考上童生的人依然是数以万计的,几乎半数以上的考生都考上了。
听完了罗斯使者的话,朱天启没有生气,他反而笑了,宛若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一般,笑得前仰后合。
朱天启按照礼部报上来的人数,在氪命商店里定制了试卷,随后便派锦衣卫送完了各地,天启十一年的科举考试如期开始举办了。
一番演讲,算不上有多精彩,但却足以令这些读书人们耳目一新,总之,皇上的训示他们都已经牢记于心,况且想要做官,近几年也确实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倒不如沉下心来先做学问。
也就是说,藩王也是可以自由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入仕为官的,而且朱天启还给予了藩王们一定的特权,即与举人一样,可以不通过县考和府考,直接参加省考。
很快,王元宝便捧着考卷又回来了,“皇爷,奴婢已经跟礼部确认过了,这份考卷乃是信王殿下所做!”
想要调动藩王们的积极性,就得让他们看到甜头,可以把朱由检树立成为藩王们中的一个榜样,要让他混得比其他藩王都要好,这样其他藩王们才会动心。
“朱由检?!”朱天启揉了揉眼,再次确认自己没有看错,随后便把王元宝给叫了过来,“你去礼部一趟,问一下这份考卷是谁的?”
所以朱天启也在想,如今大明的藩王无数,其中也并非都是庸庸碌碌之辈,朝廷每年费大量的钱粮养着他们,还不如从中挑选一些有天赋之人,让他们投身科学事业呢!
至于“削藩”一事,自然不同于之前那样,是为了防备藩王造反,而去削弱藩王的势力,而是要减少朝廷对藩王的供养支出,推动藩王们离开安乐窝,再就业,为社会做贡献。
朱天启之所以这么做,除了为“削藩”做准备之外,也是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的。
等王元宝离开之后,朱天启突然回过神来,貌似自己根本就没有必要再派王元宝去礼部确认此事,这普天之下恐怕没有人敢跟信王朱由检同名同姓的。
一个月后,在大明大学一进门的影壁上,雕刻上了朱天启的御笔题字——“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
罗斯使者顿时懵了,他实在不知道自己刚刚所说的话,到底有什么地方这么好笑的,而且大家还都在用看小丑般的目光在看着他大笑,这让他实在是更加窘迫。
终于,忍无可忍的罗斯使者恼羞成怒,怒喝道:“既然明国是这般态度,那么咱们就只好战场上见了!”说罢便转身快步朝午门外走了出去。
而朱天启却望着罗斯使者远去的背影,笑着说:“瞧见没有,渺小的威慑在强者眼中是多么的滑稽可笑?”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