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完全是靠嬴政和赵昆的威信持续下来的。
第一届决议会成员,是由嬴政亲自指定,大家都可以理解。
所谓堵不如疏!
与靠个人威信,来强压旧朝老臣们认同新政,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参与进来。
扶苏想也没想的答道。
毕竟,人力有穷时。
在过去,太子昆用无数事例向他们证明,他从不做无益之事。
“是!父皇也早点歇息。”
在圣旨中,嬴政命扶苏牵头,建立国事决议会。
“如此甚好!”
扶苏笑道:“决议会的九人团中,儿臣认为,三公九卿,当有六人!”
嬴政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下来。
此时此刻,嬴政终于意识到了赵昆说的那句,时代变了的含义。
三天后,开工的第一天,新一期的报纸刊发。
说起来尊荣,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也就是一个荣誉称号罢了。
“可就是这样一支横行海上的巨患,竟然被一支不足千人的舰队,打得落流水,几近全灭!”
嬴政不明白,为什么赵昆要执意推行这种制度。
“上面的武器,也是以二代火炮为主!”
如果真是那样,大秦的江山不要也罢!
另一方面,如今的大秦,已经和过去不太一样了。
三公九卿,都被紧急召入咸阳宫中。
从夏商以来,家天下,便已经成为诸夏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子昆手下的那些人,哪怕是年龄大一些的张良、萧何,也不过而立之年。
嬴政笑着颔首。
老秦人口中常说的旧朝老臣,占了四个名额,分别是通武侯王贲、右丞相蒙毅、内史宁腾,以及宗正嬴德。
只不过,太子昆一直不接受罢了。
他这两年一直都在休息,还真不知道海军的发展。
如今听扶苏说起罗马,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按照嬴政独掌大权三十多年的一贯经验,这些人可不敢表露出什么喜出望外的神色。
人人都当的起宰相之称!
很快,他们就一致通过了第一届决议会议员名单。
他建立大秦之后,自称始皇帝,就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意。
决议会中的九人,各有一票,但赵昆特意在计划中写明,皇帝在决议会中,拥有一票否决权。
如果这个机构真的设置起来,每个议员的权力将大得可怕。
圣旨之中,明确指出,决议会拥有建议立法权、重大国事处置权以及最终决策的监督权。
嬴政为始皇帝,气吞万里,一统诸夏。
隔了半晌,嬴政才回过神来,朝扶苏道:“天色不早了,早些回去歇息吧!”
扶苏和赵昆都清楚嬴政的想法,但,他们有信心说服嬴政!
“父皇,除了刚才那份奏折,我这里还有一份昆弟的密信,这份密信是我们父子一起看的!”
太子昆一旦继位,按照他做事的风格,一定会将旧朝老臣全部扔到一边,启用自己的人手。
直到一百多年以后,贵族派支持的苏拉成为终审独裁官,罗马共和国才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上面记录的信息,再次引得大秦震动。
早在三百年前,罗马人就驱逐了国王,成立罗马共和国,形成了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为主要架构的体制。
各种事务,千头万绪之下,怎么可能靠皇帝一个人就处理的过来?
“装备这种战舰的海军,一万人堪比五十万人!”
这是什么意思,不言自明。
他们立马就从决议会的设立中,看出了潜在的好处。
决议会的形成,不过是为皇权服务的工具罢了。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这就相当于一个扩大版的内阁。
嬴政听到扶苏的话,吓了一跳,心说我大秦的军队竟然这么厉害了?
虽然大秦军队在陆地上,近乎无敌,但在海上有这种战力,也太夸张了!
眼见嬴政脸色不停变化,扶苏心中暗暗好笑,嘴上却淡定的道:“这还只是二代海军的铁甲船,这种铁甲船,主要是在木质船只上铺了一层铁皮。”
自己是没有机会了,但自己的子孙,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去做一做这个议员?
诸夏文明传承了这么久,早已经锤炼出朝臣们超强的适应能力。
毕竟他主政的时候,主要还是发展陆军,对于海军,也只是顺带发展了楼船士而已。
除了范喜良以外,旧朝老臣们看到这个名单,那是相当的舒服。
这种先进的制度,让罗马在将近三百年的战争史中,罕有败绩。
对于帝王来说,权势或许是他们平常展示最多的力量,但他们最根本的力量,还是军队。
嬴政目光炯炯看向扶苏。
即便皇帝下达圣旨,也是如此。
“看来,这两年的监国,你确实成长了不少!”
大秦在赵昆的带领下,已经逐渐由农耕文明演变成工业文明了。
可是,决议会的设立,对于帝王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此后,任何国朝大事,都需要通过决议会表决。
嬴政并不是一个喜欢干涉太多的皇帝,所以认可了赵昆提出的计划,便让他们放手去做。
“罗马?就是那个能够跟我大秦媲美的国家?”嬴政皱眉。
只依靠嬴政的权威,就能够保持国内安定。
那便是,这个位,他让定了!
一旦嬴政下定决心,赵昆也没有办法拒绝。
嬴政愣了愣:“有多厉害?”
平心而论,嬴政下旨建立决议会,对于他们这些勋贵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细数报纸发行以来的这两年,上面记录的震撼性消息,几乎不胜枚举。
哪怕是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提出,都远远不如。
而且,他们的权力,可比之前的左右丞相要大多了。
可是,很多人都想不通,为什么太子昆要这么做。
嬴政第一次以报纸的形式,传达圣旨。
新朝占了五个名额,分别为左丞相陈平,廷尉萧何,郎中令张良,市场监管局监正武伯,以及刚上任的海事局监正范喜良。
毕竟,嬴政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太子昆铺路。
看他选取的人就可以知道。
每一个决议会成员,都与赵昆关系甚好,根本不可能跟赵昆唱反调。
那么,往后的日子,也是在赵昆的英明领导下,让大秦走到新的高度。
这是毋庸置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