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888章 灭亡韩魏之方略
伊阙之战,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马,全军覆没。
吴军斩首十三万,俘虏十万余人。
韩太子庚、魏曼等将领,尽皆被吴军生擒。
诚然,庆忌不愿意杀戮过甚,但是若不尽可能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何能让吴国更顺利的一统天下?
这一战过后,韩魏两国的精锐之师,基本上全部被消灭,被彻底打残,再无翻盘的可能性。
没有十几年的时间,韩国、魏国不可能缓过气来。
得知伊阙之战的结果后,原本南下的十万赵军,胆气尽丧,在伯鲁、窦辇的商议下,决定折返赵国,保存实力。
但,庆忌岂能放跑了赵军?
庆忌、孙武、伍子胥、田穰苴等各部吴军,合并一处,二十万人继续北上。
为了消灭这股赵军,庆忌派出田穰苴,率领三万余铁骑兵,日夜兼程,纵横驰骋,终于在黎地追上赵军。
赵军不得不仓促应战,大败,被斩首四万,俘虏二万余人,只有一部分赵军将士还能逃回国内。
手里有着二十五万人的机动部队,再加上还能源源不断的从国内征召兵员,这让庆忌大有可为。
差不多是三比一的敌我士兵阵亡比例。
白起指挥过大小七十余战,从无败绩,而最出名的就是长平之战。
国尉孙武站了出来,朝着庆忌躬身行礼道:“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结果,以六十万军队战胜了赵国四十五万军队,秦国军队死掉了二十万人。
毕竟,扫灭列国,一统天下,这可不正是他们的毕生所愿吗?
有鉴于此,范蠡为了吴国的未来,为了自己君王的毕生抱负,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庆忌进言道:“大王,今年的函谷关、伊阙、黎三场大战,轻重伤者不计,我吴国前前后后,阵亡将士多达七万人。”
“请大王三思!”
提出反对意见的,居然是御史大夫范蠡。
“不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却每杀死两三个敌人,我吴兵就会阵亡一人。”
“大王,战事这般残酷。臣实在是深感忧心!”
“大王,臣以为……不妥。”
这本身就是个奇迹!
范蠡这个时候提出异议,可不正是在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给众人的头上泼一盆凉水吗?
“大王,旷日持久的大战,实在不利于吴国。”
“大王,臣以为御史大夫所言极是。”
“臣以为,大王可挟大胜之势,一举灭亡韩魏,再北上吞并赵国。如此,三晋之地必为我大吴所有!”
农历七月中旬。
伯噽的这番话,说得在场的吴国君臣,尽皆是心驰神往。
吴军强悍,三晋的军队也不弱多少。
不过,这也能充分证明,经过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军,战力的确强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