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989章 开凿大运河
“二三子,尔等还记得寡人开凿这条邗沟的用意吗?”
庆忌指着船边的水面,环视一周后,饶有兴致的向群臣问道。
文种、孙武、范蠡、伍子胥等公卿大夫面面相觑。
而后,太宰文种躬身道:“回禀大王,臣还记得,二十余年前,大王意欲北上中原,与列国争霸,但我吴国大军北伐,军粮与辎重运输路途遥远,困难重重。”
“地处南方的吴国人‘以船为家,以楫为马’,擅长水战,但吴国缺少马匹,不擅陆战,而中原地势平坦开阔,河湖稀少。”
“在此作战,势必以陆战为主,届时吴国将以己之短和敌人开战,几乎没有胜算。”
“当时大王与二三子反复考量之后,决定开凿一条运河,将大江北岸和淮水之间的多个湖泊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水道,就可以发挥出我吴军的长处。”
“我大吴耗费了两年时间,征召数万民夫这才开凿出了这条全长四百余里的邗沟。”
闻言,庆忌感慨道:“是啊。寡人当年开凿这条邗沟,殊为不易。”
“原本是打算用来北上中原,与列国争霸。没想到实际的用途非是军事,而是漕运。”
在庆忌的一番规划中,末口扼邗沟入淮之口,为江、淮、河、济四大水系的枢纽,乃是交通运输的要冲。
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
在这种情况下,庆忌不得不设法开凿南北走向的人工河——运河。
东都尚在营建,又累计征用500万民夫开凿洛阳到江都的运河,开河民夫亡故者十之四五。
“现在我大吴有昆仑奴不下二百万人,尽管囊括了妇孺,却未必不能动辄百万昆仑奴开凿大运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文种叹气道:“大王,且不说人力,若开凿大运河,财力物力方面,也是消耗巨大。现在新朝初立,百业待兴,大王应该与民休养生息,而非耗费民力……”
不论是运粮、运兵,还是用来通商,大运河都是最理想的道路。
听见庆忌的想法之后,一众公卿大夫都不由得目瞪口呆。
但是,华夏的主要河流绝大多数是东西走向,没有南北水道,这种横向封闭的自然水系严重地制约着全国各地的交通往来,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如此一来,长江、黄河、淮河、泗河等等,各种水系就被连接到了一起,保证吴国的漕运畅通无阻,跟直道、驰道一般,成为一片坦途。
当时隋朝人口总数是4600万人,杨广十年间征发的民夫达1000万人,男丁不足以女丁充补。
庆忌关于吴国南北大运河的设想,自然是根据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而来。
三征高丽亡故兵丁也是不计其数。
“不过,漕运之事,也是国家大事,不容马虎。”
听到这话,左丞相孔丘冷笑道:“御史中丞,你说得轻巧,从无到有的开凿大运河,连通国内的各大水系,劳民伤财之甚,也是亘古未有!”
“嘶!”
“你!”
此时,还不等庆忌说话,一向是庆忌的铁杆忠臣的伯噽,哼了一声,出来反驳道:“太宰此言差矣。”
得到命令的中车府令胶滑,连忙拿出了一张羊皮地图,递给庆忌过目。
所以换算出来,吴国大运河的长度就不下几千里……
“寡人之意,扩展邗沟,开荷水运河,接通泗水。把大江、淮水、泗水,甚至是济水连接起来,不知道二三子意下如何?”
孔丘想反驳伯噽,但是,一想到昆仑奴在吴国还算不上“人”,就闭口不谈了。
顿了一下,庆忌语重心长的道:“这邗沟引入大江水经过樊梁湖、博芝湖、射阳湖到入淮水,可从水路调兵运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