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985章 圣人治天下
“正是!”
孔丘正色道:“古者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禹治水有功,德才兼备,所以帝舜又传位于禹。”
“尧、舜、禹三者,皆乃千古圣君,美名流传于后世,经久不绝。”
“大王之功德,可比肩尧舜禹,既如此,大王何不效仿上古故事,让周天子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大王你?这不失为一桩美谈!”
对于孔丘要搞禅让,恢复古代典制的做法,朝中的公卿大夫是倍感不满的。
还不等庆忌说话,御史中丞伯噽就冷笑一声,道:“左丞相此言差矣。”
“我认为,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岂不闻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这是圣人治天下的大法,也是个人修心的要诀。
“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舜逼尧,禹逼舜?”
庆忌是一个开创者,怎么能跟古时候的帝王一样承接周室的“天命”?
为了正统性吗?
“可。”
看着如此“执迷不悟”的孔丘,右丞相邓析忍不住出声道:“左丞相所言,谬论也。”
现在,要是让周天子禅位给庆忌,能传什么给庆忌?
汤放桀,武王伐纣这两件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可否认。
废人一个,连吉祥物都算不上,更别说什么天子的大义名分。
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顿了一下,邓析又道:“左丞相,恕我直言,尧舜禹可能都是贤德之人,但是古往今来,真的能有如此大公无私之人吗?”
庆忌点了点头。
“大王从周室那里,通过禅让的方式把神器接过来,并无不妥,乃是名正言顺也。”
“上古之世,生产低下,不得不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
当时的人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氏,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氏,或以居所为姓氏,或以官职为姓氏……
吴国早就不再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孔丘硬着头皮向庆忌进言道:“大王是圣人,是圣君。再者说,吴室与周室同宗同源,出自古公亶父一脉,源远流长。”
“大王,臣以为,可进行一场封禅大典。”
孔丘沉默了。
尧传给舜时,只说“允执厥中”,舜传给禹,就加上了那十二个字。
庆忌否决了。
对于禅让制,庆忌是不太感冒的。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
“因此,二三子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之人当首领,以带领众人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与平均分配食物。”
伯噽没好气的道:“不过,大王功垂天下,昭彰万古,岂是尧舜禹所能比拟的?”
燧人氏自立为“风”,其子包羲就是伏羲。
“若让周天子传位给大王,周天子有什么能传承的?”
且不说其中究竟是否有“龌龊”事情,就跟邓析说的一样,不合时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