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19章 大结局
李云销走进内殿的时候秦相平已经疲倦了,他见礼后,便听见秦相平对一旁的阎公公迷糊的道:“先候着吧!”便已经睡了过去。
阎公公瞥了眼在轻纱帐外跪着的孩子,朝旁边的一个内侍责怪的瞪了眼,最后轻叹的走了过去。
对一个内侍低声的吩咐:“去禁院给青囊先生知会一声,说陛下如今休息,让李公子在这边陪着,回去会晚些。”
内侍立即的领命退了出去。
李云销感激的朝阎公公看了眼。
阎公公微微的摇了摇头,轻叹了声。
栗蔚云听到消息后,心中依旧不安。青囊却是淡然,并无半分的担忧之色。
一直到入夜,还没有瞧见李云销回来,栗蔚云便要过去打听,刚走到秦相平的寝殿不远处,便瞧见了程妃带着宫人朝寝殿去。
走出一小段,程妃忽然转头朝她这边看了过来,此处的宫灯不多,她猜想程妃应该是看不清她的面容的。
程妃只是回头看了眼,好似也并没有准备看到什么似的,转身又继续的朝寝殿走去。
自从秦相安离开,梅家人搬了出去,梅骨被赐婚出嫁,顾盼儿也配了良人后,淮宁王府实际上就成了栗家人居住的,府中除了栗父栗母和栗蔚风以及跟着栗蔚风过来的高姑娘外,其他的便都是下人,能够出什么事情?
她到了前院便见到了淮宁王府的小厮,询问是什么事情。
裕妃惊的差点晕厥过去,幸而被身边的宫人扶住,她这才缓过神来,放声大哭。
李昌隅拱手施了一礼道:“几个孩子年幼无礼,栗姑娘见谅。”
另外两个孩子也瞧见了她,跟着前面的孩子也过来。
“陛下想说什么?”
秦相安面色微愠道:“我对你的心思,你别说你不知道,我可不信。我知道你的顾虑,知道皇宫是你心中一道疤,我不逼你,我可以等你。十四年我都等了,即便再有十四年我也等得起。”
“你……”
“梨?”裕妃疑惑的念叨了两遍忽然惊醒的朝龙榻上的人望去。
他怎么也无法去想象这个女人的心如此的狠毒,即便是程家的人也一个都不愿意放过。
“陛下是有话要对小奴说嘛?”
李家人也都心甘情愿的认了她这个身份。虽然明国公和懿德皇后都不在了,他们依旧将她当成半个李家的女儿看待。
“你……这是做什么?”
“陛下怎么这样的瞧臣妾?可是臣妾今日妆容有什么不妥之处?”程妃放下汤茶后,轻轻的扶了扶头上的钗环和脸颊。
须臾,天地之间便只听到内侍尖细的声音:“陛下殡天了。”
小厮回道:“是有人前来闹事,和栗老爷栗夫人吵闹呢!”
离开寝宫一段距离,李云销才将这边的事情和栗蔚云说。
秦相平惊愕的想要吐出来,那药丸却在口中化开,顺着他的喉咙朝下流。
高景圭站在厅中看着她进门,笑道:“你们栗家这是什么意思,我上门提亲你们不说答应也不说不应,这都拖了四年了。就算是你栗蔚云瞧不上我高景圭,也不该让你弟弟拐走我妹妹吧?这算什么道理?”
“来人!来人!来人……”秦相平冲着外殿大喊,却觉得自己气力提不上来,声音也被殿外的风声雨声枝叶声掩盖下去。
“李二将军为了大周为了境安军惨死於城,再次的激起了军中将士的仇恨,这仇恨想必也有一半是对陛下你的。陛下登基这几年来,杀了的人可不少,他们想必大多数也是希望看到陛下殡天的吧?”
