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趁着淮水、襄陵一线,爆发激战的时候,老谋深算的杵臼,还以上卿国夏、高张为大将,率领五万士兵,搭乘数百艘战船,浩浩荡荡的从海路出发,打算突袭吴国的都城金陵,使庆忌“后院起火”。
但,齐国的这支舟师的动向,岂能瞒得住庆忌?
庆忌早就命令黑夫、孟贲屯兵于大江沿岸的云阳、朱方一带,就等着齐国的舟师进入江中,而后来一个关门打狗。
……
淮水一侧,吴军营寨。
此时在中军大帐之内,庆忌已经收到了捷报。
庆忌环视一周,看着帐内的一众吴国将领,拿着手里的战报,笑吟吟的道:“云阳大捷。黑夫、孟贲在大江击败齐国水师,焚毁其战船不下三百艘,缴获的粮秣辎重不可计数。”
“他们一路追击败逃的齐军到云阳,使之全军覆没。”
“此役,我吴国斩首二万余,俘虏近三万人,可谓是大获全胜。”
闻言,在场的将领都不由得喜笑颜开。
尤其是姬胜和子栾,这两个人都是野心勃勃的国君,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韬光养晦,积攒国力。
就跟庆忌预料的一样,三日后,他见到了宋、郑两国的使者,开始密谈吴、宋、郑三国连横之事。
新郑?
郑伯姬胜,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而今诸侯联军伐吴受挫,屡战不利,郑宋两国看到苗头不对,岂能不调转枪口?
现在,杵臼最信任的大臣,莫过于高张和国夏。
“二三子,好事。郑人出兵接管了故许之地,甚至还图谋故顿之地,说不定连陈国,都被郑伯觊觎上了。”
少年的身材略胖,白白嫩嫩,眼睛颇有灵气,看起来不过十岁的样子。
为确保利益最大化,宋国与郑国各出兵十万,戎车七百乘,切断联军的退路,同时进攻襄陵的诸侯联军。
……
站在下首的御史大夫范蠡捋须笑道:“大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郑伯的这般作为,恐怕会为诸侯所不容。”
已经是回光返照的杵臼,吐字颇为清晰。
战争的失败,令已年入黄昏的景公心灰意冷,加速了他的死亡。
这两个人虽然使齐军在吴地全军覆没,罪责难逃,但毕竟是姜氏公族后裔,对于公室忠心耿耿,这些事情,杵臼还是看在眼里的。
就在这时,一名小校亦步亦趋的进入中军大帐,而后掏出一道竹简,让宿卫递给庆忌阅览。
在这个时候,十六国诸侯联军,实则已经是名存实亡的。
庆忌看了一遍竹简上的内容,顿时眉头舒展,嘴角不自觉的上扬起来。
即便杵臼作为盟主,不下达散盟的命令,诸侯们也会自行撤兵,以保存现有的实力。
他跟国夏心里应该比较庆幸,毕竟在二人的率领下,齐师在云阳之战中全军覆没,只有他们带着几十个残兵败将逃了出来,而且战后还没有被杵臼问罪。
匆忙逃回都城临淄后,杵臼的身子便每况愈下,卧病在床,眼看着只剩下一口气的时候,他不得不将自己亲近的人叫到身边,交代后事。
他被妇人抱在了怀里。
“等着吧。”
“高张、国夏,你们两个都是我齐国的栋梁,寡人的肱股之臣,齐国的公族,群臣当中,寡人最信任的,便是你们。”
而杵臼,也迎来了自己生命的尽头。
吕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