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深夜,咸阳宫中。
嬴政和扶苏相对而坐。
“你们可知道,此举一旦成为固例,意味着甚么?”
嬴政放下手中的奏折,闭目半晌,这才说道。
“决议会一旦建立,权力定然会有所分散!”扶苏笑道。
嬴政手中的那份奏折中,赵昆提出了决议会的请求。
所谓决议会,是赵昆提出的一种构想。
参照议会的架构,但是相对来说,又比只有立法权的议会权限大得多。
它不仅拥有立法权,而且对大秦的任何重大事务,都有处置权。
决议会人数共计九人,均选取朝堂重臣,由皇帝指派。
“昆弟说,在欧洲大陆,罗马早已施行了共和制。这几百年来,罗马在欧洲所向披靡,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种制度。”
虽然赵昆和他都是自己的种,但嬴政也不得不承认,两兄弟各有千秋。
其他的事情,他也就懒得多管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决议会的想法,出自太子昆。
其实早在很早以前,他就听赵昆提起过这个国家,并担心对方是否会趁着大秦内忧外患,前来侵略。
以太子昆一贯的作风,在一个制度之下想要做的事情玩不转的时候,他绝对会重新确立一个新的制度。
不管是为自己项上人头着想,还是为屁股下的位置考虑,三公九卿当然没有敢提出异议的。
不过,想到扶苏即将出国,嬴政又难免露出几分不舍,沉吟着问道:“去美洲的事,准备得如何了?”
想想也是。
只要将军队牢牢握在手中,那么,大秦就乱不了!
至于扶苏抵达海外以后,怎么建立军队,嬴政就不想再多问了。
扶苏说着,从怀中拿出一份牛皮纸密信递给嬴政:“父皇,之前我也不明白昆弟的用意,当我看完这份密信,突然觉得,对于如今的大秦而言,决议会完全有设立的必要。”
赵昆此举,也是为了促进所谓的新旧朝之间的融合。
难怪赵昆要改变朝政格局,因为时代变了,很多情况,不是当初那个样子了。
即便是皇帝想要下达某个旨意,也需要决议会表决。
这个决议会的出现,却反其道而行,分摊了帝王皇权。
到那个时候,决议会的存在,就成为维护皇权的保险。
“朕最后再问一个问题,你们如何保证大秦万世?”
在这种情况下,专权的帝制,反而会逐渐成为阻碍。
赵昆自认为在治国方面,远不如嬴政。
然而,大秦和罗马,以及后来的明朝,都不相同。
当然,赵昆开决议会的本意,并非为了削弱皇权。
这种情况下,帝王如果真的勤政,反倒会起反作用。
扶苏不疾不徐的道:“我会和昆弟建立内外两套防御体系,拱卫大秦的统一,而决议会成立后发出的第一个命令,也是认同皇室对军队的绝对掌控!”
扪心自问,无论谁坐到了那个位子上,都恨不得将所有权利紧握在手中。
进宫时,每个人都神色复杂。
嬴政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目送扶苏离开。
可是,这些人心中却难免惴惴不安。
决议会固定人数九人,其中由朝臣举荐六人,皇帝指派三人。
扶苏如实答道。
“父皇,你可知我大秦的海军有多厉害吗?”扶苏听到嬴政的话,笑着反问。
“但最新研制的战船,是以蒸汽动力驱动的真正铁甲船,采用的火炮也是高射炮,最高射程达到十里左右!”
决议会定然会分摊帝皇的权力,这在嬴政看来,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决议会有九人名额,每人都可称得上是丞相。
大朝会之后,举国休沐三天。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这个机构背后,到底埋藏了嬴政父子的什么心思。
或者说,是让大秦平稳度过权力的交接期!
随着扶苏即将离开,嬴政已经表露了自己的态度。
但如今,随着人们的口袋逐渐鼓起来。
但是,之前任何一次的信息,都没有这期报纸给大秦带来的震动要来得大。
嬴政此次召集他们,就是要商议国事决议会的人选。
虽说是商议,但嬴政却直白的给出了自己的名单。
话到这里,扶苏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因为他发现嬴政有些失神。
在子孙后代中,总会出现几个不成器的。
他只能想办法,将自己认为存在隐患的地方,在嬴政退位之前,全部处理好。
大秦只是沿用了其制度,但具体在朝堂上的权力,还不是看嬴政的意思?
反正这天下是嬴政父子的,他们想改,别人也不能有意见。
但以这些老臣们对嬴政的了解,太子昆怕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嬴政听到扶苏的回答,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而且,这些老臣心中也有自己的算计。
如今,嬴政想要让位的意思,在大秦已经人尽皆知。
不求他们全部认同,但只要能够理解赵昆推行的那些政策的意义,赵昆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人们都说大秦已经分为新旧两个朝堂,虽然此言未免太过无稽,但也并非不实!”
“啊?”
以前,大秦国内情况其实比较简单。
实际上,旧朝对五年计划中的一些内容,颇有微词。
一个时辰以后,这次简短的临时朝会结束。
却听扶苏自豪的道:“前段时间,南海发生了一场海战,据说那巨寇刘成,麾下有将近十万人的海盗,战船不下千艘!”
报纸一经刊发,举国震惊。
即便那个时候,也没有人敢说罗马共和国的失败是因为体制问题。
这天下,毕竟是大秦历代君王奋斗七世打下来的,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后来的明朝,也有类似的内阁制度,只不过明朝的皇权被分割太过,导致后期臣权过大。
但是,再用三公九卿的制度,显然就不合理了。
赵昆相信,哪怕是再草包的子孙,也不至于连决议会过半的票数都拿不到。
“昆弟说,新的海军马上就要建立了,等我出行的时候,应该能够有一支万人的舰队!”
“军权!”
不同的社会阶层已经逐渐出现,这必然会导致诉求的不同。
这才对嘛!
什么决议会,实际上不过是为了太子昆新朝上位铺路而已。
三公九卿,自八百余年前,周朝建立便已经确立。
这个年纪,封公拜卿显然是不合适的。
但是,并不是说他不适合当皇帝,只是他们这两代之后,还有后世的皇帝。
扶苏的思路非常清晰,直接就抓住了最重要的东西。
嬴政眉毛一蹙:“才万人的舰队?是不是少了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