宫人应是各去关上门窗,秦相平看着程妃略带冷酷的神情,心中不然不安。
按照栗父栗母自己的想法,他们并不想攀龙附凤,也不想女儿入宫。荣华富贵虽好,但是却也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的起的。他们是希望栗蔚云嫁给高景圭的,门当户对,两人也般配,高景圭人也不错,就算是在婆家受了气,他们也能为她出头。
梨,正是李桑榆所爱。
直直的盯着栗蔚云,充满恐惧又带着几分杀气,口中呃呃的想说话,却发不出清晰的字来。
栗蔚云盯着他的表情看了许久,像极了小时候众人不陪他玩时候,他赌气的模样。
“我是程妃程筱。”程妃咬着字冷冷的道。
栗蔚云看着李昌隅笑了笑。虽然名义上销儿继承了国公的爵位,但现在李家的实权掌家人却是李昌隅。如今李家人丁凋零,今非昔比,想要重振门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他身上的担子沉重。好在新皇有心扶持李家,而李家的男儿也都非庸碌之辈。
“你为什么行刺朕?”
胥王见此,也看向了栗蔚云,吩咐了句:“过去。”
秦相平冷冷的看了她一眼,最后也没有喝下茶汤。
“陛下说了什么?”裕妃立即的问。
栗蔚云回身看了眼胥王和裕妃,征得他们同意,栗蔚云才将慢慢的伏低身子将耳朵凑了过去。
高景圭沉默片刻道:“既然如此,我妹妹的事情也算是解决了,那不知道小侄向蔚云提亲这事情,栗馆主准备怎么处理,答应还是不答应?”
她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臣妾是来侍奉陛下的,什么都不干。”
程妃面色也变了几分,看着茶汤重新的断了起来。
她耳边只能感受到秦相平吐出来的气,却听清一个字。
秦相平眼神动了动,似乎是答应。
这件事情生还的李家人以前均没有听明国公和懿德皇后说过。但是新皇旨意,他们不敢违抗,更何况,这位栗姑娘的性情的确与懿德皇后很像,栗姑娘在军中和在虞县时候的种种表现,让他们敬佩不已,多有当年懿德皇后的影子,倒是也相信可能当年懿德皇后真有这么一位义妹。特别是听闻了於城李西隅的事情和销儿的事情后,他们更加感念面前姑娘的恩情。
栗蔚云更是犯疑,辞别了李昌隅和李迁等人,便匆匆的回了淮宁王府,这才知道小厮口中前来闹事的是什么人。
程妃说着,便亲自的喝了几口茶汤。
她抬头望去,见到一个内侍搀扶李云销出来,李云销腿脚似乎有些不太方便。
销儿不学医的时候,便与府中的其他兄弟学文习武,或是玩耍嬉闹,才真正的活的像个十来岁的孩子。
程妃说完冷笑的感叹一声道:“陛下这个皇帝做的也太让人失望了,身边竟然全是仇家,心心念念都是要杀你之人。”
她朝秦相平的榻边走过来,坐在榻上,伸手扶上秦相平的脸,冷冷的笑道:“陛下,你说这样的境地,若是你再不死是不是也太不应该了?”
“你……朕对你不薄,你为何帮着李家?”
“你是为了李家报仇?你就不怕朕灭了你程氏满门?”秦相平激动的情绪不稳,头忽然间疼痛难忍,胸口也隐隐的又什么压着呼吸不畅。
挣扎了须臾,秦相平便没有太多的力气,慢慢的昏了过去。
程妃笑了笑,然后站起身来高声的对外面喊道:“来人,快来人,陛下中毒了,快传太医,快传青囊先生。”
秦相安一直将栗蔚云拉到府外马车中,马车立即的动了起来。
秦相平满脸的疑惑,他自认为没有伤害程家的任何人,甚至还因为宠爱程妃,提拔了其父兄。
一张陌生的面容,一副不同的身骨。
秦相安见她掩面取笑,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慢慢的收敛起情绪,看着面前一张灿若春的娇容,他一字一顿的认真庄重问:“蔚云,嫁我,好吗?”
