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显而易见的是,范蠡与孙武都反对吴国在这个时候,出兵灭掉韩魏两国。
并不是吴国办不到,而是这其中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大王,臣以为武安君与御史大夫所言,大缪!”
伯噽怒容满面的反驳道:“伊阙一战,韩魏两国的精锐之师尽丧。其国都之内,只有老弱之兵,便是临时征召的青壮、健妇,也无甚战力。”
“趁着韩魏两国尚未反应过来,列国之师鞭长莫及之际,我吴军可直捣韩都阳翟,以及魏都大梁!”
“如若不然,再给两国苟延残喘,韬光养晦的机会。臣唯恐伊阙之战的战果有限,日后韩魏两国恢复了国力后,又将卷土重来,对我大吴不利!”
“请大王三思!”
还不等庆忌说话,孙武就摇摇头道:“御史中丞此言差矣。”
“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何乐而不为?”
顿了一下,孙武又朝着陛台之上的庆忌,躬身行礼道:“大王,臣以为可派使者,向韩魏两国索要城邑土地,甚至是钱粮辎重,以弥补我吴国在战争中的损失。”
“三个月,或一年。兵力至少要五十万!”
但,那会是吴国的倾国之兵,而且需要辅助的人力物力,不可计数。
但是在函谷关之战前,魏君侈迫于压力,再加上也不满文种的所作所为,将文种罢相,并扣押在了大梁。
“派人传信给远在大梁的文种,让他逼迫魏君割地求和。如若魏君不允,发兵,灭国!”
“臣,谨遵王命!”
就好比兵仙韩信与杀神白起。
非也!
范蠡进言道:“大王,臣以为,可遣使于韩魏两国,迫使韩魏割地赔款以事吴,赔偿款加重,使韩魏两国将负担加诸于黎庶身上。”
难道刘邦比嬴政更强吗?
“由我吴国控制韩魏两国的赋税、人口、城邑,甚至是国君,韩魏日后如何还能反吴?”
前年的时候,魏都安邑被吴军攻破,魏国君臣不得不仓皇出逃。
“为求存国,韩魏势必以臣礼事吴。”
这六人对秦国的发展并非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正是他们一代代积累,才成就了一个强大的秦国。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庆忌决定,先让韩魏两国再苟延残喘几年,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发兵一举攻灭三晋!
“范蠡。”
魏君侈不敢,也不能这么做。
尤其是跟天下列国的军队正面一战。
一不小心,就可能把吴国拖垮!
……
蚕食韩魏,与鲸吞韩魏,二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范蠡终于松了口气,欣然领命。
同时,魏君侈不得不任命吴国左丞相文种为相,让他操持国政,使吴魏两国和好。
时移世易。
到了这个年纪的庆忌,终于不再遇事冲动,凡事都能以国事为重,几乎考虑得面面俱到。
毕竟,长年累月,旷日持久的战事,还不是吴国能负担得起的。
孙武的这一番话,让在场的吴国君臣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了整整十年。
孙武沉声道:“大王,这还只是保守估计。若齐、宋、卫、赵等国参战,一年半载,或是五十万人马,都可能办不到,还会极大损耗我吴国的国力,得不偿失。”
“若使韩魏两国割让自己一半的疆土,再加上国库亏空,青壮凋零,韩魏便再无与我吴国一争之力。”
他就是要逼着韩魏两国饮鸩止渴,逼得国内的黎庶不得不出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