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增兵吗?
庆忌的心里,对此还是颇为犹豫的。
要知道在灭蜀之战前,吴国的常备军规模,就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三十万人。
吴国开启灭蜀伐秦之战后,更是一时间兵力暴涨。
巴蜀之地,与汉中郡的驻军,再加上孙武、公子熙所率领的主力大军,就已经有整整三十万人马。
为应对诸侯联军进犯,庆忌又组建了一支十五万人的新军,又从各个附庸国抽调出十万人,作为预备役编练成军。
还有原三川郡的驻军,南方九郡的驻军,各个郡县的常备军……
庆忌的心里盘算了一下,此时的吴国,兵力之盛,有近七十万人!
这还不是吴国现在最大的战争潜力。
毕竟,作为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庆忌可以选择跟秦国一般,连两鬓斑白的老人,以及稚气未脱的少年,都征召入伍。
如此一来,吴国能动用的军队,包括辅兵在内,就超过了百万之众。
但,庆忌不能这么干。
“他可谓是英年早逝了,继位的嬴盘,还不过十五岁。”
公子鸿的德行兼备,无可挑剔,为人就跟庆忌的叔祖父季札一样。
没有足够的粮草,战事就无法持续下去。
“另外,吴鸿。”
当然,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庆忌不得不慎之又慎。
对于公子鸿,庆忌还是挺放心的。
即,除了从吴国本土调配粮秣辎重外,巴郡、蜀郡、汉中郡、南郡和南阳郡的赋税、粮食、布匹等等,全部用于伐秦的军队。
庆忌凝视着做事越发沉稳的公子鸿,沉声道:“寡人封你为五郡总督,设总督府于南郑,督办巴郡、蜀郡、汉中郡、南郡和南阳郡之政务。”
之前最远的一次,吴军还只是进入中原伐晋之战,那一战,吴国只是动辄了七万人马。
“五郡之内,凡秩比二千石及以下之官吏,由你节制,若有违反禁令者,你可先斩后奏。”
对于庆忌而言,这可谓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你负责组织昆仑奴,同时调配车马、舟船、粮草、辎重等,务必于安排合理,保证大军的粮道不绝。”
跟庆忌处于同一时期的国君,一般都没有太过长寿的,除了齐侯杵臼,即齐景公那个老不死的。
庆忌让文种督运粮秣辎重,还算是大材小用的。
这样的“命脉”,庆忌选择让公子鸿去掌控,而不是孙武,或者别人。
御史大夫范蠡好奇的问道。
至于弓弩、箭矢、矛、剑、投石机、云梯等军事辎重,则是统一由吴国本土调配。
“臣在!”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庆忌又将目光放在了左丞相文种的身上,沉声道:“文种。”
庆忌感慨万千的道:“根据黑冰台禀告,嬴宁在雍城击退了我吴军后,便撒手人寰,谥号‘惠’。”
“五郡之粮食、布匹等物资,由你督运,赋税一律不必上交国库,只用于前线战事。具体如何安排,寡人不管,寡人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儿臣,谨遵王命!”
虽说,吴国有着数十万的昆仑奴,可以作为民夫,为前线的大军源源不断的输送粮秣辎重。
“儿臣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