正在她犹豫的当,忽然门外一个响亮的声音回到:“朕不答应。”
栗蔚云没有回答,撩起帘子朝外望去,街上来来往往的全是读书人,她这才想起,明日就是大考之日了,又要有一批人才进入官场或朝堂。
忽然外面一道闪电,将殿内照的通亮,烛灯光芒瞬间暗淡。紧接着一声惊雷,惊的殿内的人目光轻颤。
程妃立即的冷笑了起来,走到榻前坐下,看着在榻上不安,却连翻身都没有气力的秦相平,笑声更加的阴冷了几分。
两个人这边在口角,栗蔚风和高姑娘却是双双脸蛋羞红。而上座的栗父栗母却是偷着笑。
栗父看向栗蔚云,如今陛下的意思,他们也是知道的,这件事情他们也不好回。
栗蔚云这才转过身一脸茫然的道:“陛下说梨。”
栗蔚云转身,瞧见来人正是李昌隅和李迁。李西隅亡后,李迁得到消息暗中一路护送灵柩回京,他本也是李家族人,如今与李昌隅一起振兴李家。
“可随后没多久,表哥却因为为陛下治疗腿疾无效,被陛下下令杖毙。我一生中最敬最爱的两个人都以最惨烈的方式死在了陛下你的手中,我怎么不恨?我怎么不想你死无葬身之地?”
正在这时,一个小厮匆匆忙忙的过来回禀,说是淮宁王府那边来人,是府中出了些事情,栗老爷栗夫人让栗蔚云回去。
忽然一个孩子朝这边看过来,挥了挥手叫道:“姑姑。”紧接着人便冲下了亭子跑了过来。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栗蔚云前两日受了些寒,今日虽然阳光和煦,她还是披了件斗篷。站在廊中看着对面不远处的假山上亭中两三个半大的孩子在嬉闹,隐隐约约的听到他们在讨论袖箭。
“不止我们,有的是想陛下死的人。李家蒙冤受屈满门几乎全部惨死,陛下给李大将军的定罪,或许朝中的文臣有信的,但是边关的武将,境安军十几万的将士,他们怕是不会信,他们口中不言心中也为李家不平。”
青囊却根本不顾秦相平的惊恐和抗拒,依旧在尽力的挽救。
秦相平想推开,却发现自己浑身没有丝毫的力气,头如石锤砸过一般,疼的难以自持。
若是入了宫,以后喜怒哀乐他们也都关心不上,栗母想到这儿心里头便难受。虽然陛下本人是不错的,可他终究是陛下,不是平常人。
不一会儿青囊带着栗蔚云和李云销冒雨过来,太医院的太医也匆匆的赶到。
“从今以后,你除非此生不嫁,要嫁人就只能嫁给我,否则,你应一门提亲,我就毁你一门提亲,你和一个人成亲,我就抢一回亲,总而言之,我不会允许你再嫁给别人,谁都不行。”
话音刚落,便听到身后传来一个严厉的声音训斥:“无礼!”
他惊恐的看着程妃。
程妃继续道:“我生母被继母害死,同胞兄长被同父异母的兄长害死,姐姐也被其他姐妹欺凌,不堪忍受后自尽。我此生唯一的亲人便只剩表哥,我本与他青梅竹马,他知我怜我疼我,为了不让我在程家受苦,未到及笄之年他便上门提亲,可父亲却偏偏将我送进宫来,将我们生生拆散,我对程家的人恨之入骨。”
“现在满修县的人都知道我妹妹是跟着你弟弟来京城了,你们栗家总要给个说法吧?”
“来人!”他高声的喊了声,却用力过猛,忍不住一串咳嗽。
她低低的在秦相平的耳边说了几个字,众人便见到秦相平眼神陡变,似乎很震惊又好似很激动,然后便好似泄了气一般,目光慢慢的收缩,眼神也渐渐的暗淡,原本还在挣扎的身体也平静了下去。
当时他看完便觉得这个栗蔚云和李桑榆太像了,但是也考虑也许是因为性情比较像,所以才会得到胥王和一众武将子弟的青睐。
“你简直是诬陷,我何时暗中帮着妹妹让她来京城的?”高景圭也略心虚,说话底气不足。
“你……你想干什么?”秦相平有些许的恐惧,她此刻完全确定,给自己下毒的正是程妃程筱。
三个大人相互的看了眼。去年新皇登基便为李家平反,召李家的人回京并做了安置之后,新皇给李家的诏书中有一条,就是面前的这位栗姑娘是懿德皇后的义妹,明国公的义女。
青囊瞥了程妃一眼,为秦相平救治,秦相平却是眼睛直直的瞪着青囊身边的栗蔚云。
她不可能是李桑榆,只是他此刻喉咙好似冰封一般,艰难的发出字音也是模糊的听不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