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相比于九年前,吴国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近一倍。
当然,疆域面积也扩大了不少。
若非庆忌奉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恐怕国库的财政收入能翻上两三倍不止。
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已经被庆忌废止。
不过,一些赋税还是不可避免的。
诸如田租税、商税、关卡税、更赋,还有山海盐池之税。
后者一般不对外公开,因为这是吴国王族的专供之赋税,要送到庆忌的私人腰包里,即“内帑”。
所谓的山海盐池之税,就是山上砍柴的樵夫,到江海湖河里捕鱼的渔夫等等,这些人,都要向庆忌缴纳一定的钱。
不多,但是胜在樵夫、渔夫太多,量足够大!
此外,吴国还将大量的丝绸、茶叶、精盐、瓷器、香皂、肥皂等商品出售,通过丝绸之路,贩卖到西方国家,赚得盆满钵满。
“臣,谨遵王命!”
在诸公子当中,公子熙的能力算是较为均衡的一人。
随便一个郡,十几或几十个县邑,都相当于一个诸侯国的疆域面积了。
一旦诸侯联军再次伐吴,首当其冲的就是上党郡。
在这种形势下,吴国设郡置守,以利边防应是情理之中的事。
“卜商。”
孟津之会后,被吴国盘剥得太狠的韩魏两国,不出意料的将压力转嫁到了底层的庶民身上。
上党郡,境内主要有长治盆地、晋城盆地两块盆地,两盆地依丹朱岭、羊头山和发鸠山等山脉为界。
御史中丞伯噽进言道:“为避免兵戈再起,上党遭到侵害,沦陷于敌手。大王当选派文武兼备的大将,坐镇于上党郡,并驻防重兵!”
勇猛过人,善于权谋,可治国理政,也能附庸风雅做做学问,还能上马领兵作战……
自古为潞、泽两府的传统界山。
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
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
“大王,上党地区地高势险,自古为战略要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
晋国在上党设郡,说明这一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他之前就坐镇过巴蜀之地,所以轻车熟路。
“儿臣愿往!”
“好。”
吴国而今有整整二十九个郡,两千余万人口。
“善。”
当然,这是最直接的伐赵路途。
这时,廷尉邓析手持牙笏,站了出来。
“臣在!”
“你可愿为寡人出镇上党郡,为上党郡郡守?”
作为上党郡的郡守,公子熙的职责是非常重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