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03章 义父能有什么坏心思(求全订!)
“王八之气?”
赵昆一愣,旋即有些不满的说:“义父论道就论道,怎么还骂人呢?”
“嗯?”
嬴政也是一愣:“为父何时骂你了?”
赵昆皱眉:“那王八不就是乌龟吗?义父骂我是乌龟,还不承认!”
“………”
嬴政和王贲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离谱”一词。
心说这小子的脑回路怎么长的?
“咳……”
既然想当皇帝,干就完了,想那么多搞毛啊?
再说,有自己谋划,你心里咋没底?信不过自己?
说真的,赵昆有些郁闷。
赵昆只是对他笑了笑,便闭目养神。
面对赵昆的灵魂三问,嬴政心头一震。
一言不合就杀人全家?
不过,这帝王之道,简直太妙了!
贸然变法,得罪的是整个大秦的贵族。
这也是郡县制的核心架构。
这不仅不利于新法推广,还会带来危险。
有肯定是有滴!
这才是他心目中真正的继承者。
而且,还有前车之鉴。
“权力分享?”
要不是你小子说得对朕胃口,朕定要好好治治你的不敬之罪!
“何为帝王之道?听话,我不杀你,不听话,我杀你全家!”
比如汉朝,就有察举制度。
但义父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赵昆点了点头,又话锋一转:“但义父别忘了,那些六国遗族,在入秦为官之前的身份。”
其实这些观点,也是历史的总结。
却听赵昆又说:“我心目中的国之大道,便是帝王之道,而帝王之道的核心,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既然不如此,长痛不如短痛……”
“还行?”
而这些老贵族在秦国根深蒂固,他们的势力遍布郡县乡亭,若推动新法,他们肯定会捣乱。
这样想着,嬴政又偷偷瞄了眼赵昆的屁股,然后板着脸道:“不许跟为父开玩笑,你且阐明以霸道御外敌,以王道治国民,是为何道?”
似乎看透了嬴政的心思,赵昆又笑着问道:“此前我曾给义父谈起过,大秦的官吏出自何处,义父可还记得?”
当初商鞅变法,让他车裂而死。
嬴政:“.”
“身份?什么身份?”
“这……”
若大秦以帝王之道治国,不说什么万世基业,几百年肯定是没问题的。
再比如隋朝,科举制度。
赵昆目光扫过嬴政、王贲,淡淡的道:“若义父想为孩儿收尸,孩儿立刻告诉你解决之法。”
因为赵昆这番言论,很对他的胃口。
答案是不会。
直接将权力分享推到了顶峰。
其实治国理念的问题,他不是没跟其他儿子谈论过,但无一例外的,都不令他满意。
我擦!
从古代制度推演来分析,权力分享是非常必要的。
嬴政瞪大眼睛:“帝王之道?”
“何为王道?不听话的杀掉!”
说着,他又目光灼灼的望向嬴政:“义父,我相信你,始皇帝没做到的,就由你来完成!”
“问题肯定是有的。”
话刚一出口,他还是有些不甘,又问道:“如此说来,似乎成了无解之局?”
嬴政皱眉。
只不过后来的分封制与郡县制辩论,李斯改变了他的观念,坚定法治一途,排斥儒家学说。
“不错!”
此时此刻,嬴政和王贲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赵昆又道:“想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什么变法,而是快刀斩乱麻!”
但我不告诉你啊!
赵昆心中这样想着,嘴上却无奈的答道:“没有。”
赵昆睁开眼,非常欣慰的点了点头。
嬴政真的是太开心了。
所以,暴露赵昆是必然的。
“呃还行吧……”
赵昆见嬴政脸色不好,脖子不由一缩,而后抿了抿嘴,脑中使劲回忆上辈子看的百家讲坛,良久后,沉沉的说出了四个字。
嬴政:“.”
朕不信!
你小子诡计多端,朕若信了你,这皇帝你来坐!
赵昆正色道:“大秦现在的各种问题,犹如附骨之蛆,始皇帝驾崩后,天下大乱,咱们何不趁此机会,重整华夏?”
其实赵昆给他提出问题的时候,他就想过很多,但唯独没想过权力分享。
这不是嬴政想看到的。
嬴政含糊答道。
嬴政:“.”
“义父何出此言?”
“如何快刀斩乱麻?”
所以新法的推广会交给那些识字之人宣读。
“反了它!”
朕到底造了什么孽啊!
嬴政直呼心累,王贲一脸同情。
因此迟疑半响,嬴政最终无奈摇头:“是义父唐突了。”
“大秦确实有推泽入仕的途径。”
赵昆一脸错愕,王贲一脸无语。
重点是,嬴政其实也意识到自己治国出现了问题。
嬴政:“.”
实乃真正的治国之道。
嘶——
而现在天下一统。
嬴政一愣:“为何?”
更何况是新法。
“再言?”
王贲:“………”
说白了,就是让那些有能力的人一展所长,别整天东想西想的造反。
片刻,嬴政抬手扶额,叹息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却听嬴政又叹道:“昆儿口口声声说为义父造反,可总不将话讲清楚,义父心里实在没底……”
可自己手中的东西,怎么会是个大问题呢?
很明显,嬴政不赞同这个说法。
“在秦国统一之前,私学尤为昌盛,百家学说,争相嗡鸣,其中以儒学为广。”
嬴政眯眼:“你是说,他们有问题?”
王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